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文:“山也回头、海也回头”——说不尽的赵朴初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163 次 更新时间:2023-06-19 00:28

进入专题: 佛学   赵朴初  

叶小文 (进入专栏)  

 

我作为连续五届在人民政协工作过的老委员,在纪念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之际,回顾我直接接触、亲见亲历的那些在人民政协里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和他们的事迹,真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赵朴初就是其中一位。

赵朴初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1945年12月30日,赵朴初与马叙伦、王绍鳌、林汉达、周建人、雷洁琼等在上海成立以“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践”为宗旨的政党———中国民主促进会。此后,赵朴初历任民进上海分会副主任,民进上海市委主委,民进中央委员、常委、副主席,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始终热爱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同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共中央领导人有着亲密的友谊。他长期担任民进中央和全国政协的领导职务,积极建言献策,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作用,为发扬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为巩固与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作出了重要贡献。

赵朴初又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长期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我当了近十五年的国家宗教事务局(前为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局长,在工作中自然要多次向他请教,与他商量,和他讨论,听他高见,称他“朴老”,结下了“忘年交”的深厚友谊。

赵朴初与中日友好事业

1994年初春,我国宗教界的领袖们云集海南岛三亚市,共同研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会余,1月21日清晨,我陪同朴老游览亚龙湾。晴空万里,碧海连天,鸟语花香,春风扑面。更奇的是脚下沙滩雪白,头上鸿雁翻飞。大家都轮着要跟朴老合影留念。我笑道:“朴老,大家想要您像这大海,像这鸿雁,作个背景,不要动。”朴老笑答:“踏沙晨作亚龙游,鸿爪倘能留?”入夜,朴老谈起黎族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有一少年,自五指山追逐一鹿至海边,张弓欲射,鹿回头,化为美女,少年爱之,遂为夫妻。朴老兴致很高,又连夜登至山顶看“鹿回头”石雕并观夜景。我看朴老似若有所思,就说,三亚的群众都希望您留下几首词,给这里的美景增添文化内涵。朴老点头不语。第二天,一首《诉衷情》已跃然纸上:

踏沙晨作亚龙游,鸿爪倘能留。登高夜望奇甸,美景不胜收。

灯万点,相辉映,似川流。不须逐鹿,山也回头,海也回头。

词中“奇甸”,是古人对海南岛的称谓。我问朴老,这首词情深意切,内涵丰富,似有“禅意”,妙不可言。朴老沉思片刻说,鉴真大师东渡日本,曾在三亚躲避台风,他把一生都奉献给日本人民了。但后来日本侵略中国,侵略者以鉴真为例,礼请弘一大师赴日。弘一大师愤言,“当年海水是蓝的,现在被你们染红了!”是啊,那时是山在流泪,海在流血啊。今天血雨腥风虽然早已过去,我们要忆念先德,不忘历史,开辟未来。佛教可以为中日人民世代友好多作贡献,可以叫“山也回头,海也回头”!

话犹在耳,光阴荏苒。朴老已到弥留的最后时刻,江泽民总书记来了,中央领导一个接一个来了。朴老临终时我一直守候在他身边,记得李瑞环同志赶到病床前时说,“这是一位竟然没有敌人的圣人”,意思是大家都对他肃然起敬,连敌人也不敢反他!医生在紧张地抢救,仪器在不停地作响。我插不上手,只能避到一旁,这首《诉衷情》便一遍一遍地在我脑海里回响。我默默地一遍一遍祈愿“山也回头,海也回头”,祈望朴老这位圣人苏醒过来,再给我们讲鹿回头的故事。

记得1998年5月,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培训班学习期间,应我的倡议,全班近百名学员专门去看望朴老,向这位宗教工作的老前辈学习、请益。当时,朴老讲到,党的宗教政策好,一定要认真贯彻好。做好宗教工作,不仅有利于国内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而且,对做好国际的事情也有很大的帮助。听了这话,大家一时还没有完全领会过来。这时,朴老就慢慢地介绍了一些情况。他最后说,日本侵略军当年杀害了那么多无辜的中国人,日本军国主义犯下了滔天的罪行,这是血海深仇,那么,战后中日关系怎么办?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从民间友好交往入手,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促进中日人民友好,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这中间,中日佛教友好交流就发挥过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这件事应该持续不断地做下去。

是什么特殊作用呢?我虽然点头称是,还写了篇通讯,记下朴老的话,发表在中央党校校报上,说实在的,心里并不甚明了。但我的脑海里很快就浮现另一个场景,那是1995年10月,我到宗教局工作不久,中国佛教协会在朴老的亲自部署下,邀请日本佛教界老一辈对我友好的代表人物的后代组团来华访问。宗教局给予佛教协会应有的支持,活动开展得很圆满。我对这项活动也就是一般地过问安排,事后才知道,朴老不顾年迈体弱,亲自去首都机场迎接客人。从辈份上说,这些日本客人是他的晚辈,比他要年轻几十岁。朴老作为他们的长辈,完全不必亲自迎到机场的。他当时为什么要坚持亲迎?直到此时,我才体会到朴老的苦心,这位在五、六十年代和日本佛教界老一辈人士共同开创了中日佛教友好和平事业的老人,是要利用一切机会做工作,是要身体力行,昭示后人,使中日友好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啊。

朴老希望我们在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工作的同志,要加深对包括日本佛教界在内的国际宗教界的了解和认识,多次提出要我亲自去日本走一走,看一看。1999年春天,我们正拿出相当的精力,驳斥美国反华势力借口宗教问题对我国的恶意攻击和污蔑,做美国宗教界人士的工作,尚未顾及安排对日本佛教界的活动。赵朴老特地找了我,郑重地谈了他对中日佛教友好交往意义的认识,对中日佛教友好交往面临断代的现状十分忧虑,希望本着“忆念先德,勿忘历史,世代友好”的精神,继续推动老一辈建立起来的中日友好事业,使之薪火相传。在朴老的敦促下,我遂应日本“日中宗教者恳话会”和“日中韩国际交流协议会”的邀请,于是年4月率团对日本进行了友好访问。

我们在日本考察了十余座佛教寺院,会见了近百位日本佛教主要宗派知名人士,与净土宗、天台宗、日莲宗、真言宗、临济宗、黄檗宗、曹洞宗及新兴教团立正佼成会进行了广泛接触。在访问中,代表团一言一行都以中日友好的大局为重,既坚持原则又坦诚相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日本佛教界的朋友把我当作朴老的使者,特别另眼相看,他们说:“我们最崇敬的赵朴初先生选派了一位好使者,来看望我们,你是我们完全可以信赖的朋友。”我们所到之处,有关寺庙和宗派的主要负责人亲自出面接待,破例地鸣钟,醒目地挂出中国国旗。言谈中,常常表示对侵华战争沉痛的忏悔,时时流露出对朴老的崇敬。

4月9日,我在东京拜会了日本文部大臣有马郎人先生。会见中,这位曾任东京大学校长的文部大臣表示对俳句很有兴趣,并且表达了对于李白、杜甫、松尾芭蕉等中日诗人和俳人的缅怀之情。文部大臣对俳句的兴趣引发了我的感受。正好在来文部省的途中,我们停车驻足,观赏日本樱花,那种“纷纷开且落”的幽美令我浮想联翩,回到车上忍不住诌过一首汉俳:

樱绽江户川,法脉传承两千年,佛缘一线牵。

我当即口诵拙作,并说明这种“汉俳”的创造者是赵朴老,又背诵了1980年朴老在中日共同迎送鉴真和尚像回归中国的活动中写下的汉俳。文部大臣听了,颇表钦敬。谈起朴老,谈起汉俳,官式会见的客套与沉闷一扫而去,时间比预定的超出了一倍多,宾主仍谈兴正浓,兴致盎然。

当然,如果把赵朴老仅仅看作一位诗人词家,那就无法完全理解他在日本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形象了。事实上,那次访日之行,不论身在关东,还是行至关西,整个过程中,始终都有一个奇特的感觉,好像赵朴老一直都和我们这个代表团在一起。在著名的奈良唐招提寺,我们遇到大批的日本观光客在寺内参访,而此时此刻,寺内却回荡着一个中国老人沉着徐缓的话音——原来寺院正在播放赵朴老在唐招提寺访问时的讲话录音,以此纪念“鉴真和尚像荣归故里二十周年”。我看见普通的日本参观者一边听取导游介绍,一边驻足谛听他们并不能听懂的中国话广播录音,一时间给人的幻觉,不知是鉴真和尚复活了,还是赵朴老再来此寺中了。不止在唐招提寺,一路上,我们都深深感受到日本佛教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意,感受着赵朴老在中日两国佛教界、文化界享有的崇高威望,最后,在出席奈良佛教界的欢迎宴会时,我干脆就直接借用朴老的两句名诗“珍重两邦兄弟谊,扬州明月奈良天”(鉴真和尚籍贯扬州),续上“关东关西总关情,花落花开新芽绽”两句,表达我们此行对促进中日“世代友好”这一事业的真切体会。

朴老在日本佛教界心目中的威望和地位,是他长期致力于中日佛教界友好交往,绽放的最美丽的花朵。赵朴老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就致力于中日佛教界友好的事业。1951年,他代表中国佛教界将一尊象征慈悲和平的佛像,通过与会的日本佛教代表赠送给日本佛教界,在日本佛教界引起强烈反响。不久,日本佛教界友好人士大谷莹润、菅原惠庆等领导的“中国在日殉难烈士慰灵实行委员会”派代表团飘洋过海,送还中国在日殉难烈士遗骨。这两件事开始了新中国佛教界与日本佛教界的友好交往,打开了中日民间友好交流的大门,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赞扬。

1955年朴老赴日参加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受到了日本佛教界热情友好的接待,这是新中国佛教徒第一次访问日本。到了60年代,朴老精心构思,寻找课题,将中日两国佛教界的友好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1962年到1963年,中日佛教界冲破重重阻力,共同发起纪念鉴真逝世一千二百周年的活动,在日本掀起了加强中日友好、促进两国邦交正常化的群众性热潮,日本佛教界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纪念活动,广泛宣传中日友好传统,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群众基础。我国佛教界、文化界、医药界也在北京隆重举行纪念活动,出版纪念文集,在扬州大明寺修建了鉴真和尚纪念堂,在广东肇庆鼎湖山修建了伴随鉴真东渡、圆寂在途中的日僧荣睿纪念碑。1964年中国佛教协会同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六个单位共同举办了玄奘法师逝世一千三百周年纪念大会,有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界人士应邀与会。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由日本各主要宗派领导人组成的“日本佛教访华亲善使节团”来我国访问。在邓小平、邓颖超的关怀、支持下,1980年,日本唐招提寺保存一千三百多年的鉴真大师像回国巡行,掀起了中日友好新的热潮。日本佛教传道协会对隆莲法师和朴老授予传道功劳奖,日本庭野和平财团、佛教大学、龙谷大学以及韩国东国大学对朴老赠予奖金、授予名誉学位,体现了他们对中国佛教界的友好情谊和对朴老的尊敬之情,同时推动了中国佛教界同日本佛教各宗派的关系从一般友好往来发展到祖庭庄严、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等多领域的合作。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佛教界同日本佛教界之间的友好关系。朴老的功绩,不仅为国内广大佛教界人士所称赞,而且为日本佛教界所景仰。在日本佛教人士心目中,朴老不仅是中国佛教的一面旗帜,也是日本佛教界、中日两国佛教友好交往的一面旗帜。日本佛教界知名人士,原日本佛教净土宗宗务总长、日本中国友好协会副会长、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会长水谷幸正先生曾说,日本佛教界将在赵朴初先生的旗帜下,继续发展两国佛教界之间的友好交往。

赵朴老对国际宗教友好的特殊贡献,最后还体现在他的“黄金纽带”的构想上。这是他在晚年总结中日韩佛教友好交流历史的基础上,经过认真思考所提炼出来的思想。他认为中日韩三国佛教友好交流的关系,在历史上曾如“黄金纽带”一样栩栩生辉,他希望未来继续像“黄金纽带”那样牢固缔结下去,为东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发展作出贡献。这个构想,得到了我国领导人的肯定和支持,也得到了中日韩三国佛教界以及日韩两国政府的理解。1995年在北京召开了首届三国佛教友好交流大会,江泽民总书记亲切会见了三国佛教界代表。从那以后,在汉城和京都轮流召开了第二与第三届大会,赵朴老的这个构想,正在成为三国佛教界热爱和平的共识。

我离开宗教事务局局长工作岗位后,又担任了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方委员。每次去日本,我们中方的主任委员唐家璇同志只要向日本人一提起我是赵朴初的学生,他们就肃然起敬。以至家璇同志下来对我说,索性就叫你“叶朴初”吧。

赵朴初与台湾星云大师

我作为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与星云大师从交往甚多到结为忘年交的挚友,不仅因为要推动两岸佛教交流的职责所系,更因为朴老对星云大师的一往情深所感。

还记得,我刚当宗教事务局局长不久,朴老就特地给我看过两幅他的诗词墨宝。一是《一九九三年一月二十九日赠星云大师》,缘起是“星云大师来金陵省母,余藉缘南下与师相见,共叙昔年‘千载一时,一时千载’之语,相视而笑。得诗两首,奉乞印可”,诗云:

大孝终身慕父母,深悲历劫利群生;西来祖意云何是?无尽天涯赤子心。

一时千载莫非缘,法炬同擎照海天;自勉与公坚此愿,庄严国土万年安。

另一幅是《调寄忆江南词一九九四年三月二十日至南京赋赠星云大师》

经年别,重到柳依依,烟雨楼台寻古寺,庄严誓愿历僧只,三界法云垂。

金陵会,花雨满秦堤,登岸何须分彼此?好从当下证菩提,精进共相期。

朴老是在以诗示我,尽管海峡两岸还处于分离状态,但毕竟是一家,迟早要统一。有佛法就有办法,可以“法炬同擎照海天”;有高僧就有努力,“好从当下证菩提,精进共相期”。

还记得,1999年,当时已久病不起的朴老不顾医生劝阻,坚持亲自到香港为佛牙舍利赴港主礼,那是朴老最后一次参加公众活动,回来一年竟然就与世长辞了。当时我陪着朴老,会见专程从台湾赶到香港的星云大师。只见二老紧握双手,互相凝视,百般感慨,尽在不言中。良久,朴老才深情地说,医生们都不许我远行。其实我哪里是只为送佛舍利过来,我是要和你见一面啊!闻此言,我感动不已,朴老这是在言传身教开示我,作为大陆主管宗教事务的官员,一定要和台湾高僧以诚相待、深交朋友啊。尽管回到北京后,朴老就再没有从病床上起来,但我每次去看他,他都十分欢喜,谆谆教导我:“佛牙何所言,佛指何所指?有了佛陀慈悲、智慧的加持,能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祖国统一,民族复兴,世界和平,皆大 欢喜。”

还记得,朴老九十一岁时,曾手书一幅大字赠送“星云大师印可”,上面写着“富有恒沙界,贵为人天师”。而星云大师回忆,“当赵朴初居士九十几岁逝世的时候,我不能前去为他奔丧,只有亲自题写一幅‘人天眼灭’,托人带去北京,表示哀悼。多年后,我到大陆去访问,在他的灵堂前,看到我写的‘人天眼灭’还挂在中间,他的夫人陈邦织女士接待我,带我参观他的故址家园,让我怀念不已。赵朴初居士,这也是现代的菩萨。”

一个“贵为人天师”,一个“人天眼灭”。这岂止是“惺惺相惜”感人深,实乃“星星相耀”满目辉!

人民政协70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数不完的杰出人物,说不尽的赵朴初。

 

(作者: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曾任第九、十、十一届政协常委,第十二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

来源:中国政协

进入 叶小文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佛学   赵朴初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佛学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378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