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新质生产力的点题与破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114 次 更新时间:2024-03-10 23:58

进入专题: 新质生产力  

贾康 (进入专栏)  

 

本文系贾康先生在2024化工-能源雁栖湖科创大会上的发言(2024.3.2)。

谢谢主持人,大家好!我抓紧时间做一个发言汇报。发言题目是命题作文《新质生产力的点题与破局》。我按照研究者定位,试图理论联系实际向大家汇报一下自己的认识框架。

首先第一个层次,先勾画一下应该怎样理解生产力这个概念。生产力是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上层建筑演变的最根本性决定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明确阐述的。在人类脱离动物界以后就有了特定的社会生产力,初期即为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三要素组合,总的趋势是从自然分工开始的上升、升级。一开始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群,按照自然分工,男性更多的是从事狩猎,女性是做采集和带孩子。以后终于有农业革命,生产力上了大台阶,这是最值得提到的所谓质的演变。再后来,于农业革命之后近万年,有了工业革命,这更是一个以质变方式上了大台阶的重大变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说到,其在资本主义发展中带来的生产力超过以往所有人类历史中的总量。我们现在所处的,是再上一个大台阶,生产力发展到信息革命的时代。这几个台阶,学术上的描述是“阶跃式上升”。人类至少一百万年以上曾处于努力维持生存、延续后代的过程,农业革命后至少几千年才是工业革命,到现在也就是二三百年,信息革命的“新经济”社会就到来了,日新月异让人眼花缭乱的创新大潮,以加速度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同时带来的就是日新月异发展中具有挑战性的一系列问题。生产力是直接表现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体现在投入产出过程中,以多种供给要素结合,提供满足人类需要的有效供给。

本次会议开始时,会长讲话已说到我们行业感受到的需求不足、产能过剩,这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困扰我们的总量和结构混合在一起的现实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跟会长提到的两个“问题导向”之下必须正视的不足之处有关:一个是创新能力弱,一个是应对绿色低碳挑战能力弱。在概念上,这并不能归结为所谓的“生产力过剩”问题。1989年后人民日报上曾出现过这个概念,但其实其根本不成立,不可能获学界认可。生产力本身不会存在过剩问题,生产出来的产品则可能存在过剩问题,那么就是一定与结构的失衡问题相关。我们现在讨论“新质生产力”,对此先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论概念把握。

第二个层次,要正面谈到对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解。领导人黑龙江视察已作表述、新近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强调新质生产力,背景上,是中国推进现代化所必须的以创新发展作为第一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我认为从基础理论层面作相关理解领会,至少有关于“新质”的两大视角:

第一,人类供给侧创新中所形成的阶跃式发展所带来的具备质变特征的生产力新水平、新境界。如作大的划分,比如工业革命形成的生产力,比之农业革命时代的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如作细的划分,比如信息革命时代之中,移动互联网所支持形成的生产力,比之有线互联所支持的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又比如当下,向未来展望,将来量子计算机所支持形成的生产力,比之电子计算机所支持形成的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我已经看到中信出版集团即将推出书名暂定为《量子霸权》的译著,看了以后感觉到日益紧迫的挑战性:既令人鼓舞,又令人感到一系列考验正在人类社会面前展开。

跟着还有另外第二个视角,是生产力发展中供给侧要素组合的升级版所带来的具备质变特征的生产力新水平、新境界。硅谷最近以人工智能突破产生巨大的乘数放大效应,正是这个原理在实践中的体现。从单个要素的组合及其升级看,涉及科技第一生产力,公式表现上,生产力三要素要升级为:(劳动力+劳动对象+劳动工具)×科技成果应用。说全了,在有劳动力,有资本,有自然资源(一般来说土地可以代表整体的自然资源),有科技成果应用之外,还一定不能够忽视制度和管理,特别是中国在以改革解放生产力这个思路之下,实际生活中纲举目张,首先是要注重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现在走到了改革深水区,必须攻艰克难——这方面的难度,全社会都感受到了。总书记说他的感觉就是好吃的肉都吃完了,剩下都是骨头,怎么样能够把硬骨头啃下来,这是历史性考验。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加上科技、制度与管理,这个要素组合视角下的生产力,对应了“全要素生产率”概念,必须充分考虑不易量化、但作用会表现为举足轻重的乘数放大效应的科技与制度因素。

所以我认为,全面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应该是前面两个不同视角认识的综合。即中央要求的“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应该包括把握住科技创新的前沿创新,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来对冲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等传统供给要素支撑力的下滑。这些年大家都意识到,开始出现了民工荒、招工难、用工贵,劳动力低廉成本优势在迅速丧失——当然这也是发展过程中特定角度的好事:低端劳动者收入在明显提高,不给这些原来的“粗工壮工”以较高工资,他们就不在你这儿干了,自然有别的地方用高薪把他们拉走,但另一方面,国际竞争力上,我们原来以低廉劳动成本这一要素形成的相对优势,正在退掉它的支撑力。我国土地代表的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也是成本明显提高,到了征地拆迁补偿环节,往往矛盾积累激化到经济问题变成社会问题甚至是不安定问题。更高的这些成本,带来的对于发展的拖累,必须得到对冲。对冲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等等下滑,而形成升级发展新动力源的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组合,我理解其实这就是中央所说的创新发展作为第一动力,在中国场景下现在我们必须把握的一个系统工程,也是打造新质生产力所紧密关联的内涵。

这些概念说完以后,第三个层次,汇报一下中国现在爬坡过坎关键时期,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如何打开新局面的认识,这也是命题作文后面对接务实的考虑。我谨此在大思路上谈一下自己的初步认识。

第一个方面,我认为应该特别强调“解放生产力”的制度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龙头因素。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改革综合疲劳论”早已经发生,前不久参加亚布力企业家论坛,一些重要学术机构的教授和参加讨论的企业家,几乎一边倒地都说不要谈改革了,就说说政策调控吧——当然我跟他们有辩论。他们说改革不起作用,其实是指形式主义的假改革和表面文章,文件特别多,讲了那么多改革,大家眼花心乱,却无从下手。形式主义、朝令夕改那都不是改革,真改革要攻坚克难动真格。基本逻辑上讲,改革是最大红利之所在,高水平改革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大前提,是新质生产力纲举目张的纲。必须在改革深水区的攻艰克难,中央已经给出明确口风,即谋划新一轮重大改革,这又配合着谋划新一轮财税改革。这个可行配套方案,可能就是对接到将召开的中央全会,指导我们动真格啃硬骨头。

第二个方面,落实到科技创新成果应用的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以我们追赶-赶超战略与比较优势战略的合理组合搭配,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现在说的中国中高速的高质量发展,其实它的速度就是第一阵营发达经济体里美国最满意速度的两倍以上,是欧洲、日本他们最满意速度的三倍以上。这种超常规的追赶-赶超战略,当然需要有理性的设计和正确的把握,同时结合着传统上大家都认同的比较优势战略。比较优势战略是在把最高端排除以后下面大量的中高端、中端、低端这个领域里,确实可以在双循环里不断追求的正面效应,但是真正最高端的领域,比如高科技“卡脖子”问题,比较优势战略就碰到天花板,完全无法解决问题了。你用比较优势,以物易物互通有无,天价也不可能买来卡中国脖子的高端芯片,多少钱人家也不会卖给你高水平航空发动机的技术。这也是考验我们如何实现高端突破的系统工程。

第三,战略思维上必须以大家越来越认同的“数实融合”头部平台的带动作用,带出专精特新集群和全产业链的升级发展,落在改变中国主要产能在全球价值链“微笑曲线”上的位置。现在我们主要的位置还是在中间加工,更多地在升级发展中,我们要占据创意创新成功、确立成功品牌的左边这一端,以及右边末端的品牌营销售后服务。

第四,还有企业家对接市场(在座有很多企业界成功人士,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方面的企业家),他们都认同的“细节决定成败”。我认为这是在前面有对于大方向的正确把握、对于基本战略思路的正确把握以后,一定是再要落到细节决定成败,把所有可能做好的事情,争取做到极致,当然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务实保障。这就要在充分肯定和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取向下,具备企业决策与经营管理的高水平,而宏观上面对应的就是宏观治理的现代化。这样,新质生产力运行和正面效应,可望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最后落到在市场上、国际竞争中,必须务实抓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管理过程中,企业家推崇的把看起来简单的事情,一天一天做到极致就是不简单,把每件容易的事情做到最佳状态就是不容易——这是在这一视角上说到的生产力里面我们要掌握的要领。

再一个层次,我们得面对实际的利益阻碍和惰性约束,在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方面真正推进。当然这很有难度。实话实说,领导人已经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思想再解放,意味着跟上工作再抓实,也意味着这才能在打开新局面上我们有一个实质性推进的境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行军,我认为不能忽视思想观念的再解放,进而带出改革深化解放生产力,科技更振兴,管理工作更抓实,使我们得到充满生机活力的发展新局面。

在结束之前,结合自己一点研究体会,结合能源化工行业,再说一个特定的观察和感受。在前些年(应该是2015年前后),我曾经参加宁东能源基地煤炭液化项目的课题研究。现在我知道此项目后来相当成功,今天已看到中国化工报上有一版专门介绍这个项目在2016年全负荷运转,2017-18年进入盈利阶段,还带出一个产业集群。但在当时看,前景不明,非常有挑战性。项目运营绩效跟国际油价直接相关,就是双循环里受到国际方面我们不能直接决定因素的重大影响。但我们中国自己如果从战略角度考虑,这种产能,不光是有一般而言运行方面提供由煤变成燃油这种有效供给,同时对应的是整个考虑下来,中国在国家安全、能源安全方面想到极端情况之下,这种我们自主掌握的产能,能不能够支撑特别不利局面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所以当时我们认为,经过测算以后(可以大致估计一下国际油价演变情况),投资之初的几年,估计财政要给一定的减税和补助支持,扛过这样的瓶颈期和压力期。当一个波动期间走过,是可能迎来亏损变盈利的。现在看,果然轨迹就是如此。但以后,会不会又出现这种波动?谁也不能排除。因为谁也不是算命先生,所以这次会议上,跟相关部门领导、企业界人士有一些简单沟通,我又特别意识到,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中间,还要强调在中国整个发展特定阶段受到外部美国带头的打压、可能有中央说的要应对意料不到的惊涛骇浪的考虑下,我们要贯彻“守正出奇”战略思维而对接上操作预案和适应性方案的必要性。煤炭的液化,是对接中国基本国情——基础能源方面生产要素供给是“以煤为主”,中央说仍然不能否定这个基础,在这个格局下,宁夏400万吨煤定液化制油产能,已明确说要再翻倍,900万吨以上的增量加上去,怎么样处理好?周到考虑,便需要有守正出奇的创新机制。听说过中国“两桶油”(实际上是三桶油),它的亏损和盈利是受国际市场油价制约的,中国怎样结合这样的制约,既尊重市场、顺应市场、兼容市场,又要超越市场、弥补市场的不足而达到一定的稳定确定性状态呢?财政方面曾经推出了当时称作“石油暴利金”的机制,几桶油有明显商业性盈利的时候,要征收这样的暴利金,而在它亏损的时候,通过规范程序要给它补助。这不是简单按照商业原则可以确定的一种机制,是从中国总体来说,超越了比较优势战略而对接到追赶-赶超战略而设计的一个总体框架上非常有必要性的“守正出奇”机制,服务于长期看的稳定运行和有较大把握的应变能力。这个政策性机制是不是可以借鉴到现在煤炭液化以后的长久运行上面?我觉得值得探讨。这跟新质生产力概念下实际上掌握好在我们这个行业里要处理好错综复杂的相关问题,是不是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启示意义?我已经感受到,至少是可以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视角。

总体来说,新质生产力在支持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意味着创新驱动为第一动力的新境界、新体系,使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得到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得到解放以后的有效供给,形成可持续升级发展过程。我们这个会议主题讨论的新质生产力和我们这个行业在前进中间怎么支持现代化,自然就有机合成了一个总体,要求我们又要胸怀全局,又要立足本行业,掌握好一个系统工程。

自己还很不成熟的看法汇报出来,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进入 贾康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新质生产力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977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