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知道,在我们中国,在那些贫苦的家庭里,如草如蚁的父母往往供不起所有的儿女都上学读书,无奈,他们只好倾全部资财,忍痛以其他儿女的牺牲为代价,含辛茹苦地只供一、二个儿女上学读书。于是乎,这一、二个儿女便成为全家最金贵的人,在全家人的炽热的目光里,他们义无返顾地走上了寒窗苦读的人生之旅;好好读书,以获得安身立命的本领,以实现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几代人脱贫致富的梦想,便成了压在他们肩上最沉重也最神圣的责任。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儿多女”的“穷大家”,长期以来,它还不能使每个本该享有接受高等教育权利的人都上大学。所以,我一直认为,在我们中国,有机会上大学的人是幸运的、幸福的;而幸运、幸福的大学生们理应感觉到肩头有沉甸甸的责任和热辣辣的目光,理应怀着深沉的愧疚、谦卑与感恩,埋下头来好好读书,以此获取实现自我价值的本领,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进步的伟大历史责任。
我认为,读大学是一个人建造自己的人生大厦的最重要、最关键的工程之一,有许多事情要做,并且必须做好,譬如,挣学分,拿文凭,搞社团,谈感情……;但是,千头万绪,最重要的,是好好读书,譬如,用志不分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安详宁静地坐在图书馆里与古今中外那些充满仁爱与智慧的伟大灵魂倾心交谈与诘辩。在我看来,什么事情都做了,只是没有好好读书,那就是白白浪费了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就等于没有上大学,就是辜负与亵渎了亲人、社会的希望和嘱托,就是放弃与玷污了自己的责任和尊严。
也许是受家庭的影响,我很小就成了一个“大学迷”,瑰丽的“大学梦”曾如烂漫的山花热烈地开放在我心灵的深处。然而,与千千万万同代人的梦想一样,我那日益葱茏而真切的“大学梦”无可奈何地凋零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漫天风雪中,直到粉碎“四人帮”之后,在我年近30岁的时候,它才在几经周折之后得以实现。
作为一个学人,我心中有一尊永恒的雕像,它时时温馨而严肃地警示我戒除浮华、浮躁,埋下头来好好读书。记得读大学时每次开学离家,我都“威胁”七十多岁、腿脚不好的母亲说:“您不要送我,您要送,我就不走了。”母亲也总是平静地说:“走吧,又不是去打仗,妈妈不送你。”可是,当我走出很远回望家门的时候,看到母亲如雕像一样仍伫立在家门口目送着远行的我,风,撩起了她的衣襟,吹乱了她那一头白发。看到这种情景,我心头滚过一阵热浪,泪水一下子蓄满了双眼,我抹一把眼泪,将滚烫的泪水抛在风里,心里向妈妈说了这样一句话:“妈妈,您放心吧,我一定会 好好读书……”头也不回地走向了远方。
我已经50多岁了,母亲离开这个世界也已经20多年了,可是,作为一个教书人,我一直在母亲的目光里跋涉、搏击在书山学海之中。母亲的目光,是我的励志歌与安魂曲,那伫立在风中用目光送我远行的母亲,是我心中永恒的雕像。
亲爱的同学,幸运、幸福的大学生们,沐浴着亲人和社会那温暖、殷切的目光,安详宁静地坐在教室和图书馆里读书吧。
好好读书是一种责任。而一切能够承担和履行自己的责任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