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怀:汪辜会谈的历史启迪与两岸现实难题——兼谈美在两岸对话协商中的角色转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3385 次 更新时间:2023-07-21 22:28

进入专题: 汪辜会谈   台湾问题  

周志怀  

 

1993年4月在新加坡举行的汪辜会谈,是两岸1949年以来实现的首次高层对话。汪辜会谈开启了两岸高层互动的大门、两岸对话与协商谈判的大门、两岸和解与和平的大门,这历史性的一步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汪辜会谈的历史启迪

汪辜会谈及其后三十年来的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许多重要启迪,包括共同政治基础,平等协商方式,求同存异路径,排除外力干扰,追求双赢成果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点值得深入探讨。

1.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汪辜会谈的宗旨是要解决两岸民间交流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与纠纷,消弭对抗,促进合作,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众福祉。汪辜会谈签署的关于公证书使用查证、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的协议,解决了当时困扰两岸同胞的急迫问题。30年来,两岸相互寄送公证书副本近400万件,最高年逾20万件,两岸间挂号函件查单也有效保障了两岸民众通信方面的权益。①正因如此,台湾当年的民意调查显示,岛内七成受访者肯定汪辜会谈。保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初心,造福两岸同胞,应该始终是解决两岸各种问题的根本出发点,30年前是如此,30年后更应是如此。

2.尊重协商谈判规律。总结30年来的两岸协商谈判经验,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先经后政、先民后官应是一条基本规律。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两岸签署了一系列协议,为台湾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因而也得到了岛内民众的支持。据美丽岛电子报近期民调显示,有77%受访民众认为,不论台湾哪一党执政,两岸如果能够保持对话协商是“利大于弊”,其中有近6成泛绿民众持此看法。协商谈判是实现两岸双赢的必由之路,但两岸不可能总是停留在汪辜会谈时的经济性、事务性与功能性议题上。对于两岸固有政治分歧以及各种敏感问题,双方只要进行政治对话与协商谈判,必然会创造出更大的政治空间,也必然会以和平的方式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

3.保有谈判回旋空间。求同存异,留有回旋空间,不仅可以拉近双方在谈判中的目标,推动协商谈判取得实效,也有助于下一轮谈判的开启。1993年4月初,台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邱进益前往北京磋商新加坡汪辜会谈的安排时,由于当时台相关部门对邱与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唐树备签署的协议草案有意见,下令邱进益在会见汪道涵时要求翻案。汪老对此谈笑用兵,展现出非凡气度,表示“既然邱先生有些困难,我们不要让邱先生为难,就照邱先生的修正意见处理吧”②。辜振甫也曾在与汪道涵的争论中,语重心长地提出,“这一段历史,我们是看不到结果了,但我们要小心,不要把棋给下死了。”③两位老人都高瞻远瞩,充分彰显出保有谈判回旋空间的高度政治智慧。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汪辜会谈中所构建的两岸协商谈判格局,实际上是要把中国的统一放在一个更为宏大的历史背景与历史长河中去考虑。

4.相向而行共议统一。共议统一当然不是独舞。1998年汪辜会晤时,辜振甫先生曾真诚地表示:“我们并不放弃统一”,两岸要展开建设性的对话,逐步寻求全体中国人长远的福祉、全中国未来的统一。④这与大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历史任务应该是相向而行的。正是两岸双方对统一的大方向有着共同认知,汪道涵才在对话中提出“双方应共同努力,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平等协商,共议统一”。共议越早,对台湾越有利。没有共议,也就没有和平统一。

5.中华文化联结两岸。汪辜会谈过程渗透着对中华文化的阐释,充满着“两岸之道,唯和与合”的中华文化的智慧,这与深具中华文化素养、以中华文化为两岸搭起桥梁的汪辜两位哲人密不可分。应该说,正是中华文化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方促成双方达成相互尊重、彼此包容的双赢协议。

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现实难题

1.台海和平的种子何时能够发芽?马英九访问大陆结束后,随团的马英九基金会创会董事廖元豪教授接受媒体访问时认为,马此行会是两岸破冰一颗非常重要的种子。而早在汪辜二老先后离世的当年,台海基会前秘书长陈长文曾在台湾《联合报》撰文悼念,认为他们留下了和平种子在两岸的土地上、在人民的心田里。两岸要共同努力浇灌这和平种子,让两岸和平共荣、繁昌兴盛之日早日到来。2005年连战登陆实现56年来的国共两党领导人首次握手,被称之“和平之旅”;2015年11月的习马会,舆论评论两岸领导人“双手紧握的是和平”;2023年3月,马英九登陆求索的仍然是如何实现台海和平。二十年前汪辜二老所播下的和平种子到底能否发芽?何时能够发芽?台海和平之艰难,不禁令人生疑。但两岸和平又如此之容易,易如反掌,只要回到“九二共识”,两岸和平就完全可以期待,也一定能够获得保障。

2.一个中国何时能回来?

1998年汪辜会晤时,辜振甫先生曾真诚地表示:“心中没有一个中国,就不可能谈统一。”汪道涵会长在谈到如何评价辜振甫董事长时曾这样说:“对一个人的评价不是那么几句话就行的,历史总会作出很客观的评价。但是他努力于形成一个中国,这一点我们是认可的。”⑤民进党两度上台执政后,背弃一个中国原则,大肆进行“台独”活动,在分裂道路上越走越远,台海局势日趋紧绷,兵凶战危。值得关注的是,以马英九登陆为标志,一个中国开始回来了,已经在路上了。马的登陆是一个中国回来的起点,其重要标志是马在大陆时的一系列两岸表述,包括“九二共识”、中国人与振兴中华。尽管马对“九二共识”内涵的理解与大陆不尽相同,但这是继连战之后台湾政治人物对于台湾前途走向的一个十分清晰的表达。

3.两岸对话路在何方?

马英九2023年4月28日在希腊第8届德尔菲经济论坛上指出,台湾应该主动与北京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对话,特别是就避免台海战争的方法与途径进行对话。美国布鲁金斯研究院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也非常关注在解决台湾问题的过程中如何避免战争,两岸之间能否有一个和平倡议。谁能担任民进党当局的两岸传话人?谁愿意担任民进党当局的两岸传话人?谁又能让大陆相信民进党当局的两岸传话人?民进党会接受“九二共识”吗?会废除“台独党纲”吗?答案是当然不会,这显然是民共之间启动对话的死结。只要民进党在台湾执政,两岸达成和平协议的可能性就几乎不存在。

2005年12月汪道涵先生逝世时,民进党曾发布新闻稿,肯定汪道涵与海基会一起努力,“将两岸关系导入更有建设性的走向”,为维持台海和平稳定尽心尽力,为两岸人民福祉做出许多重要贡献。⑥但在海基会日前举办的“纪念辜汪会谈30周年-回顾与前瞻”座谈会上,与会者都很有默契地不提当年汪辜会谈得以成功举办的“九二共识”基础,李大维对此表示,与其争辩一些名词的意义,不如考虑如何往前走才更重要。问题是如果没有“九二共识”,台湾的出路在何处?方向在哪里?如何向前走?民进党当局应该如何回答海基会的这张问卷呢?

三、美在两岸对话协商中的角色转变

外部势力的介入与干涉,始终是中国完全统一的重要障碍。美国在台协会前理事主席卜睿哲亦认为,自从两岸争端开始以来,美国一直处于中心位置,⑦但他并不会认为美国因素是两岸对话的障碍。

从1993年的汪辜会谈看,美对此虽有疑虑,认为国民党对会谈结果太过乐观,但也希望两岸透过建设性的对话来降低紧张局势,维持台海和平,因而没有做出太多的阻挠。对于1998年上海汪辜会晤所达成的成果,美国务院则表示欢迎两岸取得积极性发展,声称“美国政府一直对双方的交流与对话持鼓励态度”。⑧

在中美关于台湾问题的互动过程中,中方也一直希望美为中国统一发挥建设性作用,共管“台独”。2002年10月25日,江泽民在得克萨斯州克劳福德牧场与布什会晤时强调:“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是对台海地区稳定和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威胁。希望美方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为中国实现和平统一发挥建设性作用。2004年11月20日,胡锦涛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市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会见布什总统时明确表示:“台独”将断送台海和平,并将严重破坏亚太地区的稳定和繁荣。中美双方都应站在这个战略高度来认识“台独”的危害,共同遏制“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此前,戴秉国2004年3月在台湾“大选”前,作为中国政府特使出访美德法日俄,处理外交工作中的涉台问题。其中在美有11场战略性对话,对话的实质也是中美“双方都不能让‘台独’再走下去”。⑨

从美方的一些表态来看,李登辉1999年7月抛出“两国论”的两岸政治定位,引发新一波台海危机后,克林顿强化了对两岸对话的支持。他在7月21日的白宫记者会上和9月11日亚太经合会首脑会议期间与江泽民的会晤中都强调,美国的两岸政策有三个支柱:一个中国政策、和平解决以及两岸对话。⑩而在2011年1月胡锦涛访美时中美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美方则赞扬台湾海峡两岸达成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欢迎两岸间新的沟通渠道,同时表示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期待两岸加强经济、政治及其他领域的对话与互动,建立更加积极稳定的关系。

概而言之,中方关于台湾问题的对美交涉主要是两个诉求:一是美方应为中国实现和平统一发挥建设性作用;二是中美共同遏制“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美方虽然将两岸对话作为其两岸政策支柱,声称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甚至支持包括两岸政治对话在内的全方位对话,但其实质仍然是“促谈不促统”,也就是要长期保持台海局势处于“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状态。如果我们从另一个维度观察,也会发现美并不希望台成为中美关系的麻烦制造者,因而在共管“台独”问题上可以与中国大陆进行有限度合作,并以鼓励两岸对话方式达到维持台海现状的目标。

汪辜会谈三十年来,台湾问题的国际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特别是2016年后美国的对台政策出现急剧变化。美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主任罗曼认为,美中关系的战略脉络正在改变。因此,作为美中关系赖以维系的框架,即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如今要比华盛顿在1979年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的任何时候,面临更大的危机。美国支持台湾的政策力度和意愿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开始全方位地推进美台双边关系,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公卫、科技合作等,进一步加深了对台湾的全面控制,使两岸破口继续扩大。美从过去的向台发出错误信号到赤裸裸地冲到第一线下指导棋;从“共管台独”到“力挺台独”;从美台一体抗中到联合盟友围堵;从不断试探中国大陆对台政策底线到不断碰触底线。这种情形不仅加大了台湾拒谈的资本,使两岸政治对话的基础荡然无存,更加大了“台独”势力的分裂幻想,促其在分裂国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美在两岸对话协商中的角色已完全逆转。

四、结语

长期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的现实难题不能解决,祖国和平统一将无从谈起。汪辜会谈的历史启迪,为我们解决两岸现实难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汪辜会谈及其后两岸关系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九二共识”是两岸制度化协商谈判的政治基础,是台海和平的重要基石,也已成为三十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晴雨表。“九二共识”说到底就是和平共识,抽掉“九二共识”这块基石,两岸和平大厦必然会倾覆,民进党当局与美西方如果要为这块基石买单,成本与代价当然会有不可承受之重。

 

注释:

①《张志军在纪念汪辜会谈30周年座谈会上的致辞》,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网站http://www.gwytb.gov.cn/m/news/202304/t20230428_12530898.htm

②王铭义:《辜汪相继辞世 两岸两会谈判 画上句点》,台湾中国时报2005年12月25日

③杨渡:《从容与风度》,台湾中国时报2006年1月6日

④《李登辉执政告白实录》,台北印刻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第215页

⑤《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两岸之道唯和与合》,新浪网https://news.sina.com.cn/c/2005-01-04/02245412073.shtml

⑥《朝野肯定汪老贡献 辜严倬云致电哀悼》,台湾中国时报2005年12月25日

⑦卜睿哲着、林添贵译:《台湾的未来》,台湾远流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11年,第288页

⑧王景弘:《美国务院:欢迎两岸积极性发展》,台湾联合报1998年10月20日

⑨戴秉国着:《战略对话 戴秉国回忆录》,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84页

⑩陶文钊着:《探寻中美关系的奥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393页

 

周志怀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学习与研究委员会副主任

    进入专题: 汪辜会谈   台湾问题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台湾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468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评论》2023年6月号,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