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以四家国有工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分析了转制后国有工业企业存在的简单控制型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表现为企业目标已经转变为绩效目标,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主体等级化,经营管理者与国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得到其政治与经济的双重庇护,并具有绝对支配权;技术人员有明确的市场优势,却是个体化和碎片化的;技术工人虽享有传统国有企业的保护,但却呈现老龄化趋势,后继乏人;而大量低价非正规劳动力的使用使等级化的用工模式达到极端。简单控制型的劳动关系与非正规劳动力市场有着重要的依存关系,它有效地瓦解了工会的作用,并使固定工以及劳务工们在市场中碎片化。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劳动关系研究》(05JJD840143)的成果之一。
一、国有企业改制及劳动关系的社会学研究
1995年前后,国有企业以"关、停、并、转"和"抓大放小"的方式进行改制。目前,这一改制基本完成,国有企业从一个计划体制下的"单位组织"成为了市场体制下的生产组织。统计表明,国有企业职工数明显下降,但效率有所提升。
从下表看出,国有单位职工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都迅速下降,2006年,国有单位职工人数占全部职工总数的55.28%,比1993年的比例减少了18%.同时,工业企业的总产值在提升。国有工业企业的效率是在怎样的劳动关系或权威关系中实现的呢?这是本文关心的重点。
社会学对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四种路径。
第一种路径是延续了以华尔德(1996/1984)开启的单位组织中上下级间的忠诚-庇护关系视角的研究传承①,后续有Oi等人的研究②。研究认为,国有企业中庇护关系在改革后有所变化和发展。在国有企业中出现的利益分化主要表现为单位集团化,而不是社会阶层化(李培林等,1992;张静,2001)③。尽管单位之间的收入差别拉大了,单位内部却保持收入均等化和同质性(王汉生等,1992)④。工人与单位之间仍然存在很强的依附性关系(李汉林、李路路,1999)⑤。上述研究主要针对1995年国有企业改制前的分析。也有研究认为改制过程中依然可以看到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松散性和人情味,其传统管理模式的存在⑥。
第二种路径以阶级构成(class formation)为分析框架。李静君(1999)认为"共产党的新传统主义"已成历史,出现了一个新的"失序专制主义"(disorganizeddespotism )。这个概念是指国家的权威由厂长和管理层总揽,而出现专制管理——党组织及工会在企业内几乎全听命于管理权力;而合同制、企业自主、科学管理的引入,令以往的互惠关系消失;国家的相关条例,比如社会保障也没有起到效果,因此,工人实际处于旧体制已消失,新体制未建立起来的裂缝中。⑦进入二十一世纪,有学者明确提出,"中国工人阶级的再形成",即随着"世界工厂"的出现,中国正在重新形成一个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工人阶级。⑧
第三种路径是劳动过程研究。认为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工厂政体"的博物馆。从最原始的"工厂专制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特有的"霸权体制"都在同一时间点上并列杂陈,展示出各自的特性。农民工身上所具有的各种先赋性关系被直接纳入劳动过程,转变为支配与反抗的资源,这种特殊类型的霸权被称为"关系霸权".⑨这一研究视角是以劳动过程为出发点揭示在劳动的各种分工和操作中剩余价值是如何被掩盖的。
第四种路径是"实践社会学"研究。强调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形态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它既有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遗风,又带有市场经济的冲击,是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路径力求将研究带回到中国特定的发展道路中。⑩
本文以"实践社会学"的研究立场为主,以个案研究资料为基础,分析当代国有工业企业劳动关系的状况。2002年8月以来,我们对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的劳动关系进行了持续的深入调研,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分析国有工业企业中劳动关系主体的构成状况、权威关系模式以及特定权威关系模式建立的社会基础,及其与国家、跨国资本和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关系。
五、小结和理论讨论
目前中国的国有工业企业的转制基本完成,形成了现代公司法要求下的国有公司。
在公司化的国有企业中,劳动关系主体呈现出等级化形态,每部分劳动关系主体隶属于不同的劳动力市场,并有不同的行动逻辑。经营管理者不仅被纳入到政府官本位的官僚体制内,他们还在政府的鼓励下不断实践着以绩效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目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固定工和劳务工处于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中,并经由这些市场在分配、社会保障水平、奖惩制度及进修培训等方面出现等级化的特征。
劳动关系主体的等级化为国有工业企业简单控制型的劳动关系奠定了基础,这一劳动关系形态的产生绝不是简单地在企业内部完成的,它与非正规劳动力市场有着重要的依存关系,它深刻地依赖于城乡二元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体制,以农民工作为劳动力的蓄水池,实现了对劳动力最低成本的简单控制。同时,这种简单控制型的劳动关系被多种国家力量所默认,它有效地瓦解了工会的作用,并使固定工以及劳务工们在市场中碎片化。
第一,简单控制型劳动关系与李静君曾经提出的"失序专制主义"不同,一方面本文不想使用太过西化的"专制主义"或"霸权主义"等提法;另一方面,我们在国有企业看到劳动控制是如此的简单和粗暴,在管理者的支配权占居主导地位的条件下,管理者是有意识地、公开地利用了低价的非正规劳动力,将其视为实现企业绩效的法宝。这个残酷的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存在实现了管理者的简单控制。第二,国有企业中上下级之间的忠诚与庇护关系是否存在呢?如果说它存在的话,它只存在于国家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上下级关系上,国家不仅授权经营者,还给予了他们重要的物质庇护。而国家对劳动者的庇护已经交由市场了,还有一些老员工受到国家相关劳动保障政策的庇护,但随着这些工人的老化,国有企业的劳动者就更多地被市场化了。第三,在上述意义上,国有工业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显示出国有企业的发展前途堪忧,因为简单控制型的劳动关系以短期绩效为取向,破坏了企业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以信任为主的社会资本的积累。那么,以非正规劳动为基础的国有企业的发展很难建立起以集体谈判为基础的和谐劳动关系,并潜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和合法性危机,重新建立一支具有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并能够团结的劳动者队伍是国有企业最具现实意义的工作。
佟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