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万伟 译)
2008年夏天,全世界的目光将集中在北京奥运会上。人们期待中国有良好的表现,相信它借此机会作为世界权力中心之一再次登上世界舞台。我居住在北京体育大学隔壁,可以亲眼目睹有些中国运动员的训练。他们都非常出色,表现不俗,在很多项目上都很有竞争力。和教练攀谈中,发现都自信满满地预测中国将成为奥运金牌榜的第一名,那将是了不起的成就。
但是还有些不为人知的一些事情,那就是西方记者的批评性报道。他们报道集中在如下方面:为了获得金牌,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采取极端的方式,即使这意味着以牺牲身体健康或者个人幸福为代价。为了向“外国人炫耀”,普通中国人是如何自豪,中国政府如何强迫穷人搬迁,以便建设奥运场馆或设施。为了确保国家荣誉的正面形象,独断专横的政府如何压制和掩盖负面报道等。我不是要批评这样的报道,这些是非常自然的,而且实际上是应该的,因为记者报道全球关注的大事的黑暗面就是提醒人们奥运会也伴随着人口中的弱势群体承受的痛苦和牺牲。不过请让我讲一些可能的好消息。
北京市的街道和天桥上已经张贴了标语口号“奥运礼仪”,翻译成英文是(Olympic Civility)。为了迎接奥运会,政府鼓励市民改善自己的行为习惯。要学会自觉排队(规定每个月11号要执行,因为数字11就代表排队),少随地吐痰(虽然中药的传统观念认为痰应该被吐出来)。出租车司机对乘客要礼貌友好,(虽然过分的礼貌被看作保持距离的策略,关系好的人不应该如此。)
在我看来,非常有意思的是鼓励观众和运动员讲文明。比如,电台节目讨论观众在奥运会比赛中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占主导地位的意见是观众应该克制,不要对中国运动员表现出过多的热情,也应该为失败的队伍鼓掌,为对方运动员的良好表现加油喝彩。告戒中国运动员切勿表现不可一世的优越感,避免出现上届奥运会上美国田径运动员的傲慢言行。如果获胜,要对失败者表现出谦恭和宽容,如果失败,要能保持风度和冷静。
在西方人听来,这或许是极权政府钳制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又一个例子,但这个评价并不公平。政府并没有强迫人们必须怎么想,怎么做,不过是唤起他们的道德敏感性,敦促他们行为得体而已。对于观众而言,如果你表现“错误”也不会得到什么惩罚,(或许对于运动员来说,情况可能不大一样)。而且,公民自己不一定反对别人的说教。一个司机就告诉我说中国举办大型国际体育比赛的历史不长,革命后的几十年里,大部分体育活动被看作“小资产阶级”情调,她个人甚至不知道在这样的场合自己到底如何做是合适的,至少讨论这些话题是有好处的。
你或许要问,还有什么别的方法吗?难道国家对于礼仪问题不管不问,让观众和运动员自己去琢磨,要么凭本能表现傲慢和缺乏运动员风度的行为,要么大肆宣泄民族自豪感。在我看来,政府鼓励人们行为文明没有任何不对的地方。如果中国能够举办真正文明的奥运会,观众能为失败的球队喝彩,获胜的运动员尽最大努力尊重和体面对待失败者,普通的北京市民文明对待外国人,那么,这场伟大的奥运会将是中国人值得骄傲的壮举,它将给全世界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的崛起没有什么可害怕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为世界其他地方树立了称赞和学习的榜样,不追求霸权,不谋求自私的国家利益。
译自:“A Civil Olympics in 2008? ”Daniel A. Bell
作者简介:贝淡宁(Daniel A. Bell)北京清华大学伦理学和政治哲学教授。新著《自由民主之外:东亚背景下的政治思考》(Beyond Liberal Democracy: Political Thinking for an East Asian Context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06)作者电子邮箱:daniel.a.bell@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