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楠: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法理基石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520 次 更新时间:2023-05-29 09:48

进入专题: 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法治思想  

吴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内涵丰富、科学系统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学者们认为,法治化是现代化的关键标识。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牢牢立足我国国情,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聚焦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总结了新时代十年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更加突出全面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地位,明确了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任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5月14日由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主办、江苏大学法学院承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全面依法治国”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林表示,这一新论断新要求,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法治中国建设作出的又一重大原创性理论贡献,不仅指明了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法治强国的时代使命和中心任务,而且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遵循和法治保障。在新征程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道路不动摇,坚持事关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系、重要保障等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不动摇。

法治思维、法治理念贯穿于党的二十大报告。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院长蒋传光表示,提高法治思维能力,确立治国理政中的法治思维,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之一,也是贯穿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条主线,并贯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各方面和全过程。

关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思维方法,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尹奎杰表示,习近平法治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哲学思维方法,以实事求是的观点、方法把握法治实践的具体情境,运用辩证思维统筹法治体系的系统要素,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史观,把握法治发展的基本规律,分析矛盾抓重点,全面深化改革,从而部署和谋划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华侨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方玉认为,在地方立法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地方立法的指引作用;要努力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地方立法的具体工作中,不仅要注意“严格执法”的要求,还要加强对后续地方法规实施的监督,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修订地方立法。

展现法治现代化崭新中国样式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展现中国特质的现代化法治新路,有着鲜明时代特征。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公丕祥认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彰显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沃土之中。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认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核心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更高水平上保障中国人民的人权,打破了西方关于人权法治保障模式和人权法治文明的普适化与话语垄断,必将对国际人权法治、世界和平与国际人权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价值目标是全人类的,但具体的表达方式则是民族的、地方的。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拥军表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应该是以中国传统为基体、立足于中国具体国情、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现代化,是具有中国主体性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意义的现代化。他强调要立足中国实际,使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实现有效沟通,构建一种全面多元的法治现代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陈柏峰认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独立自主探索的法治现代化,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推动中国法理学创新发展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谈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袁寿其认为,这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单独为一门学科作出专门的部署,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高度重视,以及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李林提出,法理学研究者要牢记中国法理学的时代使命、政治责任和学术担当,充分发挥法理学研究会的优势,努力从多学科、多领域、宽视野、全方位、大纵深地观察、研究和阐释当代中国法治创新、世界法学变革和人类法治发展的重大学术、理论、制度和实践问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走中国特色法学发展之路,加快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为形成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应有贡献;坚持守正创新,推进革故鼎新,努力为加快建设良法善治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和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法理支撑。

《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的印发,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为深化法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徐显明表示,要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要义;进一步强化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创新发展法学理论研究体系;进一步聚焦实践应用,强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研究;进一步加强法学理论研究的交流与合作,为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江苏省法学会会长周继业希望法律工作者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研究,深化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提升法学研究能力和水平;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前瞻性、针对性的法律政策研究。

    进入专题: 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法治思想  

本文责编:editor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法学 > 法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324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