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后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关键点与三大难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369 次 更新时间:2024-06-28 12:21

进入专题: 乡村振兴战略  

魏后凯 (进入专栏)  

2018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网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成功举办“中国正在说•2018年全国两会前瞻”圆桌论坛。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八位专家围绕宏观经济、脱贫攻坚、反腐、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国企改革、财税改革、环境治理、立法等话题,畅聊新时代下2018年全国“两会”新看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在论坛上指出,脱贫攻坚到2020年就结束了,乡村振兴则要到2050年。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之间一定要建立一个联动机制,并无缝对接。脱贫攻坚要为未来的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积累有益的经验,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抓住三个关键点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已经明确目标:到2020年要初步建立体制框架;到2030年要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到2050年乡村要全面振兴,“强”、“富”、“美”要全面实现。根据国情,实现这一目标要抓住三个关键点。

第一、全面深化农村的改革。通过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和主体,把现有农村资源、要素和主体全面激活。现有农村资源丰富,但是很多资源由于改革比较滞后,限制很多,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甚至处于闲置状态。从要素包括资金、人才、技术来看,目前是严重短缺与利用不足并存。从主体(包括新型经营主体、新型服务主体,还有广大的农民主体)来看,其积极性也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建设现代化新乡村不能单纯依靠外力,如果农村主体的积极性没有发挥起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将是不可能的。

第二、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引导城市的资本、人才和技术下乡。要推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向农村延伸,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学术界、政府界过去对工商资本下乡存在一定的误解,即认为工商资本下乡会带来非粮化、非农化。近年来,农村的非农化、非粮化情况确实比较严重,但这种非农化、非粮化主要是土地用途管制不严带来的,因此通过加强监管是可以解决的。不能因噎废食,就阻碍资本下乡,阻碍人才下乡。应该破除阻碍城市要素下乡的一切障碍,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三、乡村振兴一定要有产业支撑。众所周知,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是为了避免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乡村的衰落和农业的衰退。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就是产业的支撑,“产业兴旺,乡村就兴旺,区域就兴旺,经济就兴旺”。产业兴旺应从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这两个途径来实现,为乡村振兴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为农业农村人口提供稳定的、可持续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

乡村振兴需破解三大难题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魏后凯认为需要破解三大难题。

第一个是人才短缺的问题。从人才的短缺来看,现在农民的素质以及农业农村的各方面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乡村全面振兴的需要。所以如何吸引、培育各种人才弥补人才的缺口,是乡村振兴需要破解的第一个难题。

第二个是资金短缺的问题。现在农村的基础设施很落后,跟城市是天壤之别,有巨大的需求。但是,在农村投资,资本的回报率比较低。市场经济追求逐利原则,资本不愿意去,导致资金缺口很大,据测算,2016年,全国有近43%的人口常住在农村,但是农村农户的投资,加上农林牧业的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只有5.7%。这意味着农村资金的需求量很大,缺口也很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这个缺口还会继续的加大。

第三个是农民增收难的问题。2009年以后,农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缩小。但是,经过仔细研究就发现,这些年来,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是靠工资性收入,而工资性收入有相当一部分,又是靠农村人口离开农业、离开农村到城市去打工获得的工资性收入。即农民收入的增长较大程度上不是靠农业,不是靠农村,而是靠城市的产业支撑。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农民的增收模式有可能会带来农业的衰落,农村的凋敝,农村的衰败。所以,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来看,一定要建立一个更多的依靠农业,更多的依靠农村,可持续的、稳定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记者 郭素萍)

转自:中国网

进入 魏后凯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乡村振兴战略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259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