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壮志:丝绸之路精神与中国和中亚的文明互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520 次 更新时间:2024-10-24 22:57

进入专题: 丝绸之路   中亚   文明互鉴  

孙壮志 (进入专栏)  

 

中国与中亚的经济文化联系对于丝绸之路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如今,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成为东西方经济贸易和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联系

回顾中国与中亚的历史往来可以发现,两地山水相依,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也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联系。早在西周时期,中国与中亚就已展开了古代民族之间的交流。在“丝绸之路”的开辟过程中,汉朝使者张骞“凿空”西域的贡献尤为突出。张骞到中亚后了解当地的人文地理、陆路交通情况,促成汉朝在西域设立都护府,从而建立起中国与中亚的直接联系。此后,中国与中亚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并最终形成了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和欧洲、中亚、西亚之间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桥梁。

中国与中亚的交流不仅体现在精神文化层面,也体现在物质文化层面。例如,中亚的一些植物如葡萄、苜蓿、石榴等传入中国。中国也向中亚地区输出了金属工具、丝绸制品以及铸铁技术。“丝绸之路”上的商贸繁荣也使得中亚的众多城市成为重要的商贸中心。这些成果使得“丝绸之路”成为商旅之路、文明之路、友谊之路和合作之路。这条千年古道将中国文化与中亚各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今天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紧密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历史文化基础。

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文明互鉴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时,在哈萨克斯坦正式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共建“一带一路”,经济合作要与人文交流共同推进。注重在人文领域精耕细作,尊重各国人民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加强同共建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为共建“一带一路”奠定基础。

“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两条陆上走廊与中亚直接相关:一条是通过哈萨克斯坦至俄罗斯的新亚欧大陆桥;另一条是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这两条走廊也是连接欧亚大陆东西两端最便捷的陆上通道。随着公路、铁路、管道建设同步推进,中亚已成为中国与欧洲陆路交通的重要枢纽。

中亚国家先后出台自己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不断扩大与中国的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环保、旅游、体育等方面的交流,媒体、地方合作也受到重视,到中国学习的中亚留学生成倍增长,在中亚青年人当中出现了“中国热”“汉语热”。

“丝绸之路精神”的提出和时代内涵

习近平主席强调,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旨在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将中国的发展与共建国家的发展相结合,将“中国梦”与共建国家人民的梦想相联系,赋予了古代“丝绸之路”全新的时代内涵。

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合作过程中必须相互尊重和包容差异。“丝绸之路精神”的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既要展示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实现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在文化交流中遵循文化平等的原则;文化上的共同繁荣与经济上的共同发展同等重要;重视文化安全,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的关键。

未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将把地缘优势转化为更加强劲的合作动能,开展更加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互动。这种合作互动不应局限于经济贸易和安全领域,也应包括人文领域。目前,中国正与中亚国家探讨建立文化中心,开展文化遗产对话,并推动更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这些举措将为构建未来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进入 孙壮志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丝绸之路   中亚   文明互鉴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全球文明史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594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