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鲜明旗帜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824 次 更新时间:2024-04-28 23:22

进入专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  

李毅  

 

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的主旨演讲,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共产党携手各国人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17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日益加深的交往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化潮流,这就是由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是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3月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关乎世界历史发展的实践蓝图、价值基础、交往规则、治理理念等若干方面,是引领世界历史走向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在一定意义上,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已知的和未知的危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相对于物质财富的积累,尤为紧迫的是,要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思想和精神指引。

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应对。正像世界历史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各国的相互依存、人类携起手来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前进是历史大势。世界很小,我们共享一个家园、一片蓝天;世界很大,容得下五个大洲、所有国家。“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呼唤国际合作的大趋势,为引领世界历史走向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坐标。正如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Peter Thomson)所说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给出的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秩序观、价值观,顺应了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指明了世界文明进步的方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新时代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从理念主张发展为科学体系,成为引领时代前进的光辉旗帜。中国始终用实际行动证明: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丰硕成果,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落地生根,给世界带来的是繁荣稳定的巨大红利,创造的是扎扎实实的民生福祉。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追求共同利益的载体,更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体现

世界历史本质上是世界各国普遍交往的历史,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关系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在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认识到:一方面,人类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是真实客观的存在,只有依靠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维护。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人类社会天然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共同利益是国际交往合作的客观基础和主要动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利益协调与合作共赢的产物。另一方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念,我们不能否认价值的客观性,进而把价值主观化、实用主义化;更不能唯我独尊以自身利益为取向,把自身价值强加于人。

面对全球性危机,各国不是乘坐在20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2015年,中国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旨在超越地域、民族、肤色等差别,以人类共同利益为交汇点,凝聚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尽管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但人类发展进步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世界历史曲折前进的大逻辑不会改变,国际社会命运与共的大趋势不会改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世界历史的发展需要、符合人类自身的根本利益、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期盼。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基于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源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实践,吸收借鉴人类社会优秀文明成果,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鲜明的时代印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华文明对世界各国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包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既是我们的精神基因,也是我们发展的价值观。

世界各国文明也同样蕴含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智慧。比如,俄罗斯有谚语“风雨同舟就能无惧风雨”;德国有谚语“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非洲有谚语“一根原木盖不起一幢房屋”;阿拉伯有谚语“独行快,众行远”;等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深厚的世界文化渊源,反映了和平发展、团结共生、合作共赢等不同文明之间的互融共通。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文明的差异多样,是世界的客观存在。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文明需要对话、交流、互鉴,文明可以讨论,也可以争论,但是文明不能对立,更不能冲突。以古丝绸之路为例,这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文明交流之路,其孕育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正像习近平主席所讲,古丝绸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

人类社会进步不仅需要丰裕的物质力量,更需要向上的精神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努力目标,以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为实现路径,以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普遍遵循,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基本支撑,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战略引领,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各国携手应对挑战、实现共同繁荣,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必将焕发出更加鲜明的真理力量,凝聚起团结合作的广泛共识,汇聚起应对挑战的强大合力。让我们携起手来,共行天下大道,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李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教授

来源:本文是李毅在第十三届世界社会主义论坛上发表的讲话,载于《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4年第1期

    进入专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103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评论(0)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