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鹰:努力确保农业农村发展好势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04 次 更新时间:2024-07-15 06:28

杜鹰  

编者按 今年宏观调控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特别是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要按照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努力确保农业农村发展好势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围绕本期主讲话题,就今年“三农”工作要突出抓好的主要任务、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必要性等进行了深入阐述。

 突出抓好农业农村工作主要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党的十八大也将胜利召开,做好包括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在内的各项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总的来看,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是好的,进一步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年宏观调控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特别是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是稳定物价总水平、管理通胀预期的重要基础,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具体来讲,做好今年“三农”工作要突出抓好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城镇化两大主要任务。

第一,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必须看到,在连续多年增产之后,今年保持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难度明显加大。一是产量基数已经很高,支撑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各种力量已经绷得很紧。二是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近年来,农业生产的物质费用、农机作业费、人工成本等均明显增加。在生产成本上升的同时,粮食和部分农产品价格已出现下行压力或下滑势头,两者共同作用将使农业效益走低,有可能会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三是在连续多年增产增收之后,一些地方出现了盲目乐观的倾向,一旦工作放松,农业生产就很容易出现滑坡或拐点。因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工作要求上提出了“三个绝不能”: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变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各地一定要认真领会、狠抓落实,真正做到思想不麻痹、政策不减弱、工作不松懈、投入有增加,力争再夺丰收。

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千方百计稳住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不出现滑坡。要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农业投入和补贴力度,实施好新增千亿斤粮食能力规划,继续开展全国粮食增产行动,深入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要积极扶持蔬菜、生猪、牛羊肉等“菜篮子”产品生产,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实施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加强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加快全国性、区域性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推进大宗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物流体系。加快清理、规范农产品流通环节各种收费,有效降低流通成本。通过最低收购价政策、临时收储、储备吞吐和进出口调节等措施,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同时,还要抓紧建立健全生猪、牛羊肉、主要蔬菜品种等鲜活农产品的市场调控机制。

第二,大力推进城镇化,扩内需促增长。

加快推进城镇化,关系到增加农民收入,关系到扩大内需和促进整体经济增长。在当前外需疲软的情况下,大力推进城镇化,对于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更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最大的发展差距是城乡差距,最大的结构性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扩大内需的最大制约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尽管2011年城镇化率超过50%,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标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水平仍明显滞后,需要加快推进。

当前,推进城镇化要着重解决好3个突出问题:一是农民工的进城落户问题。目前我国外出农民工有许多人长期在城镇工作,有的已经举家外出,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很少干过农活,融入城市的愿望强烈,但由于体制政策等方面原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目前还难以在城镇安家。推进城镇化首先要解决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为此,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着力改革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城乡二元的各种社会福利制度。要加快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使农民工及其子女公平地享受所在城镇的基本公共服务,多渠道、多形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采取措施让具备条件的农民工逐步安家落户。要特别注意做好中小城市、小城镇吸纳农民工落户工作。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区域政策的实施,中西部地区吸纳就业的能力大大加强。与此同时,全国农民工中在县域内就业的占60%左右。要顺应这一趋势,进一步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的落户条件,合理引导产业向内地、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落户。二是土地问题。一方面,要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农民进城后是否保留或者如何处置这些权利,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另一方面,城镇化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占用农民土地,关键在于如何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决不能再靠牺牲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来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了。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生活和长远生计问题。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开展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执行,防止出现违背农民意愿、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三是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问题。我国人口众多,未来几十年即使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也仍将有数亿人生活在农村,必须长期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在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坚定不移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抓紧研究制定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科学布局、合理分工、功能互补、集约发展。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合理安排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科学规划村镇建设。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对农村建房的规划指导,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要注重保持农村的特点、田园风光和生态环境,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当前,特别要积极创造条件,妥善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问题,保持农村和谐稳定。

② 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这集中传递出中央下决心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的信号和决心。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具有重大意义。第一,稳定增加粮食产量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我国人口总量持续增加和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使粮食需求总量刚性增长,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制约因素却在日益强化。一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地矛盾、人水矛盾将更加突出,靠继续增加播种面积、大量开发利用水资源来提高粮食产量已难以为继。二是增加单产又受到边际效益递减的制约。边际效益递减是指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量带来的产量的增量,在达到一定点后就会递减的现象。比如,我国化肥施用总量从上世纪70年代初的365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5562万吨,亩均施用量从2.4公斤增加到30.6公斤,但调查显示,每公斤化肥带来的粮食增量已从9公斤降到5公斤左右。突破农业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唯有通过科技创新。另据测算,2011年良种对我国粮食作物增产的贡献率达到35%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比传统施肥技术可增产8%到15%。科技对于提高粮食单产,进而增加粮食产量的作用已越来越明显。2011年,我国稻谷、小麦和玉米平均亩产约为446公斤、325公斤和383公斤,分别相当于2009年单产排在世界前5位国家平均水平的79%、63%和60%,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潜力仍很大。

第二,提高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一方面,随着国内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容忍度越来越低。另一方面,近年来发达国家在产品检验检疫、生产环境标识等方面的技术贸易壁垒逐渐加强,而我国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的接轨还有一定差距,增加了我国优势农产品出口的难度。提高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同样离不开科技创新。我们要通过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生物技术、精准农业技术、农产品产后处理和精深加工技术等研发和应用,开发优质安全新产品,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三,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农业装备是农业技术、工程技术、环境技术、信息技术等技术集成应用的重要载体,而装备品种的增加、功能的完善、技术性能的提高、作业效率的提升等也依赖于科技进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近年来快速提高,但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同时,我国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尚不紧密,农机工业在精密成型、智能控制等关键核心领域的开发应用不足。农机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高端产品不多、低端产品过剩,大马力拖拉机进口依存度高,小型农机质量差,适宜广大丘陵、山地沟壑区使用的农机严重缺乏。因此,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解决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农业机械化面临的突出难题,提高农机产品的适用性、便捷性和安全性。同时,还要通过科技创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

第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资源环境代价大,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我国化肥利用率仅为30%至40%,而发达国家为50%至60%;我国农药利用率只有30%多,低于发达国家20个百分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加强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生物节水技术的研发及节水材料、节水设备的研制,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尽快在绿色新型农业投入品开发、农业清洁生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检测与治理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近年来,尽管农业科技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逐年提高到目前的53.5%,但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70%至80%的水平,也不能适应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从实际情况看,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做了全面的阐述,不仅明确了战略定位和基本思路,而且出台了含金量高、打基础管长远的政策措施。我们要深入领会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把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摆在重要战略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尽快把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作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杜鹰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347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