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万伟 译)
外国运动员或者外国政府在举行奥运会的北京就西藏问题提出抗议是最不明智的了。建设性的对话更好些。
自从法国外长贝纳德·库什内(Bernard Kouchner)提出杯葛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想法后,其他政客马上响应。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Stephen Harper)说他不会出席,同样不出席开幕式的还有英国首相戈登·布朗(Gordon Brown)和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美国总统大选的三位候选人都敦促乔治·布什也不出席,据说是要抗议中国对于人权的侵犯。
表面上看这是很荒唐的:就好像接受了晚宴的邀请,却拒绝向主人致意,希望用这种冷落改善主人的行为。实际效果上也是荒唐的,除了政客们能够从各自的国家里捞一些选票外,不可能产生任何好的结果。
奥运会开幕式并不是像一些西方观察家认为的那样是中国成功和光荣的象征,而是国际友谊的象征。实际上,开幕式将使用孔子《论语》中的话比如“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突出友谊的主题。比赛即将开始,我们可能看到民族主义的某些赤裸裸的表现。如果目标是要惩罚只关心国家荣誉而不是人权的中国领导人的话,拿开幕式做文章是最不合适的选择。
在我看来,任何政治行动都需要考虑到可能的后果。杯葛奥运会开幕式可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呢?就这件事来说,可以预测的一个后果是主人会觉得很沮丧。这可能让中国在如核不扩散和全球变暖等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上积极配合变得更困难。不管人们对于西藏事业多么同情,杯葛是没有效果的,连达赖喇嘛本人也反对杯葛,真的值得发泄这种感情吗?
我并不是说奥运会上根本就不应该有抗议活动。一九六八年墨西哥奥运会上美国黑人运动员高举拳头抗议的例子常常被人引用。但是他们是在抗议本国政府,这种抗议比批评举办国可能更有效果。想象一下美国和英国的运动员抗议自己的国家入侵伊拉克会是什么效果。这可能比攻击中国政府更好些吧。如果需要有关于西藏问题的抗议活动,那就让中国运动员来抗议好了:由中国运动员用文明的、尊重人的方式甚至用含蓄的双关语呼吁克制和对话,这样或许比外国人的抗议更有效果。
这是否意味着外国人对于西藏或者其他地方的人权侵犯沉默不语吗?当然不。外国政府可以就具体的人权议题和中国政府对话,比如就少数民族权利,相互交流各自的经验和知识。从长远看,这样的途径往往是很有帮助的。显示倾听和学习意愿的个人和非政府组织也是有效的办法。但是羞辱主人只能让人权事业的进步变得更加困难。
译自:“Wrong time, wrong place” by Daniel Bell
http://commentisfree.guardian.co.uk/daniel_a_bell/2008/04/wrong_time_wrong_pla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