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希平:黑格尔之后的德国哲学演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656 次 更新时间:2013-07-27 13:12

进入专题: 黑格尔   德国哲学  

靳希平  

讲座内容:

首先我想告诉大家,今天我要在此讲的是什么.我所要讲的就是,德国哲学怎样从落后农业国的唯心主义转向科学主义再到后来的反对唯科学主义,他们是怎样从中摆脱出来。但是我要说明的是,反对唯科学主义并不是反对科学的。这些哲学家,他们都承认自然科学在自己的领域中的合理性,他们甚至根本就不怀疑自然科学,他们承认在人消亡以后宇宙还是将继续存在。只不过自然有自己的存在方式,人存在与否并不影响自然的存在方式。他们之所以提出反对唯科学是因为他们觉得世界上不仅仅只有科学真理,它还存在着其他许许多多的学科。因此在我们研究德国这样一个演变过程后,对学习纯哲学理论的学者有着重要的启发,搞清他们的哲学发展历史,对于了解我们现在中国哲学研究所处的水平会有一个自觉,以提供一个参照。

德国在黑格尔在世时期,是唯心主义占统治地位。但是德国此时的唯心主义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因为在17、18世纪,德国相信的是教皇,地方教会,认为人天生就是有罪的,人应该从一降生就有自卑感,这完全是对人价值的否定。但在法国大革命以后,德国觉醒了。这种觉醒主要就表现为从宗教向唯心主义的一种转变,他们把人的理性神圣化,认为真正的上帝就是理性,服从理性就是认识神。黑格尔认为主要就是要建立一种理性的宗教,或代替宗教的理性,这是非常强烈和极端的理性主义。

对于这种极端理性主义,后来也有很多人提出了反对,其中叔本华就是一位。但是整体来讲当时仍然还是黑格尔的哲学占了主导地位,奇怪的是,在黑格尔死后,唯心主义一下就土崩瓦解了呢?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科学的发展。在黑格尔去世之后,德国人突然发现他们的邻居法国和与他们隔海向望的英国都在默默的发展着科学。于是德国纷纷回来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在这一段时间内,一部分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学者,意识到哲学存在的危机。因此他们认为哲学必须靠自然科学来改造,于是他们把已有的哲学成果编排起来说明现在的世界,我们把他们成为科学唯物主义或者庸俗唯物主义。

过了这段时间以后,1848年欧洲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并且以失败而告终。革命失败后,人们的情绪更加两极分化。一是只谈科学,不再谈政治、经济,文学,伦理、道德等等。另一方面,在老百姓中充满了悲观主义,他们发现理性制定的理论根本就解决不了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不能为哲学、伦理提出有效的研究方法。在这时候,有的科学家就站出来,提出不应完全抛弃哲学,尽管用自然科学补充哲学失败了,但是哲学并没失去它自己的作用,持这种观点的就是后来新康德主义的奠基人。他们认为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基础和理论方法,自然科学本身就存在着许多问题,而哲学正好能为它提供一种指导。这种思想一直影响德国的哲学界,直到一战。

从这以后,到二十世纪初,人们又把知性和理性结合起来,提出了回到事实本身的现象学,现象学提出以后,整个德国的哲学就改变了。

以上是我从宏观的线索上讲述的德国哲学在黑格尔死后的演化,下面我将具体讲述在这段时期内德国哲学界的代表人物——威廉·洪堡。他从根本上说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他认为个人的存在、个人的利益、个人的幸福是最实在的,而国家的作用并不是提供条件保护和使个人自由得以实现,所以国家本身没有责任为国家提供幸福,幸福都是个人的事。另外,国家只能提供物质条件或限制行动自由,真正的个人幸福绝对不是对物质的占有,幸福是不可占有的,追求幸福的过程才是幸福的,既然幸福在寻找的过程中达到的,那么国家就不应以为人民提供幸福为目标,如果国家非要为人民提供幸福的话,就是一种专制,是限制了人们自由的多样性。从根本上看,理性总是不完善的片面的,国家制定计划是按理性行事,尽管理性是人生活中一个重要侧面,但毕竟仅仅只是一个侧面而已。所以,国家制定的计划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自由,威廉·洪堡就是从根本上否定了这一流行说法而认为国家就应该是提供给人民做事的机会罢了,而不是必须干什么事。由此出发,他提出了限制国家权力无限制膨胀的理论,他还认为人应该以自由的方式发展个人自由,和活动的多样性来组成社团以保证个性的全面发展,这种理论实际上就是北大老校长蔡元培说提出的兼容并蓄的哲学基础,因此,他的思想是具有很大启发性的,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我们现在绝不能对文科的研究进行过多的规范和计划,因为对于文科来说,它更有多样性和自由性。需要得到个性的发展。

所以,我们从对过去德国的哲学的研究为我们现在提出参照性的意见,以完善我们现有的体制。

    进入专题: 黑格尔   德国哲学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文学与文化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26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