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大国”各自发展、外交政策的类型,还尚未定型,一切还在探索之中。它们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充满潜力与远景,但因为各种因素,这种合作在许多情况下是有限度的、针对具体问题的、在特定领域的,还谈不上新兴大国组成一个类似“西方”那样的联合体。
“新兴大国”或者“非西方的崛起”可以被看作是世界政治中正在涌现的一种世界观,是西方给一些非西方大国的新国际身份。西方指的新兴大国,有一个潜在含义,即这些国家仅仅是“新兴的”,这就等于认为这些国家在过去还谈不上是“大国”,或者还不是可以与美欧相比的大国。西方话语体系中一度流行的“金砖四国”,尽管在世界经济中总的分量比不上西方大国,但从其他方面看,它们本来就是大国。给它们贴上个“新兴大国”的标签,为的只是说明“非西方”相对于西方在经济上的“崛起”。
西方发明的“新兴大国”一词反映了西方与非西方关系、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但也体现了西方一贯的以西方为中心判断世界趋势、用西方标准衡量世界变化的做法。在如今这样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新兴力量之间将合作还是冲突?合作能大于冲突吗?
毋庸置疑,位于亚非拉的“非西方世界”、“发展中世界”或者“全球的南方”的各大国中,存在着巨大的合作潜力。这些大国之间如果真的联手,可能将进一步改变世界格局。例如,若中国和印度真诚和密切合作,亚洲将一定真正成为亚洲人的亚洲。除了双边合作外,在塑造以“多边主义”为基础的新国际体系方面,新兴大国存在共同的长远战略利益。
,“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外交政策中占据着一个核心的地位。中国一向重视、推动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尤其是与新兴大国之间的合作。最近这些年,在国际体系中(联合国改革、多哈谈判、与G8对话、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中国与主要发展中大国之间加强了立场协调。
我们看到,如果没有直接的地缘战略利害冲突,大国之间往往比较容易合作解决利益纠纷。比如中国和巴西、墨西哥等拉美“新兴大国”的合作就属于这种情况。
但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直接地缘战略关系,一些“新兴大国”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
例如,本来广袤的亚欧地区因为快速发展、上升的中印两大力量而变得十分狭小。中印地缘战略利益的重叠和争夺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和趋势。当印度的势力范围超出传统的南亚,到达整个亚洲,它就必然与中俄这两个亚欧大国更深入、更复杂地相互影响。不少战略家认为,印俄的合作多于竞争,印中竞争则多于合作。中俄存在着“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解决了边界问题,尤其是,通过上海合作组织的地区合作比较有效。但中印之间不存在一个稳定、成熟的双边机制和多边框架。印、中、俄有一些三边对话,印度成为上合组织的观察员,但三国无意图形成支撑亚欧地缘战略稳定的三角关系。
除此以外,“西方因素”也是决定“新兴大国”之间合作与否的重要方面。非洲、中东和拉美的大国在与作为“新兴大国”的中国处理关系时,时不时地要算它们的非地理意义上的地缘战略账:与中国的关系如何影响它们与西方(美欧)的关系。现在还不是它们冒着与西方关系恶化的风险加强与中国的关系的时候。
西方高度关注中国对非洲、中东和拉美的政策。美国和欧洲这些年来一直要求与中国就中国与非洲和拉美的关系进行对话。
除了在经济上感到竞争外,西方向来没有因为印度崛起而感到“威胁”,反而看好、欢迎、援助印度的崛起。
即使是中俄关系,西方因素也是十分突出的。中俄在“西方问题”上分享着共性,它们对世界秩序的看法不同于西方,比较接近,但同时,因为它们各自与西方的相互关系,却难以产生针对西方的深入合作。
“新兴大国”毕竟还是“新兴的”,它们的各自发展、外交政策的类型,还尚未定型,一切还在探索之中。它们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充满潜力与远景,但因为各种因素,这种合作在许多情况下是有限度的、针对具体问题的、在特定领域的,还谈不上新兴大国组成一个类似“西方”那样的联合体。也就是说,“非西方”无法也不可能是一个足以与“西方”匹敌的集团。值得担心的是,“新兴大国”,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如果处理不好敏感而复杂的地缘战略利益纠纷、差异、摩擦,可能导致它们进入危险的、恶性循环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