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绪贻:介绍两套优秀的青少年读物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852 次 更新时间:2008-07-22 11:15

进入专题: 读经  

刘绪贻 (进入专栏)  

主旨在于反对少儿读《三字经》的拙文“不要再毒害孩子了”在网上和《长江日报》发表后(《长江日报》将标题改为“应当怎样看待儿童读经”),赞同的读者还是比较多的。但有的读者告诉我:一些家长让孩子读《三字经》,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钟情于此书,而是因为他们在为孩子选择课外读物时,只知道有这一本流传很久的少儿读物,找不到其它读本(有些教师选择《三字经》作为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原因也大体如此);并且请我给他们介绍适当读物。当时我没法满足他们的要求。最近,我从《中国青年报》和《博览群书》上得知有两套优秀的青少年读物巳经和正在出版,十分高兴,看来可以满足寻找优秀少儿读物的家长和教师们的要求了。

2006年7月12日《中国青年报》第10版报道:非京大学出版社教育出版中心周雁翎主任经过3年多的策划和组织,正在编写一套中小学生公民教育读本—―《新公民读本》。其中由著名学者杨东平任主编、数十名小学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共同编写的小学卷(共4卷),巳于今年6月正式出版。据介绍,这套读物试图突破和超越传统的德育教材和政治教材,凸现人类普适性的价值观念,它以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为基础,内容包括公民道德、公民价值观、公民知识和公民参与技能等4个方面。它们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中国青年报》举例说,小学D卷“政府为什么要收税”一课,告诉孩子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政府公共支出的具体项目,公民对政府税收的使用情况有知情权和监督权;C卷“新闻舆论的力量”一课,通过一些具体事例(比如非典时期一些媒体及时报道疫情发展情况,媒体对西安“宝马”彩票案的监督等)向孩子说明媒体的功能和力量,同时也告诉孩子公民拥有知情权,而新闻媒体则应勇于排除各种干扰,坚持真实、客观、全面、公正的原则。

除这些具有普适性权利、义务观念外,这4卷读本还教育孩子根据自己兴趣和特长,树立普通的(即不论大小的)、只要符合社会需要均应尊重的志向,在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心智和健全的人格。

总之,这套小学《新公民读本》的目的,在于把孩子培养成勇于和善于维护自己的权利、对国家、社会甚至全人类都有益的健全快乐的公民。

另一套优秀的青少年读物是《博览群书》杂志今年第7期介绍的,这就是三卷本的《现代公民知识读本》。第一卷名《品格与人生》,大体适合小学生阅读;第二卷名《生活与法律》,适合初中生阅读;第三卷名《民主与科学》,适合高中生阅读。这套书由著名学者于光远任总主编、胡沙任执行主编,今年6月由山西希望出版社出版。据胡沙介绍,编写这套读本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合格公民以提高全民素质,使之适应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和谐社会的需要。“所谓‘合格公民',首先就要有明确的公民意识,念念不妄自己是一个公民,懂得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利;其次,要能认真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法规;第三,要能积极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第四,要能完满履行公民的法定义务和责任。”陈乐民研究员进一步申述了三卷书的主要内容,认为把培养小学生优良品格作为第一卷主旨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影响人的一生和社会的重大问题, 而品格的核心则是道德观念和道德习惯以及与之相应的行为,道德包括公德与私德。第二卷主要讲法律与法治,详细介绍了法的产生过程、法的历史、法的本质内容,还介绍了中国现行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继承法、教育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内容,以及一些刑法方面的知识。陈先生特别指出书中论证了现代化的国家必须是法治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公民的民主自由权利、强制性制约以至惩罚违法者则是其次要任务等原理。关于第三卷,陈先生认为讲的“是一个主导现代公民社会的头等重要的问题”,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对其基本观念有一些初步认识和理解的问题。

还应提到的是,这两套书的编写者都注意了书的可读性与趣味性。

我读了这两套书的介绍后深深庆幸,感到几代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一个梦想初步得到了实现。这两套书不仅仅可以满足为青少年选择优秀课外读物的家长和教师们的要求,还对党和政府大力提倡建设民主和法治国家、和谐社会的伟业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为自辛亥革命以来近百年的历史证明,建设民主和法治的国家、建设和谐社会仅有党和政府的提倡与措施是绝对不够的,还必须有广大的合格公民,还必须有全民素质的提高。如果这两套优秀的青少年读物能得到认真的推广、普及,是大有利于培养合格公民、提高全民素质的。

2006牟7月29日于珞珈山

进入 刘绪贻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读经  

本文责编:zhangch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社会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6940.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