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杨 张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高校育人实践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8337 次 更新时间:2024-07-14 00:01

进入专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张杨   张昊  

 

高校肩负着文化传承和以文化人的重要使命,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积淀而成的大学人文精神是青年学生成才的宝贵资源。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赋能高校育人,既是创新高校育人实践的时代探索,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

坚守文化自信的民族底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世代延续的精神血脉,是中国参与当代国际竞争的重要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巩固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深层次的认同基础,更为解决世界共有的发展难题提供中国哲思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精华、道德范式、规范体系、价值取向等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塑造时代新人、擦亮民族文化底色提供了丰富资源。高校作为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主体,理当自觉承担起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青年学生的育人使命,引导学生自觉成为中华文化的坚守者、传播者和建设者。

丰富文化育人的鲜活素材。一个民族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丰厚滋养、薪火相传。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孕育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产生了老子、孔子等思哲先贤,李白、杜甫等文学巨擘,司马迁、欧阳修等历史巨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交流交融思想,“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个人实践追求思想,“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人与自然相处原则等哲学思考则代表了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核心理念、价值取向和处世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高校的育人实践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鲜活素材,特别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历史典故、朴素哲理等来浸润、感染、熏陶青年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度和温度,从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提升教师队伍的阐释能力。教师是高校文化育人的关键一环,教师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能力具有关键作用。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把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体系和精神追求讲足说清,阐发透彻,用生动的文化阐释方式将深刻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呈现和传授给学生。专业教师也要善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运用到“课程思政”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课程讲授紧密结合,增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现力,实现更好的育人效果。为此,一方面,要在提升教师文化修养上下功夫。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师能力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教师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发展历程、表现形态和当代价值。另一方面,要在创新教学方法上下功夫。鼓励教师运用大数据、AI模型、虚拟仿真等技术呈现更为生动的课堂教学,同时构建教师传播、研究、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机制,使之成为教师的兴趣点、需求点、利益点。

营造润物无声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等有机结合,能够优化利用各类育人资源,实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一方面,要促进校园环境建设的内涵式发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建筑、绿化、雕塑、宣展等学习生活场域结合起来,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哲学、美学思想,增强校园环境的历史积淀、文化品位和价值引领。另一方面,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结合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文化习俗,以文化系列主题等形式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

搭建交融互鉴的沟通桥梁。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在守正创新、继往开来中不断丰富完善的。高校在育人过程中,也要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优秀特质,引导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学生以平等开放的胸怀对待差异,以理性平和的态度对待隔阂,以携手共进的姿态面向未来。此外,要积极搭建中外学生之间学习交流的平台,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过程中加深了解,在深入了解基础上相互借鉴。引导学生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学习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向世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为解决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高校肩负着更加重要的育人使命。为此,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加强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要意义,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精神要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以文化人,有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育人实践全过程,培养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伟业的可靠接班人。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哲学科学研究项目培育专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yxzx2024YB01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进入专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339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