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有失意精英,也有精英失意
任何社会都有一部分精英人物,他们在某些方面具有突出的才华,表现出较强的能力。有些人是政治精英,具有政治抱负,占有较多的组织和政治资源,胸怀天下,善于社会动员和社会管理,富有社会关系;有些人是经济精英,善于置业理财,积聚财富、创造价值是他们的追求,企业家和商界领袖是其代表;有些人是文化精英,他们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提出思想、传承文化,专家学者位列其中;有些人是社会精英,他们拥有较强的道德优势,具有较高的社会威望,能够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其他人,他们中不乏社会贤达和绅士名流……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精英。有人认为,精英是社会中的杰出人物,社会中精英总是少数。其实,精英越来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阶层和不同群体都有自己的精英。精英是相对于大众而言的,只要在某些方面相对于周围的人或者同一阶层的人具有优异的特质和能力,就可以称之为精英。精英越来不神秘,精英也越来越平民化。精英离我们每一个人不再遥远,精英就生活在我们当中,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或个人的原因,一些精英社会地位发生变化,从社会主流中退出,其中一部分人的现实利益或预期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实现,占有资源相对减少,感到自己被边缘化,因此对社会产生不满,成为失意精英。而那些仍然占据社会主流地位的精英人物,预期的或现实的利益没有得到很好保护和实现,或者价值观念使然,对自身的处境不满,工作动力不足,热情不高,表现为精英失意。
干部:退职干部中有失意精英,在职干部中有精英失意
中国人素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如何实现这一理想呢?读书、科举、入仕做官,走学而优则仕之路,文化精英与政治精英常常是合二为一的。在农耕时代,工商业和科技不发达,绝大部分精英人才汇聚在庞大的官僚集团中。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精英的类型也开始多元化了。尽管如此,现代社会中官员群体仍然是一个庞大的精英集团。无论人们对此集团的行为表现如何评价,有一点是不能否认的,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应该是社会的精英分子。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也或多或少带有精英情结,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和社会地位往往具有较高的认同感和优越感。
在当代中国,官员又被称为干部,但是,干部不一定是官员。很多时候,干部只是一种身份。无论如何,就整体而言,干部群体是精英群体,他们的整体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特别是在职干部,他们拥有较多的组织资源和政治资源,享有较高的社会声望。不在职干部群体虽然保留有干部的身份,但是,他们的资源调控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对于自己利益的保护能力,都大大减弱。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化,人们获得资源的渠道多元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多样化,从政为官不再具有至高无尚或独一无二的人生选择,人们提升自己、实现理想的渠道大大拓宽。除了从政当官之外,人们还可以经商办企业,可以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发明、文化传播,开始向着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状元的方向发展,当官做干部的优越感受到了挑战。由于横向的利益差距比较和现实的利益得失权衡,有些干部在社会变革过程中,心理经受着激烈的有时是痛苦的斗争。有的人能够正确认识和看待社会地位和利益的变化,处之泰然;有的人心理失衡,对社会产生不满。因此,就有失意干部和干部失意两种不同的情况。
失意干部,主要是指退职干部中的一部分人,是不在职干部。他们虽然仍然保留干部的身份,但不再掌握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他们期望的利益或者实际的利益没有得到很好地实现,因此,对自己的处境和现状不满,对社会有牢骚、有怨言,心境不好。他们的失意源于失利、失势,源于在职与不职时社会地位的反差。也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对于社会腐败、消极丑恶现象痛恨,而对现实不满。失意干部通常感到自己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比较容易与普通的弱势群体有共同语言,与他们的社会态度有一致性,也倾向于支持他们的社会行为。
干部失意主要指现职干部中一部分人精神状态不好甚至心理异常,他们的失意源于不得志或者对社会现实不满意。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当前的各级大小干部风光无限,其实并不尽然。面对五光十色的社会、面对社会成员越来越强的权利意识和利益诉求、面对越来越多的责任,很多时候,干部们承受很大的压力、面临很多矛盾的选择、有很多无奈。有专家指出,当前在职干部面临着工作的压力、发展的压力、社会的压力、诱惑的压力、责任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生活的压力,表现出焦虑、抑郁、烦躁,有时会苦闷彷徨,意志消沉、精神不振。
一些基层党政机关干部升迁的渠道十分有限,很多四十多岁年富力强的干部,就有可能面临升官无望或者转至清闲单位。还有一些干部由于机构改革,或者按照干部交流和任期制的要求,要从权力较大部门和岗位转到权力较小的部门和岗位,心理落差大。一些干部过于看重自己的权力和利益,不能正确对待地位的升降变化,当感觉到升迁无望时,就会感到前途渺茫,对工作失去热情,对新生事物不再有兴趣,不愿进行开拓和创新,维持现状,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还有一些有理想有抱负的干部,因为少数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因为官场中的某些不正常行为和潜规则,面临着人格分裂的痛苦,面临着无法把握自己前途命运的无奈,面临着社会舆论指责的压力、面临着横向比较与选择的矛盾,其中一部分人就会因此感到心灰意冷,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工作动力不足;更为严重的是,有时会出现心理疾患,做出异常的甚至过激的反应和行为。贪污腐败中的“59”现象、“39”现象以及“官官相杀”现象与干部失意有着密切的关系。
出路:规范和保障利益,引导和调整心态
无论是失意干部还是干部失意,其本质都是干部心态的变化,均与利益调整和价值观念有关。因此,解决退职与在职干部的失意问题,需要从利益和价值观念两方面入手,加快改革,加强教育引导。
第一,关心退职干部的工作和生活,保障其合法权益。离退休干部对社会做出过重要贡献,党和政府理应对他们退职后的工作和生活给予应有的关心。不仅要关心他们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还要适当关心他们的配偶和子女的工作和生活;不仅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还要关心他们的心态变化;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物质待遇,还要关心他们的政治待遇。要切实做好工作,确保党和国家关于离退休干部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特别要注意解决好他们个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退职后生活有保障、健康有保障、政治权利有保障。创造条件,让退职干部做一些有益的社会工作,发挥他们的余热;多组织一些活动,让他们在组织和群体活动中找到归属感。
第二,完善相关机制,规范干部利益。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政绩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民主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让那些溜须拍马、巧言令色、投机取巧、跑官要官者没有市场,对群众公认、有能力、业绩突出的干部要给职位、给荣誉、给地位,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合理配置权力,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于少数人之手,建立权力的制衡约束机制,加强对权力行使的监督,强化权力运用的责任,规范干部的利益分配,防止和打击腐败,缩小同一层级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的利益差距。拓宽干部流动的空间和渠道,建立健全干部正常的交流、升迁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干部的激励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
第三,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关心在职干部的心理健康。改进干部政治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加强干部的公仆意识教育,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他们正确对待职位的升降去留,树立和强化干事敬业的精神,引导他们在其位谋其政、干一行爱一行,把职位和权力当作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而非当作谋取私利的手段。只要真心干事,无论什么部门和岗位都会有所作为。各级领导和组织部门还要关心在职干部的心理健康,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加强沟通,了解他们、理解他们、体谅他们,帮助他们舒解各种压力。干部本身也要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方法,善于排解压力,调整情绪,培养健康的心态。
另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社会舆论引导,破除官本位思想,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引导公众正确对待干部的职位变动。干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