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露:以金融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030 次 更新时间:2024-01-06 21:10

进入专题: 中国式现代化   金融强国  

陈雨露 (进入专栏)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今年10月30日至31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强调,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金融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问题的重要创新成果,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明确了金融强国建设目标,而且科学阐明了金融强国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内在逻辑,赋予了金融系统以金融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使命。

一、准确把握金融强国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金融强国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方位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离不开强大金融体系的关键支撑,无论是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还是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金融高质量发展都是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坚实物质技术基础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迫切需要以金融强国建设为目标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新动能。

金融强国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有力支撑。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我国已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加之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同步推进发展和安全,既要一以贯之地坚持高质量发展,又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防范和化解发展进程中的各类风险挑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金融是大国博弈的必争之地,维护金融安全对于大国崛起的意义重大。金融强国建设将全面加强金融监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为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金融强国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速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之一,强调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决防止两极分化。金融具有资金融通、资产配置、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等功能,是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工具,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强国建设将通过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普惠性金融服务,有效解决造成收入差距、城乡差距以及地区差距的金融堵点与痛点,为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增添强劲的金融动力。

二、深刻理解金融强国建设的丰富内涵和发展要求

我国金融体系已经实现了由“小”到“大”的转变,正处于由“大”向“强”跨越的关键时期,既需要有效解决金融领域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各种矛盾问题,也需要积极应对日趋加剧的国际金融竞争以及国际金融风险,把创新作为破解难题与化解风险的关键变量。金融强国建设要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持续推进我国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要求坚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体系、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等创新发展,以金融实践创新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需求。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重要历史经验,金融工作要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主要是把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以推动金融调控体系、金融市场制度以及金融监管制度等深化改革为基础,为实践创新落地见效以及理论创新向实践转化提供根本保证。

金融高质量发展是金融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金融高质量发展乃至金融强国建设应把握以下导向: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中央要求全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金融强国建设应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将其全面体现于金融高质量发展实践之中。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应积极在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上下功夫、谋突破。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重要导向。金融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金融系统应强化使命担当,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促进金融强国建设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有机契合与融通互促,以金融强国建设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以实现金融体系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共赢为重要导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金融强国建设应积极服务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大规模、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以高水平供给促进金融服务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高度适配,形成金融体系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共生共荣格局。

中国特色金融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自身国情的鲜明特色,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实现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必须做到八个坚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中国金融发展的最大制度优势所在,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金融强国建设离不开充分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政治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必须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立身之本,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强国建设必须着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以优质金融服务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金融强国建设必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面筑牢金融安全防线。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金融强国建设既需要以市场机制激发金融创新活力,又需要以法治化工具促进金融创新健康有序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法治化是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处理好秩序与活力关系的必然要求。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强国建设应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关键驱动力,持续推进金融实践创新,不断破解金融领域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以金融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金融强国建设需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金融业全球竞争能力提升,需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但越开放就越要重视安全,要以安全为基石推进金融开放走深走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方法论,金融强国建设要强化底线思维,把握好“稳”与“进”的关系。这“八个坚持”明确了金融工作怎么干、怎么看,既是我们党领导金融工作的历史经验总结,也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了明确指引。

三、牢牢把握以金融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金融强国建设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激励与保障作用,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为金融强国建设保驾护航。首先,加快形成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优化,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加快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其次,强化政府资金支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引导功能和激励作用。注重完善政府引导基金运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示范作用,设置合理的容错和激励机制,提高财政激励保障政策。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再次,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主线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通过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强金融衍生品市场制度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等路径,建立有利于市场决定性作用发挥的机制体制和政策环境。注重疏通政策传导机制,强化金融政策与产业、区域、投资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更好地释放金融市场化改革效应。

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发展经济的着力点,金融强国建设必须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切实提升服务理念、能力和质效,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与互利共赢。首先,建立多样化专业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健全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金融体系,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及薄弱环节,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切实以优质金融服务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支持金融机构针对科技企业差异化需求提供全周期、全链条的科技金融服务。构建支持新能源发展和能源供给体系战略性优化调整的绿色金融体系,推动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大对养老产业及银发经济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推动养老金融供给创新。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提高中小微经营主体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金融机构应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数字金融赋能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其次,着力打造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善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再次,积极建设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健全债券发行、交易和管理制度,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健全法人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以高水平公司治理促进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奠定坚实基础。强化市场规则,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促进长期资本形成。

以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有效统筹发展与安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强国建设应加强监管、严防风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安全保障。首先,建立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健全金融监管机制,加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监管协同,建立健全监管责任落实和问责制度,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全面压实金融监管责任。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其次,以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与处置机制有效化解金融风险。强化源头管控,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坚决惩治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扎实稳妥化解风险,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再次,强化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能力。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加强金融机构的内控体系建设等路径,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强化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增强金融机构主动发现风险、及时处置风险的防控能力。与此同时,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做好产融风险隔离。

以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革命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金融迫切需要为科技创新提供更精准的深度服务,助力科技创新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更好地发挥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首先,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型企业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鼓励构建涵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特色信贷产品体系。支持探索建立跨省(市)联合授信机制,优先满足科技产业及重大合作项目融资需求。优化科技企业的债券融资机制,实行科技企业“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的“绿色通道”政策。畅通科技企业的上市融资渠道,鼓励科技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及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其次,以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助力科技创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加强科技企业评价标准、知识产权交易、信用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探索安全高效的科技金融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以信息共享提升投融资效率。建设专业化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科技咨询、科技评估、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服务等中介机构发展,为企业投融资活动提供专业化服务。再次,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提质增效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将主体信用与交易信用相结合建立数字风控体系,着力提升金融风险识别及处置能力,有效提升为科技企业以及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能力。推进数字金融创新发展,创新数字金融应用场景,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交易清算、征信等金融场景的安全应用。依托数据互联互通对传统金融服务进行数字化与智能化变革,更好地发挥数字金融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赋能作用。

以着力推进高水平的金融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金融强国不仅需要具备强大综合实力,也要具备全球领先的国际影响力,这就决定了必须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要通过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等路径,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以金融高水平开放更好地链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高水平开放成为激发金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动力源。一方面,以高水平开放增强金融供给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之间的适配性。通过加快优化国际营商环境,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形成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强大吸引力,通过“引进来”将国际金融资源有效地用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通过吸引外资金融机构,扩充金融市场主体,促进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另一方面,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稳健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提高金融业全球竞争能力,以金融高水平开放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

(作者: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开大学校长)

进入 陈雨露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式现代化   金融强国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845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红旗文稿》2023/24,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