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结束50周年,也是朝鲜战争停战50周年。在这样重要的年头,中国学术界显得过于沉寂。回想一下:数以十万记的优秀中华儿女血洒异国疆场、新中国诞生刚满周岁便派兵出国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两个大国之间在各自境外的局部战争……。仅这些最基本的历史事实,就应该促使我们认真地研究和了解这场战争,为此投入更多的智力和资源,改变目前这种近乎冷漠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广东人民出版社今年出版沈志华先生的著作《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是特别有意义的。
发出以上的议论是要说明,我国学术界对50年前这场战争的研究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看,都远远不够。与美国学术界相比,我们至少应该同样重视,包括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出版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等等,因为我们毕竟是参战的一方。不过这样开头,并不是要说《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就是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的应景之作。该书特别突出的特点恰恰是它的严肃的学术性,透过它可以看到作者对历史真实,以及这种真实所包含的复杂性等等的艰苦探索。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的切入点是中苏同盟的兴起与朝鲜战争的关系。半个世纪以来,研究冷战的专家们始终在研究、探讨,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之间到底有没有联系?如果有的话,是一种什么样的联系?国际学术界已经就此问题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成果可以说相当丰富,但结论莫衷一是,甚至有不少有意无意的臆断。在中国学术界,很长时间甚至没有人在这方面进行过认真的思考。不过,当学术界已经多少失去了探讨这个问题的动力时,80年代以来的新的情况再度燃起了研究的热情。
所谓新情况就是中国有关档案和俄罗斯有关档案的公布。首先是80年代末,中国陆续出版了一系列重要的文献资料集,公布了大量有关朝鲜战争和建国初期中苏关系的中国档案。与此同时还出版了一批口述史料。此后不久,俄国开始大量发表有关朝鲜战争的回忆录和采访录,封闭多年的俄国档案文献也开始陆续解密,特别是在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字40周年前夕,俄国政府解密了一批关于1949-1953年朝鲜战争问题的档案文件。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的作者正是在充分掌握并比较分析最近出版的多国档案的基础上,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地描述、梳理和研究。该书不仅澄清了一些重大的历史事实,而且提出了一些相当有价值的见解,对于进一步全面理解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出兵决策及其对中苏关系的影响等,做出了新的贡献。由于篇幅的限制,无法对该书的重要观点进行评析。在这里只强调一点,中国学者必须顺应并跟上国际关系研究的世界潮流,即任何有关的研究必须要掌握和利用多国历史档案,否则就很难产生像《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这样的高质量的学术成果。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所以特别重视历史,包括历史的知识和包含在那些知识中的经验、智慧,等等。不过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即人们希望了解并记忆的历史,应该是经过严肃认真地考证后纪录下来的历史。在文字中复原历史,即便对历史学家来说,也只是一种奢望。人类社会的历史如此漫长,文字又能记载多少?加上考古、口述,也只能是作些补充。但是,历史研究是不断地接近历史真实的过程,这是对历史学家的基本要求。朝鲜战争研究作为当代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要求每个研究成果都应该是接近历史真实的过程的一步,这其实也只是一个起码的标准。《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理应被看作是国内研究朝鲜战争的一个新的起点,因为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在哪些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见解,更重要的是提示学术界应注重并跟上国际关系史研究的新潮流,惟其如此才能符合那个起码的标准。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