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东陆:语言与时尚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861 次 更新时间:2008-07-22 11:24

进入专题: 语言  

时东陆 (进入专栏)  

世界上各种文化都有自己所谓的母语。母语定义为婴儿学话以及成长时所讲的第一语言。大多数人的母语是单一的。但也有以双语为母语的。比如在美国长大的中国孩子,或是在某些文化交叉的地域。对于中国,显然绝大多数人的母语为中文。但即便是单一的中文,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中国有丰富的地方方言。而方言的复杂,足以使语言学家望之生畏。往往出城数十里,方言已经发生微妙而且明显的变化。中国人遇到生人,总是习惯凭借对方的口音来判断某人来自何方。于是口音自然成为每个人最初的印象和标志。这种表征对于每一个人都具有社会,文化,以及心理的意义。首先口音直接地宣布自己是哪里人。在人们的交流中十分重要。因为对话的双方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相对的位置。

但有趣的是现在的许多人不愿意说方言,尤其年轻人。笔者有一次去济南开会。遇到一群济南本地的大学生。那是我第一次去山东,甚是想听听地道的山东方言。记得好久以前听过山东快书“武松打虎。”那抑扬顿挫的山东话再加上汇声汇色的表演把山东大汉的武林情操,地方风情,尤其山东方言的特色表达的淋漓尽致。我过去从未去过山东。山东话仅仅是在戏剧舞台上略有了解。这次来济南本想直接领略这中国著名的方言,没想到满屋子的济南大学生竟没有任何人愿意向我讲山东方言。他们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几乎听不出一丝山东口音。更令我吃惊的是即便在他们之间,也是用普通话交流,而且十分自然。问其原由,他们说现在只是在家里与父母才说济南话,而在学校完全用普通话交流。我问起他们在讲方言和普通话有什么感觉上的不同,他们告诉我方言有些“硬”并且显得粗诳。男生说起来更符合他们的性格,而女生讲普通话要文雅得多。我委婉地要求两个女生说几句济南话,她们甚至有些不好意思。这令我甚为吃惊。

笔者后来在欧洲有过十分相似的经历。那年夏天在英国遇到一队来自河南开封的中学生。我在他们中间发现几乎一样的行为。所有中学生只讲普通话。在我的强烈要求下他们才不情愿地说了几句方言。好像说方言是一件可羞的事情。事隔不久我又在法国遇到一位来自东北的朋友。他有一个大约十多岁的女儿。那天在他家吃晚饭,席间我说了几个笑话。其中包括用东北方言说:“搁哪尬瘩呐?”这句十分可爱的方言。但没想到这位朋友竟然对我说现在不希望自己的闺女说这类的方言,因为实在有些土。我这时才意识到说普通话的时尚。我发现在国产大片里,大多正面人物都讲标准的普通话。几乎听不到任何方言甚至口音。到今天为止我仅看到一部叫“寻枪”的电影用的是四川方言。在戏剧舞台上我看到十分类似的现象。正面的,有文化修养的,复杂的人物一定讲标准的普通话。而方言只能是给丑角,笑料。所以,在媒体和影视界人们的印象是普通话代表时尚、发达、先进、高文化素养,而地方话却和落后、土、没文化联系起来。我看到赵本山精彩的表演,逗乐了中国所有的观众。但为什么人们会觉得可笑呢?因为人类大多嘲笑不时尚的、落后的、土的东西,觉得在21世纪还有人会这样生活、谈吐、交流,实在是可笑的。赵本山的表演使其它地方的中国人以为东北是一个极为落后、没有时尚、文化素质很低的地方。于是,口音与文化方位以及社会地位联系起来。人们十分敏感地从对方的口音来识别与自己的相对位置,从而有效的调整交流的方式。

事实上人的自信和安全感主要来自与对某种文化以及特定的社会层次的认同。追求时尚的本质不过是与某种流行的思维和生活方式的认同。就方言来说,古典的中国人以本土文化为荣。即使早年离家,但乡音不改,却绝不以自己的口音为耻。其实,这是一种对自己文化自然的认同。我曾与一位来自巴西的物理学家工作。他说英文有极重的巴西口音。我一直以为他的这种口音是自然的,无法修改的。但后来他对我说是因为他不原意认同美国文化所以故意用很强的口音来区分这种口语上的显然差别。正是因为语言,尤其是口语与文化相关,人们在社会交流的过程中便把语言做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并通过语言来展示自己的文化,以致由这种文化而引发自豪、自信和自尊。

从早期拉丁文的应用到今天英文的普及,人类的语言也经过了适者生存的陶冶。过去有些理想的学者企图用世界语作为人类通用的工具。但他们忽视了语言文化的巨大作用。人们无法把文化从语言中抽去而把它仅仅当作交流的工具。正是由于语言的文化属性,语言直接代表一种文化时尚。如果说过去流行拉丁文表征一种古典文化的理念,今天的英文便代表新兴、进步、科技、网络,尤其美国的波普文化。如果一个现代人认同这种文化,那么他一定已懂英文为起码的人文水准,以讲流利的美式英文为时尚。正因为世界语无法成为时尚而与流行的文化无关,所以很难为人类所热衷,也从来没有能够成为主流。时尚的语言一定体现主流的文化。

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或者文化,都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时尚的东西。而时尚一旦被社会长久的接受就变成了经典。一个社会会在某个时期产生许多时尚,但并不是所有的时尚都可以变为经典。拉丁文曾在西方各国流行过。今天它已经是语言的经典。在大多英文词汇中我们都可以找到拉丁文和希腊文的词根。比如Philosophy(哲学):Philos 在希腊文里的意思是“热爱”而“Sophia”意为“智慧”。所以热爱智慧的人便是哲学家了。在读英文时看到以Phil做前赘的就都与爱有关。许多拉丁文的词根不仅成为发音的必要,更赋予语言特定的意思。所以,即便是在今天的哲学论文里,也是以能出现多少拉丁文和希腊文来判别其学术风格、内涵以及文字休养。因此,在学术界,古典的拉丁文和希腊文任然是学者中的时尚。从英文里看到拉丁文和希腊文的词根,不仅明了其深刻的原意,而且找到文化、哲学和历史的渊源。英文如果离开了拉丁词根便失去了生命。这种现象十分相似于韩文与日文里的中文。象形的古典中文的偏旁部首具有和拉丁词根一样的意义。它赋予语言中文化、哲学、历史的所有内涵和渊源。如果对象形文字仅仅用字母注音而放弃笔型,那就等于抽去其精髓和灵魂。试想,如果我们仅用拼音字母表达中文,那么它的文化内涵将荡然无存。因为声音仅仅是音符,语调个性化的叠加和组合。而只有书写的文字才是抽象的、统一的,从而可以是学术化的,并得以提炼、升华的。今天,即便日文很多已经用假名代替,日本的人名、地名还必须依靠中文表达。韩文的中文变革与日文相似。但在日、韩的人文学术界,尤其在文学、历史、哲学的论文里,又是以中文的含量来评断文章的深度和休养。如果说英文里的拉丁词根渗透着古典西方的人文精神和哲学理念,那么东方语言中的中文字里就体现着老庄、儒、释、道和唐宋诗篇的内涵和风范。

总之,无论是文学还是艺术,纵然有最为现代的创造,我们任可以从中感识到它古典的丰厚文化基础。正是由于这种渊源,古典与现代是很难割断的。对于日本和韩国,由于文化独立和认同的需要,他们试图在语言上摆脱中国的影响,从而创造了自己独特,现代的文字。但这些文字需要经过长久的文化沉淀才能真正作为相对独立的文化而存在。在融入现代文化的大潮中,土耳其曾经走过惊人的一步。大约在40年代,当时的君王断然下令放弃古典的阿拉伯语系而采用罗马式的拼音文字。这种追求时尚的举动显然使土耳其在西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大大的加快了步伐,但却让40年代以前离开祖国的人在后来回国时无法与本国人交流。

人类文明之所以需要文化,并发展,继承文化完全是由于人类的心理安全感直接来源与对自己文化的认同。而文化的发展和延续又依靠语言作为媒介。因为讲一种语言本身就是对一种文化的认同,即便这种语言不是母语。当一个人是讲母语长大的,他自然认同于这种文化。以后由于兴趣,他接触并学习其它语言,又会不自觉的感识,认同一种异文化。比如学习法语,会接触了解法国的文化、历史和文学。在法语达到一定的水平时,这种异文化就会潜移默化而使你在某种程度上,从理念、感情上认同于法国文化。所以,语言的传播,也是文化传播。如果说英文是目前世界的时尚,那么普通话便是中国的潮流。无论是英文还是普通话,作为时尚,它们都有相似的特征。首先它们都符合世界全球化的理念。那就是消弱各地文化的边界,并推行统一的思维。人类将运用最有效的方式而生活在一个十分相似的,“文化均匀的”社会条件下。显然,如果是文化均匀的,那一定会是语言统一的。而英文是这种文化的最佳载体和流通工具。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会英文,再加上网络知识,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交流以致生存。对于中国的普通话,尤其是十分标准的普通话也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着良好的教育、上乘的文化水准和进步的意识。

那么语言有“高低、雅俗”之分吗?在古典的语言哲学理论里曾经有对语言“发达与落后“的研究。有一种理论认为,语言的发达程度可以由某种语言对数学的直接描述的精确程度来鉴定。语言,事实上是一种以声音表述的文化,或者可称为声音文化。声音文化的另一种便是音乐。每一个民族从远古至今都发出十分不同的声响(语言、音乐、呐喊、呻吟等等)。而对于人类,我们早就有“悦耳”的概念。如果我们让任何一个民族在人类面前发出自己的声音(语言或音乐),我想,其“悦耳”的程度一定是不一样的。就像美的东西一样,人类会选择普遍的、一般的美。或者说能让大多数人所吸引的美(比如交响乐和油画)。然而,对人类的听觉感官是否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为悦耳的语言吗?法语是人类公认最浪漫的语言。这也许和法国文化有关,也许的确是由于法语的声音结构十分悦耳。于是,过去的贵族们大多以会法语为时尚。因为讲法语即代表身份,又标志休养,这是对上层文化的认同。在今天的英国,等级的层次已大大淡化。而一个绅士最后的标志也许仅仅是一口标准的BBC英文。在中国,标准的普通话,或许要加上少许香港、台湾的口音才是当今的时尚。人类会选取最时尚的东西。然后用影视媒体将其包装,再展示人间。不仅供人欣赏,最终让人效仿,以其达到文化延续、传播、发展、生存,甚至优化的目的。

今天的人类似乎更钟情于普遍的、一般的美,而忽视区域的、本土的和民俗的东西。却不知普遍的美来自于区域文化的积累和升华。今天的中国人,除了上海、北京、广东人可以毫无顾忌地在外乡人面前大讲本土方言,恐怕,尤其对年轻人来说,其它任何地区的人都会收起方言,而用普通话交流。我有时会欣赏上海人可爱的自尊。他会明知你来自外地,却滔滔不绝地向你大讲上海话。这很像法国人的情绪。我在巴黎曾用蹩脚的法语阐述自己的法文有限。但当地的老百姓仍会不厌其繁地向你讲动听的法语。后来我终于明白了。法国人说:你来法国,就要讲法文。如果你的确不会,你要尽最大的努力学习。如果你一定要讲英文,你必须要报有一种内疚、抱歉的态度。只有这样,也许我会对你说英文。美国人目中无人,在法国的大街上用英文大喊。当然让我们反感。因为这里是法国。随便的用异国语言,不仅是对我们的不尊重,甚至是文化侵犯。我顿时报有同感。试想,如果广东人在北京的大街上直接用广东话向北京人大喊,会遭至同样的反感。

在济南开会三天,但遗憾的是我不仅无法在当地领略到本土的风情而且几乎听不到地道的山东方言。现在中国的许多城市,只要是新建的城区几乎都是一种规格的高楼大厦。或是商城,或是写字楼,就像普通话一样毫无地方特色。那些建筑师好像都来自同一所学校,出自同一位老师。离开济南那天是一个多雾的清晨。司机老师傅上车后用手机打电话。虽然汽车噪音很大,我却竖起了耳朵。因为他说的一口纯正的济南方言。哦,这就对了,我心里想。和当年听的山东快书“武松打虎”一个味道:“想当年,梁山好汉武二郎,独身来到景阳岗……”。我心中一阵发紧:未来的山东好汉怕是只会讲文绉绉的普通话了。

进入 时东陆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语言  

本文责编:linguanb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笔会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162.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天益发布。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