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平:基层政治是如何溃败的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802 次 更新时间:2009-07-09 10:58

进入专题: 黑砖窑  

孙立平 (进入专栏)  

山西的黑砖窑事件与腐败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从黑砖窑事件被披露出来就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最近更是成为黑砖窑事件反思中的焦点问题,其中所显露出来的一些迹象是很耐人寻味的。

“未发现黑砖窑案背后有腐败问题”的初步结论经山西纪委公布后,立即引起舆论的广泛质疑。一方面是认定黑砖窑后面一定存在腐败的民间舆论,一方面是未发现腐败证据的调查结论。民意与调查之间似乎出现了尴尬。但我认为,与其说这个问题表现的是民意推论和调查证据之间的尴尬,不如说是提出了一个更为发人深省的问题,其背后也许是一种比一般的权钱交易更值得警惕的政治现实。

其实,我倒比较倾向于认可“未发现黑砖窑案背后有腐败问题”的初步结论。换言之,如果我们将黑砖窑中的腐败定义为权钱勾结、权钱交换,可能还真的并不存在这种腐败现象。然而,这样的结论并不能让人们的心情轻松下来,因为问题的含义可能更为严重。如果这当中存在直接的权钱交换现象,如果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确实是因为拿了好处,其冷漠、渎职甚至对黑砖窑的庇护,似乎还都合乎情理,因为这是一种交换,可以将其称之为有回报的庇护。但如果连好处都没有,却依然如此冷漠、渎职和庇护,原因可能就更为复杂了。从已经处理的情况看,被处理的95名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中,失职和渎职是最普遍的受处分的原因。换言之,这些人的失职和渎职,是在没有人收买、没有回报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也可以叫做没有回报的渎职。

这就需要我们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黑砖窑事件所凸现的基层政治逻辑和政治生态了。直截了当地说,黑砖窑所映射的与其说是基层政治的腐败 (这种情况也是不能排除的),不如说是基层政权的溃败。我们可以将这种基层政权的溃败理解为,政府公共职责的全面丧失,基层社会生活秩序的严重紊乱,社会正义的根本性缺失。

从已经披露出来的情况看,在黑砖窑存在的漫长时间里,当地政府的不作为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从表面上看,这的确是一些官员的失职与渎职,但如此严重的现象长期存在,表明的决非仅限于此,而是一种机构性的责任放弃。如果说腐败还可以理解为是个别官员的行为,而这种溃败所表明的则是一种体制性特征。

在这种溃败的基层政治生态中,放弃公共责任与趋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这次事件中,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细节:王兵兵妻子说,事件发生后,包工头衡庭汉跑了,王家负责窑工和办案民警吃饭,共花了500多元,派出所为追包工头衡庭汉和给窑工发工资,先后从她家拿走3.3万元。需要注意的是,民警办案和追捕逃犯的经费竟然是由黑窑主家支付的。这个细节符号化地表明了放弃公共责任的政府机构的行事逻辑,利是行事的最高标准,为了一点利益,可以容忍罪恶;没有利益的驱动,就放弃责任;甚至履行必须的公共职责的时候,也要将成本转嫁给当事人。在对待不同事务时,无论是作为还是不作为,也都是依照这样的标准行事的。所谓没有回报的渎职甚至是没有回报的庇护,就是这种基层政治生态逻辑的具体体现,前者是因为缺少利益驱动,后者是为了保官位。现在有人在讨论基层社会生活的黑恶化,事实上,基层社会生活的黑恶化是基层政权溃败的必然结果。进一步说,正是黑恶化的社会环境,滋养了黑这砖窑这个罪恶。

依此观之,黑砖窑事件中许多现象就可以得到解释了。比如为什么事件披露前的不作为与披露后的雷厉风行形成如此之大的反差;比如为什么有能力作为而不作为等等,其间的逻辑一以贯之,这就是公共职责丧失之后官员的趋利避害:在不危害自己官位时可以毫不作为,当威胁到自己官位时就可以雷厉风行。

而我们现在所担心的反倒是,在摧毁黑砖窑的过程中,会不会连合法的砖窑也一并摧毁?看起来容忍黑砖窑的存在与连合法的砖窑也要摧毁是两个极端,但在前面所分析的政治生态中,其逻辑是完全不矛盾的。在这种逻辑中,对于民众利益的冷漠与对自己官位至高无上的关心,是始终不变的标准。

同时我们也就可以明白,为何在面对如此罪恶现象时,有关部门如此冷漠,甚至助纣为虐?其实,这种冷漠绝非官员的责任心问题,它所呈现的实际上是一种制度性的冷漠。作为一个机构,作为一种体制为什么没有行动?就是因为没有现实中的行动理由。也许会有人说,还需要什么理由?法律的、道德的理由难道还不够吗?但问题的实质是,在这种放弃公共责任的官场中,如果你遵从法律和道德的要求而采取行动,你会被视之为无事生非,你所遭遇的将是体制性拒绝。

事实上,这种放弃公共责任而导致的体制性冷漠,绝非仅存于黑砖窑中。正如有评论者指出的那样,有关政府部门能长期对黑砖窑的非法用工熟视无睹,以罚款了事,本身就是对奴工现象的一种认同。而这背后的原因就是放弃公共责任后有关部门的现实价值和标准,因为放弃公共责任后的冷漠是没有心理代价的。

我们还可以明白,为什么查处黑砖窑事件中最大的阻力是来自当地某些部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能将威胁自己利益的负面消息传播出去等等现象,都是放弃公共责任后政府部门的充分行动理由。将对自己不利的负面信息捂住,防止负面损害自己的利益,这就是放弃公共责任的政府部门的必然行动逻辑。

在日前的一次会议上,山西省省长于幼军站起来向与会人员鞠躬,希望以黑砖窑事件为契机,加强农村地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避免类似黑砖窑的事件再次发生而“拜托大家”。一句拜托,道出了体制的无奈。政府承担公共责任的动力在哪里?机制是什么?这个问题还远没有解决。事实上,在我们的体制中,如何保证政府部门和官员能够负责任地进行工作,这个问题一直就没有得到解决。这涉及到权力的来源。而这个问题不解决,基层政治生态就不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进入 孙立平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黑砖窑  

本文责编:linguanb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社会分层与流动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57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