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凌云: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678 次 更新时间:2024-06-04 00:06

进入专题: 全面深化改革  

赵凌云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场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全面深化改革是思想理论创新引领的,实践创新反过来推动思想理论创新发展和深刻变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初步回答了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什么是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初步构建了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理论体系。202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主要任务是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十年改革实践创新不仅使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而且丰富和发展了全面深化改革必要性与目标、依据与内涵、路径与方法的认识,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理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历史性伟大成就。

改革实践丰富了对于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问题的认识

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年改革实践创新发展和丰富了对全面深化改革必要性与目标的认识。

首先,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党的领导制度和体制机制建设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为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奠定坚实基础,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同时,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从机构职能上解决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问题,为有效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最大制度优势提供完善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这就将全面深化改革与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和长期执政地位联系起来,将党的领导制度优势与国家制度优势联系起来,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从国家制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层面,深化到党的领导制度、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层面。

最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制度建设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制度运行与制度优势转换方面。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制度系统集成过程中,要统筹制度改革与制度运行,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转化融合,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在应对变局、开拓新局中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发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用。

改革实践丰富了对于什么是全面深化改革问题的认识

什么是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六个方面全面部署,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和外延。十年改革实践创新丰富和发展了对全面深化改革内涵和外延的认识。

首先,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改革。其一,全面改革就是所有领域的改革。这是因为,全面深化改革是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总体角度考虑的,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制度体系又是由各个领域紧密联系、相互协调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组成的,涉及到各个方面的体制变革。因此,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其二,全面改革是以经济体制为重点的改革。经济建设仍然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任务并没有完成,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经济体制改革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另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许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是深化改革。十年全面深化改革实践回答了什么是深化改革,如何深化改革的问题。其一,从改革目标上看,深化改革是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的改革,改革目标从体制、机制、政策变革深化到制度建设层面。其二,从改革对象上看,深化改革是着力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改革,改革对象从不合理体制机制深化到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思想观念束缚、现有权利分配格局和利益固化藩篱。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改革和深化改革的有机统一。

最后,全面深化改革是具有新的判断标准的改革。邓小平同志提出“三个有利于”改革开放判断标准。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同时与时俱进地提出“四个有利于”和“四个多推”,即“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四个有利于”和“四个多推”是“三个有利于”标准在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的具体化和发展,同时也是提高改革整体效能,扩大改革受益面,发挥好改革先导性作用的实践要求,是对全面深化改革新的规律性认识。

改革实践丰富了对于如何全面深化改革问题的认识

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提出“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要求,如何落实这一要求,需要实践探索。十年改革实践探索出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和方法,实现了改革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推动形成了关于如何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思想理论成果。

第一,在改革领导体制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的“统筹领导”。《决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决定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中央深改组)。如何落实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改革实践探索中形成两个新的认识。一是中央深改组要充分发挥全面深化改革“领导核心作用”,即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成立中央深改组意味着党对全面深化改革集中统一领导体制的确立,是改革领导体制的创新。后又从中央深改组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深改委),标志着党对改革集中统一领导体制不断加强。二是党对全面深化改革集中统一领导的具体方式是“统筹领导”。2018年3月,中央深改委第一次会议提出一个重大论断,即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统筹领导。“统筹领导”是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个重要概括性命题,是党对全面深化改革集中统一领导的具体体现,是全面深化改革组织方式的基本特征。

第二,在改革设计方式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系统整体设计。系统整体设计,就是顶层设计。改革顶层设计,包括顶层设计及其拓展两个环节。十年来,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坚持《决定》的顶层设计,另一方面不断充实和拓展顶层设计,形成顶层设计接续递进的重要思路,先后将全面依法治国改革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改革任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任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度建设改革要求、新发展阶段改革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改革要求纳入全面深化改革顶层设计,推动改革顶层设计梯次衔接。

第三,在推进路径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系统整体推进。系统整体推进,就是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一体统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具体来说,一是统筹顶层设计与试点探路,将试点探路纳入顶层设计,用顶层设计指导试点探路,在试点探路的基础上完善顶层设计。通过统筹顶层设计与试点探路,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顶层设计拓展的实践方式。二是统筹顶层推进与分层对接。建立改革责任体系,实现责任分层对接;建立部门执行体系,实现改革执行的部门分层对接;明确地方改革定位,实现改革落实的地方分层对接。通过分层对接,形成了上下左右贯通的改革推进体系,确保顶层推进有效传导到部门和地方。三是统筹改革阶段。十年间,全面深化改革围绕制度建设这一主线,经历了“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三个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始终蹄疾而步稳。四是统筹改革项目。以改革优先序、改革系统集成、制度系统集成为抓手,对改革项目的方案、落实、效果进行协同。

第四,在效能实现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制度建设与制度运行相统一。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应有成效,关键在改革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中央深改委会议上多次强调和部署抓改革督察、改革执行、改革落实和改革评估。历次中央深改组、中央深改委会议同步推进落实《决定》确定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等主要职责,构建和完善了包括抓主体责任、抓督办协调、抓督察落实、抓完善机制、抓改革成效、抓成果巩固六个环节在内的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落实机制,形成了改革推进工作闭环系统,有力保障改革效果、改革效率、改革效能转化为发展成果,推动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融合转化。

第五,在改革动力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的自我革命和人民群众首创推动相结合。十年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协调,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人民广泛参与。在实践中,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等重要观点。与此同时,创新性提出“党的自我革命”等重要观点,引导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内生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及其重大意义

十年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我们党“坚持以思想理论创新引领改革实践创新,以总结实践经验推进思想理论丰富和发展,从改革的总体目标、主攻方向、重点任务、方法路径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有突破性、战略性、指导性的重要思想和重大论断,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理论的发展,是党的改革开放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对于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其一,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提出一系列有突破性、战略性、指导性的重要思想和重大论断,以及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场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首先,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理论发展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十年全面深化改革形成的思想理论是一个逻辑严密、系统全面的完整理论体系。这一思想理论回答了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什么是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具有全面性。更重要的是,这一思想理论具有科学性。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十年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的根本所在。其次,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理论发展具有突破性和创新性。十年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突破性和创新性的思想和观点。例如,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提出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的思想,是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理论的创新性发展。再次,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理论发展具有战略性和引领性。全面深化改革不仅着眼于完成《决定》部署的改革任务,还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战略谋划和战略布局。例如,提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新的论断,提出“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最后,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理论发展具有指导性和实践性。十年全面深化改革在改革方法论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指导性和实践性思想成果,指导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

其二,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理论深刻变革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回答了改革开放新的时代问题,对于开创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具有引领作用。这也正是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理论深刻变革的重大意义。首先,从理论上看,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发展的重要内容。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刻变革形成的一系列革命性、突破性重要思想和重要观点,又是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改革开放新的时代问题和时代规律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及其“关键一招”地位和作用的新的规律性认识。其次,从实践上看,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理论深刻变革形塑了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改革开放新局面。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相对于局部探索、破冰突围阶段的改革开放而言,具有全面推进、深化推进、统筹推进等特征。另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理论深刻变革引领改革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四个方面的深刻变革有机联系、相互促进,不断拓展改革实践新空间,不断开创改革实践新格局。最后,从成就上看,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理论深刻变革引领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伟大成就,主要体现为制度建设成果以及制度优势转化形成的发展成果和治理效能。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成果包括,确定了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发展层面看,全面深化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强劲动力。在治理效能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形成现代化的治理体系,治理体系变革转化为强大治理效能,改革的“关键一招”作用充分彰显。

 

作者:赵凌云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进入专题: 全面深化改革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212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 人民论坛,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