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效梅:丝绸之路上的商队与商队旅馆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751 次 更新时间:2023-09-21 00:03

进入专题: 丝绸之路  

车效梅  

 

漫漫的黄沙、蜿蜒的驼队、悦耳的驼铃声已成为丝绸之路上的经典画面。骆驼背驮的货袋既给人们带来与商业有关的无限遐想,也昭示着商队对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商队是丝绸之路上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丝绸之路因商队而延伸、演变。

“商队”(caravan)一词源自波斯语(拉丁拼写kārvān),意为“一群商人、朝圣者或游客为互保而结伴旅行”。阿拉伯历史学家伊本?赫勒敦(1332-1406年)指出:“商业就是通过买进商品再以高价卖出,以增加财富获得收益的一种活动。”贱买贵卖,是商业的规律。商人们通过长途贸易将商品贩卖到不同国家与地区,以赚取高额利润,而在当时降低运行风险的最佳方式就是组队出行。从“商队”衍生而来的“商队旅馆”(caravanserai)也源于波斯语(krvnsarī)。根据牛津字典的解释,商队旅馆指为西亚北非的商队、朝圣者、旅行者提供的客栈,其名称因地而异。

世界上最古老的商队出现在两河流域和尼罗河三角洲,到公元1世纪末2世纪初,商队贸易的活动范围扩大到整个罗马。张骞“凿空”西域后,丝绸之路上的商队和商队旅馆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作为国际贸易,丝路贸易不仅环境错综复杂、变化多端、风险较大,而且贸易路线长、货物品种多、中间环节多。为此,组建商队不仅可提高贸易的可预测性,而且有利于商品定期和安全抵达。商队由独立商贩结合而成,一般出发前签订经商协议,制定行为规范。商人在丝路上经营的商品,主要是体积小便于携带而价格昂贵、利润高的奢侈品。每支商队的骆驼数目少则50头,多则近千头;商队成员少则数百人,多则万人。但亦有例外,中世纪从开罗、大马士革前往麦加的朝圣商队,其骆驼有1万余头。商队出行时,携带的部分物资可供其成员共享,如骆驼驮的水、预备的药物等。

商队成员身份多样。由于丝绸之路穿越了整个亚欧大陆,商队离不开拥有语言、民族等地方知识的向导和护卫。其他成员包括学者、工匠、艺术家、官方使者、宗教徒和医生,如玄奘在取经途中,常常与商队同行,曾任500人商队的首领。从公元7世纪开始,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朝圣者也加入了商队的行列。商队在途经城市时还时常招募新人,亚美尼亚商人进入主要由穆斯林组成的商队便证明了这一点。

每支商队都有首领,粟特商队称之为萨宝,穆斯林商队多称之为谢赫,也有的称之为卡尔万?巴希。首领由经验丰富、威信卓著的人担任,对内有权做出各种决定,对外负责与路经之地首领会商解决所遇困难。他们必须携带当地统治者签发的证书,从而享受各种规定的服务和特权,如唐朝政府所发的“过所”。商队纪律严格,首领启程的令鼓一旦敲响,人们立刻整装待发,鼓声响两次后,驼队启程。商队一般选择春秋季出行,以免在炎夏寒冬穿越沙漠。

享有“沙漠之舟”美誉的骆驼是商队的主要交通工具。“风之所至,唯老驼预知之,即嗔而聚立,埋其口鼻于沙中。人每以为候,亦即将毡拥蔽鼻口,其风迅快,斯须过尽。若不防者,必至危毙。”商队中的骑马者,或者是商队首领,或者是护卫。因为马的速度快、机动性强,适合担任侦察、探路等重要任务。

商队和商队旅馆有天然的共生关系。据记载,商队旅馆最早出现在阿契美尼德王朝时代(公元前550年—前330年),此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而不断兴盛。一般来讲,商队旅馆根据所有权分为皇家、私人和捐赠三类。多数商队旅馆是根据苏丹的命令建造的皇家商队旅馆,其收入完全由苏丹支配;为数不多的商队旅馆由私人管理,而捐赠商队旅馆则向普通民众提供免费住宿。此外,还有服务于朝圣商队的朝圣商队旅馆。从商队旅馆获得的收入除了进入政府国库和私人腰包外,另有部分用于慈善事业。根据地理位置不同,商队旅馆又分为城市和农村的旅馆,前者又分为郊区与内城旅馆两类,内城商队旅馆通常位于主要巴扎道路的后面。

商队旅馆根据建造形式分为圆形、多边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不规则形状等类型。它们基本上由三个不同的部分组成:1.坚固的围墙与门厅:围墙上的塔楼给人以威严的印象,大门在夜间关闭并由专门人员值班。2.中央庭院:多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商人的货物在此停放、批发,庭院有水池提供饮用水和各类生活用水。3.环绕庭院的房屋:一般是两层,第一层是仓库和马厩,第二层是客房和生活区。一些大的商队旅馆还有面包房、商店、澡堂和祈祷室等设施。

商队旅馆的主要功能是保护住店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它们同时是信息中心,成为城市与政府沟通的重要渠道;在战争期间,一些商队旅馆被用于军事目的;旅馆也是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聚集和交友的场所;旅馆内的祈祷室可供教徒使用,而废弃的旅舍则可用作各类宗教设施;商队旅馆还可饲养、治疗马匹,并成为马匹交换的市场;它们也可以用作外国使馆,且为狩猎出行的政府官员提供食宿。

商队与商队旅馆的发展与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密切相关。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东亚的汉朝、中亚的贵霜、西亚的帕提亚、欧洲的罗马成为横贯亚欧大陆的四大帝国,有力地支撑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商队动辄数百人,甚至上千人,交换物以高档的奢侈品、丝绸、金银货币为主。从中亚到东亚,丝路早期的商队主要由粟特人经营,他们在丝路贸易中的强势地位一直延续到8世纪中期。在西亚,7世纪伊斯兰文明崛起后,阿拉伯人成为丝路商队的主导力量,商队旅馆成为伊斯兰世界最常见的建筑。当时,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城市和沙漠中,每25-35公里就有一座商队旅馆。12世纪,一座叙利亚商队专用旅馆拥有360间客房,一次可接待4000余名商队成员。在大多数情况下,商队旅馆的建造规模与道路的重要程度有关,如阿尤布王朝(1171年-1250年)时期,大多数商队旅馆沿阿勒颇-大马士革、大马士革-开罗道路分布。13世纪初,蒙古人主导建立起通过丝绸之路联系起来的欧亚经济体系,帝国各地设有驿站1500多处。在萨法维王朝(1501年-1736年),国王阿巴斯一世下令建造999座商队旅馆,实际数目可能更多。商队旅馆沿着丝绸之路广为分布,从中亚、南亚、西亚到欧洲各地的城市乡村中皆可找到。

商队与商队旅馆的发展对古代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一批贸易城市拔地而起,名扬丝路国家,如塞琉西亚、亚历山大、帕尔米拉、巴格达、撒马尔罕、伊斯法罕等。其次,城市和政府财政实力增强。城市中众多商队旅馆的存在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繁荣,丰富了社区生活,也为政府提供了大量税收。最后,丝绸之路商队网络的存在也附带推动了文化传播,东西方物质与精神文化的交流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商业活动这一媒介进行的。

总之,通过丝绸之路上的商队,古代东西方世界得以沟通和交流。虽然在罗马很少看到中国商人,在长安也很少有罗马商贩,但双方都能在自己的市场上发现对方的商品,享受人类文明的成果。通过行走在丝绸之路城市之间的商队,由路、城、人、物构成的丝路多元文明元素共同推动了东西方交流合作。

(作者:车效梅,系浙江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丝绸之路城市史研究”[18ZDA213]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光明日报》2023年8月7日第14版

    进入专题: 丝绸之路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全球文明史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620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