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东陆:关于学刊影响因子的考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673 次 更新时间:2008-07-22 10:52

进入专题: 科学精神  

时东陆 (进入专栏)  

影响因子几乎成了目前中国学者们的心头病。那么,什么是影响因子呢?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IF)是美国ISI(科学信息研究所)的JCR (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例如,某期刊2005年影响因子的计算

本刊2004年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 48 本刊2004年的发文量: 187

本刊2003年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 128 本刊2003年的发文量: 154

本刊2003-2004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总计: 176

本刊2003-2004年的发文量总计: 341

本刊2005年的影响因子:0.5161 = 176÷341

意义:该指标是相对统计值,可克服大小期刊由于载文量不同所带来的偏差。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大,其学术影响力也越大。

附:IF值计算方法(以1992年为例)

A=1992年的全部引文(指定数据库中的记录)

B=1992年引用某期刊发表在1990和1991的论文的总次数(B是A的子集)

C=某期刊1990 和1991 年发表的全部论文的总和

D(期刊1992的影响因子)=B/C

笔者研究工作多年,却从不知道什么影响因子。第一次听到,完全是一次偶然。一天,一位熟人路过,聊起杂志的话题,居然得意的说:本人刚发表一篇JACS文章,相当于你们的Phys. Rev. Lett., 因为影响因子基本相同。他这样说是因为笔者的文章大多在物理界杂志发表。听完此话,我一头雾水,第一,那时本人对这个JACS杂志闻所未闻(因为不是那个领域的) ,第二,什么是影响因子,更是毫无所知。所以,便洗耳恭听这位老兄侃侃而谈关于影响因子的重要。虽然那时不过当作新鲜听听而已,并未在意,但是今天本人在发表论文的时候却真的要问问该杂志的影响因子是多少了。所谓流言,渐渐入耳。

现在看来,影响因子的确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文章的水平,比如自然和科学杂志的影响因子极高。但是笔者坚定的认为,不同领域之间的可比性非常低,甚至是不可比的。换句话说:我们无法用影响因子的高低来论定两个来自不同领域和杂志的文章。比如JACS和 Phys. Rev. Lett. 完全不能用影响因子来说明文章的学术水准。我们首先来分析决定影响因子高低的主要参数。

它的第一个参数来自于杂志的基础性与泛普性。一个学术杂志,如果主要发表十分基础性的文章,比如探讨生命起源,弦理论,宇宙天体,等等,那么这些课题因为可以引起广大科学研究者和爱好着的关注,它们的引用率就非常高。反之,如果一个杂志在学科方面十分狭窄,比如低温物理,读者非常有限,所以引用率也会十分底。

第二个参数更为重要,那就是该领域研究者的总人数和经费数。其实,研究经费的数量是和研究者人数成正比的。比如,美国卫生部(NIH) 每年的经费近300亿美金,而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仅仅有50亿美金。而且这些经费用于所有科学与工程的项目,包括,物理,化学,数学,材料,生物,计算机,工程,等诸多领域。可想而知,每个领域可以分配到的经费数额会更低。由于美国卫生部的巨额经费,在医学,生物,制药,免疫,卫生等领域内就会雇用比其它学术界多出许多倍的研究人员,比如教授,研究员,博士后,技术员,学生,等等。在如此众多的研究队伍中,发表文章的总数会大大地增高,因而引用率自然会高。这样一来,高影响因子便是不言而喻的。怪不得生物杂志的影响因子都高得出奇,甚至远远高于自然和科学杂志。那么难道,那些生物界的文章水准一定高于理工科的论文吗?显然这是不可比的。

如果我们仔细做一个统计,把每个领域的经费(或者人数) 与杂志的影响因子之间画一条曲线,那么将很容易发现,两者之间是正比关系。即便我们不做具体的数字统计,我们也可以看到如下的事实,生物医学界经费最多,所以杂志影响因子最高,比如细胞杂志。其次是化学界,所以它的主流杂志:JACS和Nanoletters都具有很高的影响因子。物理界最有影响力的杂志Phys. Rev B, 其影响因子仅仅3点几。非常优秀的应用物理杂志: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才2点几分。这是因为化学学会的规模远远大于物理学会。其它工程类杂志,因为经典与传统,影响因子甚至底的可怜,仅仅0点几分。这十分生动的说明了这种经费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

那么,对于文章的真正学术水准和发表难易程度,笔者认为只能在本领域内部比较。完全可以统计出来,每年发表的Phys. Review Lett. (PRL) 的文章数量要远远少于JACS。这说明,发表一篇 PRL要比发表一篇JACS难不知多少倍。物理与化学是两个从思维到方法上完全不同的领域。所关心和探讨的问题也有本质的区别。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别,可以说是形同路人,风格回然相异,实在无法相比较。

2003年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 A A Abrikosov在一次学术报告中说:现在的研究者都在赶时髦,追求自然和科学杂志的文章,讲究高影响因子的论文,但是真正的科学是你用心做出来的。我劝你们不要去赶那些时髦。我们知道,许许多多的伟大科学贡献不是在高影响因子的杂志上发表的。

爱因思坦说:

Not everything that counts can be counted;

and not everything that can be counted counts.

我想:爱因斯坦肯定没听说过影响因子。

进入 时东陆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科学精神  

本文责编:linguanb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笔会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6215.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