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溪:能源-产业双转型下,绿色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64 次 更新时间:2024-06-20 09:48

进入专题: 绿色经济  

张小溪  

 

关注: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了回收循环利用行动,进一步畅通了资源循环利用路径。当前,在全球化和科技革命推动下,还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促进能源-产业双转型下的产业链延伸。这不仅契合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更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轮廓愈发清晰。然而,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传统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绿色经济成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选择,它不仅契合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更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经济,通过高层设计、政策导向、行动计划和实施细节的系列“组合拳”来确保绿色发展战略的有效执行。按“碳达峰”和“碳中和”的“3060”计划目标,中国绿色转型需要长达四十年的发展。通过积极开发和利用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中国经济获得了新的增长支撑,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经济之路。

能源转型是发展绿色经济的核心 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和使用效率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存在显著差异。以中美为例,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2017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60.42%,石油19.42%,天然气6.6%;美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为煤炭14.86%,石油40.87%,天然气28.45%。2021年,中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占比分别为56%、18.5%和8.9%,美国则分别为35.11%、38%和61.5%。可以看出,中国在能源消费上以煤炭为主,而美国更多地使用石油和天然气。从能源使用效率来看,天然气的热效率可达75%以上,石油的热效率约为65%左右,而煤炭的热效率为40%~60%,天然气的热效率高于煤炭和石油。这意味着,在美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由于油气占比较高,整体能源效率也较高;而中国由于煤炭占比较高,能源效率相对较低。因此,能源转型有助于中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能源转型还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随着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涵盖制造、安装、维护和管理等环节的直接就业机会大量增加。涉及材料供应、设备制造、运输和其他服务业的间接就业机会增长也在供应链中得到促进。此外,为了提高能源效率和降低成本,企业和政府在研发上的投入不断增加。技术进步已经促使风光发电转换率更高、成本更低,海洋能、地热能和生物能等领域的新兴技术也在不断取得突破。同时,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快速扩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中国式的绿色经济发展 在“双碳”目标约束下,中国的绿色经济发展比发达国家更有成效。发达国家走的是从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型的路径,中国则是从高碳能源向零碳能源的跨越式发展。《巴黎协定》签署后,发达国家通过更多使用油气以及提高能效来进行碳减排,如超临界火力发电技术的使用使得270克煤即可产生1度电。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颠覆性地大力发展零碳风光能源,风光发电装机容量从2019年的3.6亿千瓦到2023年突破9亿千瓦,在规模上远超其他国家。

随着能源结构从高碳的化石能源向零碳的可再生能源转变,中国的产业转型也随之启动,传统高排放部门逐步被低排放部门取代。以煤炭产业为例,按照碳排放的相关要求,2050年需要将产量压缩到现有产量的10%。石化、钢铁、水泥、汽油车等部门也将被抑制发展。零碳革命带动下,风光电力、电池、电动汽车等行业迎来新机遇。中国风光电力的竞争力不断增强,10年间光伏发电成本下降90%,风电成本下降70%。目前,光伏的成本可达到1度电0.15元,陆上和海上风电的成本分别为1度电0.15元和0.3元,均低于煤电价格。电池和电动汽车的优势也很突出。2022年中国电池占全球电池生产的比重达60%,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新车市场的占比达27%,“蔚小理”等自主品牌可以与特斯拉一较高下。

中国的绿色经济是一场经济社会系统性的深刻变革。能源-产业双转型下的产业链延伸将带来大量就业岗位的增加,带动国民经济增长。随着节能减排要求的提高,节能审计、环保工程、废弃物处理等领域将快速发展,带动专业服务和技术应用岗位的增加。储能设备、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智能电网技术的推广将创造新的就业岗位。通过这些产业链的延伸,能源-产业双转型不仅能够促进就业市场的扩张,还有助于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绿色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成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的绿色经济发展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转型策略,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智慧和对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考量。

张小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来源:《社会科学报》第1904期第4版

    进入专题: 绿色经济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265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