庄永志:玉渊潭上掉书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022 次 更新时间:2009-05-25 14:59

庄永志 (进入专栏)  

少看电视多看书。“读书日”前,我效力的部门组织了一次读书会,赶我上架主持,我从朋友送的书里挑了满满一袋,抖落在玉渊潭樱花树下。

1、《准记者培训教程》

《南方周末》有什么秘密武器?一群资深编辑和记者向暨南大学的准记者们露了几招。读这本书,我和这些学生一起学。在《南方周末》做编辑的朋友小蔡,把他们南方报系的前任领导、现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的范以锦组织的“暨大准记者训练营”上采编精英的演讲内容编成了这本书。

2、《艺术不是惟一的方式》+《王寅诗选》

他采访帕慕克,帕慕克说:你的观察很敏锐;他采访侯孝贤,有电影专家说:让我了解了很多侯孝贤不为人知的信息。作为《南方周末》的文化记者,王寅为什么厉害?因为他自己就是艺术家。《书城》的封二,他的文字和摄影跟北岛、顾铮的轮流看门,有人把他和北岛、多多、欧阳江河这些人一起称为“第三代诗人”。高人采访高人,以专业的养成进行专业的采访,惺惺相惜。到底有多高?看他的采访集《艺术不是惟一的方式》,读他的诗选吧。

3、《回到常识》

南方报系不仅仅是在做报纸,也是在培育公民社会。她可不是凌空虚蹈,《南方都市报》承办的“岭南大讲坛•公众论坛”,就是脚踏实地的一步。论坛每周六上午在广东科技图书馆一楼,请吴思、孙立平、秋风、于建嵘、朱学勤这样的思想者做演讲;达官贵人、平民百姓,都可以免费听讲,但座位有限,先到先得,不排座次,咱主任要去晚了也得坐到台上……的地上。虽然偶尔也有不靠谱的所谓专家,但读这本演讲集和网上(http://www.nddaily.com/special/lingnanforum)的演讲稿,确确实实感受到“培育理性思想 弘扬人文精神”绝不仅仅是论坛的一句口号。

一时不能到广州抢座,也甭遗憾,在北京,在蓟门桥,在政法大学的图书馆,不定期的周六的下午,我的小老乡、腾讯的专题评论部主编张东生主持着“燕山大讲堂”,这个讲堂和“公众论坛”不仅口号近似——“培育理性精神 开启公民社会”,嘉宾也有重合。怎么样,有空去听听——http://view.news.qq.com/ysdjt.htm?

4、《旧闻记者》

说到南方的朋友,总会想到亦师亦友的钱钢老师。他以“非典型传媒人”的方式行走在学问与新闻之间,时时给我动力、给我启发。这本精装的小书,有大大的背景,他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同步阅读六十年前的报纸,是研究,也是享受,是享受,也受熬煎——六十年前发出的历史的先声,如今只有沉响。他翻阅旧报的札记在《南方周末》和《明报》开专栏“旧闻记者”刊出,很多篇章他已经给我发过电子版,但读这本《旧闻记者》,又一次感受到一个甲子的轮回。

5、《思想国》

熊培云也是非典型记者。他还是非典型学者。是《南风窗》的记者,又是南开大学的教授;游学巴黎,又迷恋乡土;柏拉图要理想国,他要思想国。

秦晖说:“思想自由的国度并非尽善尽美,但它恰恰是值得理想主义者去追求的,也只有理想主义才能突破‘三个和尚无自由’的困境,建成这种‘思想国’。另一方面,以实现‘尽善尽美的理想’为理由去扼杀思想自由,结果只能是:只准我想,不准你想;既无‘思想’,何谈‘理想’?熊培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熊培云自己说:“前者是柏拉图意义上的理想国,人人都是国家的战士,奉行专制主义;后者则属于一个开放的公民社会,是一个人人可以自由思想的共和国。在某种意义上说,千百年来人类政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精神流变,就是一场从理想国到思想国的漫长革命”。

我,什么也不说了,一生能有这样的书相伴,能与这样睿智、温暖、坚韧的朋友一道向思想国前行,别无他求!

6、《中国工人阶级状况——安源实录》+《底层政治》

这个封面是于建嵘的博士论文,很多教授把它列为政治学的必读书;我推荐的《中国工人阶级状况》和《底层政治》都是香港出的,在网上没找到书影。如今已是博导的于建嵘戏称自己是“江湖学派”,世界著名的政治学家、汉学家,曾任亚洲学会(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主席和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的裴宜理教授(Elizabeth J. Perry)可谓知音,她这样评价《中国工人阶级状况》:“这是一本不同凡响的书。于建嵘博士这本关于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状况的新作既是深刻严谨的学术专著,又是引人入胜的游记;既有一针见血的报道,又有感同身受的诠释。数年来,于建嵘潜心研究安源工人,在搜集分析文献资料的同时,做了大量实地调查。另外,他本人成长于安源附近的湖南工人阶级家庭。因而,于建嵘既有浓厚的理论兴趣,又有真挚的感情投入,这罕见的组合造就出卓绝的学术研究。本书资料全面翔实,分析鞭辟入里,深入浅出,感人肺腑,不仅必将引起学术界和政治家的高度关注,对普通读者也一样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要琢磨“敏感”的群体事件,于建嵘的书不能不读;要研究群体抗争,谢岳的书不得不看——

7、《社会抗争与民主转型》

噩梦般纠缠着观众反复上访的问题到底是什么,他们充满血泪的来信、电话、电邮中潜藏着怎样的危险?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如何实现民主转型?这些问题,我除了向沉默不语的亨廷顿的《第三波》、波兰尼的《大转型》、斯科特的《弱者的武器》发问,更愿意向于建嵘、谢岳当面或电话讨教。谢岳是复旦的政治学博士,还做过新闻学的博士后,对我来说,仿佛大同行,何况他译的书、写的书很多都和传媒有关。作为好友我也得实说,他写得最好的还是这本在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就开始准备的《社会抗争与民主转型》,它从民主转型的角度把社会抗争的理论路数梳理得让我已经似懂非懂。《南方周末》在盘点2008的年度图书时,说它“有板有眼”。

8、www.wenyunchao.com

越说越沉重,说个段子吧,我没有幽默感,是小兄弟北风的发明,在他的网站上,估计很快就要被和谐了——《最新神兽:猴蛇》:

“猴蛇,属哺乳纲灵长目猴蛇科。大脑发达,颜面似人,猴首蛇身,臀部亦呈脸状。善模仿人语,但多说假话。约一百年前出现在俄罗斯,一度广泛分布于东欧、东北亚、非洲等地,现存于东北亚及中南美洲等地。该物种形态各异,但以分布在中国大陆及朝鲜半岛北部之品种较为纯正。因种群稀少,提议将每年的4月1日定为‘中国猴蛇节’,以加强对该物种的重视及保护。 “猴蛇喜欢攀附、嬉戏于不折藤上,喜食其嫩茎叶和花朵,尤其喜食六十年龄不折藤十月初盛开之花朵”。

诸位不算,我觉得自己被骂得可以。我是戏迷,前几天还和忘年交徐城北先生说,自打做了周作人说的传话差役,连听老谭都怕辱没斯文。徐老师和夫人叶稚珊的书差不多每本都送我,今年电影《梅兰芳》上演了,推荐一套他九年前出的书吧——

9、《梅兰芳三部曲》

到底是彭子冈后人,又是聂绀弩小友,还是章诒和同事,徐老师有记者的敏感、诗人的文采、文人的幽默,品京戏、品京城、品人生,优哉游哉,今之古人。

当年常提菜篮子买菜的他和夫人叶稚珊,真是神仙伴侣。被张中行亲切地称作“小胖子”的叶稚珊,其实不算胖,是张老、周有光夫妇这些堪称人瑞的老人们的贴心小友,很多老人的温婉正是透过她供职的《群言》杂志和她自己的文字让更多的人分享,人称最后的闺秀的张允和的《张家旧事》就是允和老口述、叶稚珊记录整理的。叶老师十年前的那个冬天给我的《下午茶》,可惜没找到书影。这样的融融春日,正好品一品她的《下午茶》。

2009.4.23

进入 庄永志 的专栏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书评与书讯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7502.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