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西方道路相比,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究竟“新”在何处?
第一,新的积累模式。西方现代化建立在血腥的原始积累和对外侵略之上,是一种扩张文明,这一本质至今没有改变!而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的勤奋之路。改革开放后,亿万农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的开拓性创举,为中国从传统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提供了基础支撑;大量农民进城为中国城镇化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劳动力;依靠党的领导和中国人民的勤劳奋斗,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第二,新的社会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了从封建所有制到农民土地所有制再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转变,实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全面变革,完成了家—国伦理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转向。就农村土地所有制而言,英国通过“对农业生产者即农民的土地的剥夺”,建立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与之相反,中国共产党建立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后经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独创性地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实现了土地的经济、政治和国家治理功能的高度统一,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土地制度保障。
第三,新的现代性原则。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主导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与政治、西方文明与意识形态等的建构逻辑,导致一切都屈从于资本逻辑,进而产生了一系列无法克服的社会矛盾和恶果。社会主义的定向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必然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属性。公有资本必须体现公共性,充分彰显公有资本的社会主义属性,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服务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定向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其他类型的资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中那样可以肆意地无序扩张,后者必然会受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制约。
第四,新的自然生态观。西方现代化无限制地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不顾自然生态的界限;中国式现代化为生产力的发展注入生态维度,强调生态生产力,发展绿色科技。西方现代化过分追逐物质财富和社会财富,不惜牺牲自然财富;中国式现代化为“财富”注入生态维度,强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更是社会财富和经济财富,统筹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西方国家将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以此转嫁生态危机;而中国始终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践行者、引领者。
第五,新的全球治理方案。以市民社会为基础孕育的近代资产阶级国家必然是原子式的民族国家,由此形成的国际秩序必然是原子式国家之间的弱肉强食,无法从根本上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中国一开始就不是西方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而是多民族一体演进的发展格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本身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传统“天下”理念的一种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它主张从合作共赢和共生存在论的视角理解世界,主张以整体视角把握世界,从而为人类文明注入全新的“世界主义”视野,这不仅超越了西方个人—市民社会—民族国家的狭隘框架,也超越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窠臼。
第六,新的文明观。以资本为基础的西方文明必然追求单数文明:凡是不同于西方的文明往往被贬低为外在的、低等的异质文明,把文明差异理解为世界对立和冲突的根源,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去改造、同化和取代其他文明。在中国视域中,文明从来都不是竞争性的单数存在,而是共生性的复数存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恰恰就是要超越单一民族国家的视野,站在世界高度理解世界和人类文明,倡导在人类共同价值的指导下追求文明的交流互鉴,进而实现文明的共生发展。
(原题《从唯物史观到大历史观:历史自信的理论与实践逻辑》,摘自《南京社会科学》2022年第11期)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