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鹰:农村调研程序和方法——如何做好农村经济调研(3)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46 次 更新时间:2024-07-15 06:27

进入专题: 农村经济调研  

杜鹰  

整个调查研究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五个步骤:

一是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题目。

搞清楚调查什么,这似乎不是一个问题,我要去调查,还能不清楚要调查什么吗?而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例如,你说要去调查化肥问题,比如说是化肥的涨价问题,但是你对化肥价格上涨的原因却说不出一二三来,我就可以说你还不清楚你要调查什么。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化肥涨价只是一个现象,还不是一个科学意义上的命题。命题是对问题可能的解释,是由假设而来的超前的思考。例如,确定了化肥涨价这个课题,你头脑中就要有几个可能的答案:一种可能性是供求失衡,需求大于供给,所以造成化肥价格上涨;再一种可能性是煤炭、石油涨价了,成本推动化肥价格上涨;还有一种可能性是流通渠道混乱,各种中间环节的加价导致化肥价格在销售环节被抬高,等等。

可能的答案,在研究上就叫做假设。在调查之前,在下去之前,大体上要有一个假设,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有了假设,调查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个求证的过程;没有假设,就难免随波逐流。人们常说,正确地提出问题,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就是这个意思。调查时间毕竟有限,有没有假设,对调查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影响很大,结果也往往很不一样。

这个道理对经济问题的研究也同样适用。不少人说要研究什么问题,但是他说的这个问题,根本说不上是一个科学意义上的命题。比如,软科学委员会每年都要招标课题,许多人应标而来,从中就可以看出有很大差别。有的人有假设,他知道这个问题在整个宏观图象中处于一个什么位置,有几种可能的解释和可能的发展趋势;有的人就没有这个层面的思考,他只能笼统地说一些八股文章的话。

所以,在调查工作的准备阶段,一定要把一个问题领域收缩到一个命题上,哪怕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命题上,这样才能引导你的思想前行。调查验证的结果,无论是证实还是证否,同样都是有价值的。如果你调查回来,证明了化肥价格的上涨主要是流通秩序混乱造成的,而不是成本推动,如果能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对政策制定绝对是非常有用的信息。

二是确定调查方法,制定调查方案。

首先是要根据你对问题的把握和理解,确定调查的对象和方法。比如,调查化肥涨价问题,就要去找农户、批发零售商、生产企业,可能还要去找外贸、工商、物价部门;了解农田水利建设情况,就要去找县里的水利部门、灌区管理机构、乡镇干部、村委会、农户,还有用水协会。再根据调查对象和你要了解的问题确定调查方法,有的可以采取问卷或座谈会的办法,有的要采取典型调查或量表调查的方法。如果问题比较复杂,还需要先把问题分解成若干部分或若干小问题,再针对不同的问题确定不同的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确定了,收集资料的范围自然也就知道了。在很多情况下,调查者总是希望收集的资料多多益善,但是把所有的材料不管有用没用全拿过来,这是不经济的、效率不高的做法。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还是因为他对问题界定的不清楚,说不清楚哪个资料是真正有用的。

当然,下乡调查,天天都会碰到这个资料要不要,这个访谈做不做,这个问题问不问,这个回答要不要做记录诸如此类的问题,但是,大的范围还是要界定清楚的,界定得越清楚,在调查中就越是容易决定资料的取舍。题目、对象、方法确定了,再加上人员组织和时间安排,就可以拟订出调查方案,并着手调查前的准备工作了。

准备工作是调查研究全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即不打无准备之仗。如果是很多人集体调查,这个阶段还是一个思想磨合和培训的过程,包括集体学习党的农村政策、国家的有关文件,以及研究设计调查提纲等。

三是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是一个获得第一手资料和实感的过程。就农村调查而言,实地调查主要是指到村庄、到农户,也包括到县有关部门的调查。但不要以为从县招待所出发到某个村才叫调查,访谈开始才叫调查,也许和县里干部同行时的对话,在路边和老乡聊上几句,随时随地的所见所闻,由此得到的就是支撑调查报告中最重要判断的有用信息。也就是说,下乡的整个过程都是调查的过程,不单指正式调查开始才叫调查,一出门,调查就开始了。此外,案头搜集资料,包括前人的研究成果,国外的情况,也是调查必要的组成部分。

四是整理分析调查资料。

这是一个消化资料、去伪存真的过程,对假设进行验证的过程。这个阶段的关键,是形成判断和观点,最忌讳的是拉拉杂杂地罗列一堆材料,不得要领。判断和观点要符合实际,要持之有据,论之有理,否则就要重新检验材料甚至做补充调查。如果到调查结束后,在整理分析资料时还未形成观点和判断,那就糟糕了。

五是撰写调查报告。

写好调查报告,真正要下功夫的,不在于最后的写作,全在于在调查的过程中是否搜集到了翔实的资料,是否形成了自己的判断和观点,是否有了贯穿观点的逻辑,而报告的撰写,无非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变成文字而已,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文风问题,报告是文风的体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调查报告似乎有了一个固定的格式:一现状,二问题,三对策建议。难道现状里就没有问题,问题里就没有对策建议吗?调查报告就一定要是这样一个写法吗?这些同志应当去看看毛泽东同志的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吧,这些调查报告全是据实写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避繁杂、不失要旨,殊不见什么对策建议;其调查之深入,材料之翔实,观点之鲜明,文风之朴素,看了让人钦佩之至,又有谁说毛泽东没有说清楚现状、问题和对策呢?

来源:市县领导参阅

    进入专题: 农村经济调研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347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