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后凯等: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难点与推进路径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79 次 更新时间:2024-11-07 16:26

进入专题: 农业农村现代化  

魏后凯 (进入专栏)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组集体成果,首席专家:魏后凯,执笔人:魏后凯、崔凯、芦千文、胡凌啸、苏岚岚。转自:《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9期。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中长期农业农村工作中所存在的难以化解的突出矛盾、关键难题、体制障碍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难点。这些难点因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而产生,在现有体制机制和政策框架下难以得到解决,需要推进前瞻性、突破性的深入改革来探索可行办法。当前一个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难点及破解路径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协调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目标冲突。农民种粮积极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和前提。保障粮食安全,必须确保农民在种粮的同时也能实现收入稳定快速地增加,多措并举有效破解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之间的目标冲突:一是因地制宜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改变小规模、分散化、高度兼业化的经营状况,提高专业化粮食生产经营效益;二是加快科技创新和良种培育,促进机械化和智能化深度融合,全面提高粮食种植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三是加快转变粮食生产方式,不断延伸粮食产业链,构建纵向融合和一体化的粮食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小农户公平分享粮食产业链增值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四是挖掘粮食生产的多维功能,推动粮食生产与加工、电商、文旅、休闲、教育等融合发展;五是完善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尤其要积极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第二,化解分散小农户与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矛盾。一是小农户城乡两栖性将导致农业经营的兼业化和老龄化,既影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普及,造成粗放经营、分散生产,影响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也导致农业生计保障功能的长期发挥制约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二是小农户长期存在将使农业规模经营目标的实现长期受制于土地流转、生产服务、劳务组织等要素市场,形成畸高的制度性、非经营性的规模经营成本,限制农业产业的竞争力。三是现代农业后继无人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青年农民难以源源不断地成长起来,新型农业生产和服务主体的代际传承被阻断,不断削弱农业现代化的根基。化解分散小农户与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矛盾,关键是顺应小农户演变趋势,推广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绿色化的生产方式,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的专业化分工轨道,在现代农业产业链中找到小农户的合适位置。

第三,破除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城乡二元体制机制导致一些领域形成了固化的利益格局,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造成极大限制,也明显阻碍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顺利推进。一要破除城乡要素市场联通瓶颈。城乡要素市场分割问题集中体现在土地要素市场,尤其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以及宅基地盘活利用机制不畅。二要化解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矛盾。三要探索县域城乡治理一体化机制。

第四,破解农村空心化和农村人口老龄化难题。一要破解农村空心化的难题。即使不考虑城镇化因素,人口自然负增长也是未来农村人口发展的基本面。随着新型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和总人口数量的逐步下降,农村人口将持续减少,农村将有大量村庄消亡。必须对城镇化趋势、城乡格局变化、村庄演变态势作出研判,科学谋划村庄布局,有序引导农村人口适度集聚,按照人口分布情况来整合、优化配置资源,防止“有村无民”乡村建设造成浪费。二要破解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难题。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深刻,带来的挑战主要是“老人农业”、农民养老难和农村经济欠缺活力。要以培养青年农民为重心,推动职业农民队伍代际传承;要紧扣农村不同老年群体的最紧迫需求,做好公共养老服务供给与在家在村养老的有机融合,增加农村老年人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让农村老年人能够“体面养老”“有尊严地养老”。

第五,推动乡村闲置资源要素盘活利用机制改革。不少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集体“三资”市场化运营机制尚在探索,造成集体“三资”处于低效利用或闲置状态。土地等资源性资产的闲置问题更为普遍。一方面,可利用、易利用的农村土地资源要优先保障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土地增值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过低,不能形成土地资源开发促进乡村振兴的要素循环驱动机制。这也是各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推进缓慢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农村土地替代社会保障承担的兜底保障功能虽持续减弱,但因城乡“两栖”人口长期存在而需持续发挥作用。这会制约农村土地要素功能发挥,使乡村发展的土地指标紧缺、土地利用低效、土地资源闲置的问题更加突出。化解乡村振兴资源要素短缺矛盾、盘活利用乡村资源要素的思路为:一是打破现有农村土地要素城市分配格局,建立土地要素优先用于农业农村发展的机制;二是实施农村全域土地整治,统筹推进宅基地、承包地、集体建设用地等土地制度改革,探索稳妥有效的闲置土地资源盘活利用机制,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三是完善农村资源要素市场,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前瞻性地部署深化农村改革,分类推进城乡资源“两头占”群体稳妥有序释放农村资源要素,撬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动能。

 

进入 魏后凯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农业农村现代化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635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