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简介:
靳希平,男,1949年生于西安。1984年毕业于西德Tuebingen大学,取得哲学硕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担任北京大学哲学系西哲教研室主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华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现象学学会两秘书(即两主席)之一、《德国哲学》编委、《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编委、 武汉大学中西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学术科研成果有:《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研究》、《亚里士多德传》、《西方思想家宝库--洛克》、《海德格尔传》。对海德格尔思想和胡塞尔思想的研究在国内西哲史界有一些影响.在《德国哲学》《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文章30多万字。 还参加了《现代西方哲学辞典》、《外国哲学年鉴》编写工作。主持国家教委项目"西方语言哲学发展"的工作,参加国家重点项目"20世纪西方哲学的演化及发展趋势"的研究工作
精通德语、英语,熟悉古希腊语、拉丁语、法语等,曾为来访的30 多位德国、美国、英国的学者教授担任口译及笔译工作。
以往讲座:
胡塞尔--海德格尔--后现代主义哲学
时间:2000年3月25日 地点:电教125
后现代主义并非我研究的主要方向。我当时去德国留学时,导师是一个老派的哲学家, 他说“后现代主义哲学根本不是哲学,只有小人书才登”。在他的影响下,我并未做过多研 究。90年我又去,新导师恰恰是一位后现代主义者。我对后代主义没有深入的研究,只是出于好奇,读了一些书,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尽管大家可能已经听过什么叫后现代主义,但我还是简略地介绍一下我印象中的后现代 主义。
现代、后现代主义绝粹是时间上的排序。什么是后现代主义,我感觉,是今天,科学技 术文明成为我们基本生存方式这样一种状态下提出的思想。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已经给科学 同化了。从整体上说,这种思潮本身强调not only。海德格尔本身就同意这种说法。也就是 说,在人类生活和自然当中,不仅仅有科学,还有另外的真理。他们要反对科学的统治状态 ,反对其做为唯一的文化形成。因而指出科学是一种形而上学发展出来的结果,尽管它很成 功。实际上任何成功都有很大的片面性。自然科学曾批判传统科学是形而上学,后现代主义 ,则指自然科学本身便包含着形而上学。这种形而上学便是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主义和理 士多德主义。有人说这是对科学的攻击,但我还是赞同这种说法的。比如说,现代科学(如 物理学)很大程度上是以数学为基础的,而承认数学是个实在本身就是毕达哥拉斯--拍拉 图主义。他们就认为儿何图形构成了世界。后现代主义恰恰就是针对自然科学一点提出的。
人们认为Heidegger与Nietzsche是后现代主义哲学之后,就是因为他们早而且深的对自 然科学背后的形而上学前提做了许多工作。他们并不是说这个前提是错的,而是说这个前提 并不是唯一的真理。虽然后现代主义哲学有许多表向,但总的倾向我认为就是这一点。
先介绍一下胡塞尔(Hussesl)的思想。他本来是研究教学的,最讲精密性,所以他的著 作很难读。这样一个思想严密的学者,因为对哲学的爱好,转而研究哲学。提出了现象学的 还原、异像性的理论等等。和后现代主义有关的,重要的有两点。
一、是他的方法论原则,叫回到事物本身。实际上的意思无非是实事求是。这本是很简 单的话,怎么在胡塞尔手里成了一个关键的有革命意义的方法呢?关键就是他把这件事情贯 彻到底,彻底实行它,把它变成至高的原则。比如,现象学本身是一个操作性的方法。把一 种事物、现象看作是另外的东西还原成外的东西,这是还原主义。现象学会说,这并未回到 事物本身。比如说吃饭栈央,是摄取能量,但它又有社会意义,如吃还有“吃相”,如请客 吃饭可以表达谢意。吃饭本身比自然科学多出了点什么。往往最重要的是多出的这点儿什么 。这是一个通俗的例子。可以看出来现象学就是要反对科学的还原论。这样三个方法使得从 事哲学的人从传统的新康德主义,几十年统治德国大学形成的抽象的、从概念到概念的那种 方式下解放出来。还是由于这个方法的这个特点,第一,使哲学成了一种工作。没有学派; 第二,没有统一的系统、完整的理论和代表人物。从而在方法上为哲学提供了多元性。
对科学危机的诊断。正是一个具体的工作。胡塞尔便把哲学看作是一种工作。自然科学 形成了一种从事统治的体系。科学成了系统地对存在的世界加以统治的理性系统。
胡塞尔最早指出了欧洲自然科学的危机。它的危机存在于其形而上学前提。第一,它要 数学化,第二,提出统治概念,自然科学是对万有的一个统治。
这是胡塞尔胡自然科学反思的两个概念。后来,他的一个学生专门把胡塞尔的思想具体 化,写了《伽利略传》。
以上是胡塞尔对后现代主义的具体工作。关于胡赛尔就简单说这些。下面再讲讲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Heidegger)是20世纪哲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海德格尔思想的形成 也可以说是那个时代对科学统治反思思潮的的一个集大成者。如当时针对现代主义用科学统 治教会的思潮,教会中出现一个反现代主义的思潮,一些教会对梵蒂冈现代主义的统治思想 持反对态度海德格尔就出生在一个天主教势力强大的环境里。在他当学生时,德国的浪漫主 义哲学有青年学生当中就形成了贴近自然的“候鸟运动”。受到此种种影响,再加上他个人 的生存在年轻时受到危胁(心脏病)。再有当时文化上的影响,使得他形成了自己非常独特的 存在本体论。
从他与现代主义的关系我们可以谈这几点:
一、他的工作克服了欧洲近代哲学立体客体之分的传统模式,他不是简单地讲一套外在 的道理,而是通过现象回到事物本身,回到立体本身,看主体是什么;回到客体本身,看客 体是什么。它不是外在的。
生活当中的主客分离是有基础的,但西方哲学当中将事物看作主客分离则是错误的。通 过这种分析,哲学便从天上掉到了地上,从关心天体,物理构成回到了人生,而且他具体人 生结构的描述看成哲学最重要的工作。他用本体论的语言谈论入梦,即
二、人生+本体论。把人生问题看成是本体论问题,纠正了传统哲学中对真正存在的遗 忘。所有他有一个著名的本体存在论的差异。一个即所谓的与人生相关的存在,一个是自然 的存在,最根本的是和生活实践的存在。这又与人的具体的行为活动联系在一起。在某种意 义上,海德格尔解决了当时哲学的存在危机。
意大利一哲学家进一步发展海德格尔的思想,提出弱化本体论。
三、这种本体论是对人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死亡。死亡决定了人行为的格调和情绪 ,决定了你的行为方式,决定了你躯体运动的方式。能过这种描述,他的特殊经历决定了 他在描述人生的时候的特殊价值。这是不成体系的,他认为自己的哲学工作是一个道路,是 没有结论的,像是遛马路一样,没有结论,但这个活动本身可以显示出别的东西,比如有利 于健康。这种风格为后现代主义的多元主义、无中心主义、虚无主义或理论上的无政府主义 提供了先例,尽管他不是唯一的。
四、同时性问题
按西方传统的看法,过的东西就不存在了。所以19世纪未20世纪初,历史学能不能算做 科学,受到了质疑。迪尔泰才出来,将圣经解释学进行加工,加上黑格尔的思想,为史学提 供了论证,认为它也是科学,只不过是另一种科学。世界有自然和人文两部分,各有独立的 思维。
实际上这个问题并未根本解决。海德格尔通过主体客体的分析,指出了人本身的主体就 包含了他的过去,所以当下就是历史。所以,历史与当代是同时性的。这从根本上解决了自 然科学研究当下,历史学研究过去的这种差距。这样就把现在、将来、过去,也把关于进步 的观念是他当下看作唯一的实在这种观念联系在一起。
另外当下本身和历史语言的阐述是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把历史的研究与当下联系在一起 。这也是他对后现代主义的一个贡献。
五、后期表中,他的写作方式有了改变。29年、30年他的思想有了改向。
海德格尔并不认为物质世界不存在,而是认为物质世界之外没有一层多余的东西。我们 人生世界关注的恰恰就不仅仅是这物质的东西,而是其外的东西。所谓的转向,就是30年以 后,发现物质的影响性。用什么来表示它呢?这是一个难题。不对象化,又不从人的实践来 描述是很难的,海德格尔采用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有诗歌的解释、哲学的解构。这种解释 又不带批判性,只是中立的描述。后人说,海德格尔这种工作乐趣就在于解构本身,在重述 过程当中显示某种东西。
六、当然,直接对技术考察也是海德格尔,对后现代主义的贡献。这里有一个词,译作 “构设”。
还有,在其工作中,海德格尔把“听”提出来,作为一个哲学意义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