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曰美:儒学在韩国的传播与本土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47 次 更新时间:2022-02-09 00:24

进入专题: 儒学  

王曰美  

在全球一体化迅猛发展的21世纪,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自信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自2010年起,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维护国际秩序、发展全球经济、建设世界和平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西强我弱”的话语格局并未改变,中国享有的声誉度与对世界的贡献度并不匹配。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当代中国形象在世界上不断树立和闪亮起来”,成为当下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儒学源于中国,泽被世界。儒学最先传入的域外国家是韩国,儒学传入朝鲜半岛后,与其本土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等渐趋融合,进而扎根、发芽、开花、结果。可以说,儒学在韩国的传播与本土化充分证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影响力。具体地说,儒学在韩国的传播与本土化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文化教育传播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文化思想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韩国人民自古就深受儒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思想的影响,极为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这种观念也为韩国推行现代教育制度,进而为经济高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


成均馆大学是当今韩国儒学的象征,也是韩国最古老的大学,还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儒教大学。成均馆大学以儒教精神为办学宗旨,以“仁、义、礼、智”为校训,把儒学规定为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基本教养科目。成均馆大学在韩国大学的排名中,与首尔大学、延世大学、高丽大学并列第一方阵,是韩国高中生心向往之的高等学府。成均馆大学的前身是高丽时代的“国子监”。由于受儒家文化影响,古代朝鲜最高学府不称国子监,而取《周礼》中大学之名“成均”,朝鲜王朝太祖七年(1398)更名为成均馆。1946年,成均馆改建为大学,即成均馆大学。成均馆大学除了设有培养儒学高等专业人才的儒学学院和儒学研究生院外,还设有作为东洋儒学研究和对外学术交流的机构,即“大东文化研究院”“儒教文化研究所”。这些机构不仅每年定期召开世界儒学研讨会,汇聚来自全球的儒学专家切磋交流,而且还出版国内外研究儒学的学术论著。其中,由儒教文化研究所主办的《儒教文化研究》,主要刊发世界各国关于儒学研究的最新力作,在国际学术界颇具影响力。鉴于成均馆大学在儒学研究和传播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2012年成均馆大学被授予孔子文化奖。


韩国最大的文庙就位于成均馆大学内。这里供奉着孔门十哲和韩国历代知名大儒,完整保存着朝鲜王朝以来祭祀孔子的释典礼、焚香礼等。每年的农历二月和八月,都会按照传统方式在文庙举行“释奠大祭”,以祭祀孔子及其弟子以及韩国的儒学大师,参加祭奠仪式的都是成均馆大学的学生和研究儒学的著名学者。古代韩国非常尊崇孔子,特别是把儒教定为国教的朝鲜王朝,其国王往往亲自参加祭祀孔子的“释奠大祭”。现在的韩国政府对祭孔活动依然非常重视,这项活动在1986年被韩国政府注册为韩国国家级的“第85号重要的无形文化财产”。


除了成均馆大学,韩国至今还保留有历代传承儒教、祭祀孔子与儒学圣贤的234所乡校和581所书院。这些场所均设有忠孝教育馆,并频繁开展有关儒学的各项学术、民俗活动。每到寒暑假,韩国各地学校、乡校、书院都会举办各种儒家文化讲座,向学生们宣传“忠、孝、仁、义、礼”等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并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从而使韩国的儒家文化在21世纪仍然葆有勃勃生机与活力,对韩国经济的腾飞与社会的安定发挥着积极的文化熏染作用。2019年7月,以弘扬儒家文化为宗旨的朝鲜王朝时期的九座书院——荣州绍修书院、安东陶山书院、安东屏山书院、庆州玉山书院、达成道东书院、咸阳蓝溪书院、井邑武城书院、长城笔岩书院、论山遁岩书院,以“韩国书院”(Seowon,Korean Neo-Confucian Academies)之名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民俗文化传播


民族风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悠久历史文化长期积淀而成的文化遗产。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也越有生命力。文化只有深入民间,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在韩国,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已完全渗入韩国民众的血脉之中,他们尊重、爱护文化遗产,以代代相传为己任。中国端午民俗在韩国的传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以吃粽子、饮雄黄酒、划龙舟、纪念屈原等习俗为特征的中国端午节传入韩国后,逐渐被韩国民俗本土化,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韩国江陵端午祭。韩国江陵端午祭是一项大型的庆祝活动,它以端午节为契机,紧密结合了韩国民众的信仰和农时活动,创造了如祭祀山神、巫俗、官奴假面戏等祭礼仪式;汉诗创作比赛、乡土民谣竞唱大赛、全国时调竞唱大赛、拔河、摔跤、射箭、投壶等民俗活动;烟火游戏、端午放灯、国乐表演、伽琴并唱等艺术活动,时间长达一个月。江陵端午祭的各项活动,无论是“儒教祭仪”“巫祭”,还是各种民俗活动,直到如今都还保持着其原生形态,而这种原生形态正是江陵端午祭的历史价值、文化史价值和美学价值之所在,是其被列为韩国国家指定的无形文化遗产的根本原因。1967年,江陵端午祭被韩国指定为13号无形文化财产。2005年11月,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


再如,20世纪80年代,一处残留“河图洛书”“伏羲先天八卦图”等石刻文字遗迹的小山谷,经人发现后,很快就被当地居民集资保护起来,后来此山谷被考证为韩国一位古代理学家的隐居之地。随后韩国政府将其命名为“谷云九曲”,并进行了合理开发。现在该山谷因自身独特的儒家理学文化底蕴,不仅成为韩国北部最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而且成为韩国儒家文化现场教学的网红景点,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




政府扶持传播


由于传统文化对增强本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意义重大,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其政府都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介入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正是由于韩国政府对儒家文化的大力传播与弘扬,儒家文化才“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现代时尚的韩国社会,并焕发出勃勃生机。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后,韩国政府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国策。以儒家文化为背景和根基的韩国文化产业,如电视剧、流行歌曲、综艺节目等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获得了巨大成功。韩国把这些出口创汇的文化产业称为“孝子产业”。从2001年开始,韩国政府决心用5年的时间把“孝子产业”的产值从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增加到5%,成为世界五大文化产业强国之一。为此,韩国政府于2001年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目的是推动“孝子产业”战略的全面实施。同时,还成立了各种行业协会,如文艺振兴基金、孝子产业振兴基金、电影振兴基金、孝子产业出版基金等,具体负责协调每个行业的发展。2007年7月,韩国国会高票通过了《孝行奖励资助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孝”的法律。此外,韩国政府还把每年的10月份定为“孝之月”,以加强全社会对孝道文化的宣传与弘扬。这些举措使得整个韩国社会“孝道”蔚然成风。


韩国“江陵农乐”民俗文化节由衰到兴的过程,也说明了韩国政府对保护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视程度与扶持力度。“江陵农乐”民俗文化节与朝鲜民族“农者天下之大本”的重农意识密不可分。从祭礼到全年12个月份的岁时风俗,“江陵农乐”通过单纯的乐器、动作与舞蹈,将农耕者的情感和情绪表现得真实而生动,因而深受民众欢迎。但由于种种原因,“江陵农乐”曾几度陷于困境,有慢慢消亡的危险。鉴于这种情况,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对“江陵农乐”进行保护。如组织全国性的民俗艺术竞赛,并颁发各类奖项;认定“江陵农乐”为国家“重点无形文物第11-4号”,给予大量政府资金的援助;支持成立“江陵农乐保存会”;创办“江陵农乐学校”,培育相关人才;等等。上述措施不仅解决了“江陵农乐”民俗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而且培养了充足的后备人才力量,从根源上解除了“江陵农乐”民俗文化失传的后顾之忧,由此也使这一民俗活动越办越红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儒学深入人心,韩国政府还通过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把儒教文化博物馆、儒教乐园、李退溪宗宅等与儒家文化息息相关的儒教参观基地“情景再现”,让历史“活”起来,从而使“生活化”的韩国儒学更具生命力。


儒学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不仅中国的发展需要儒学,世界的发展也需要儒学。21世纪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也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坚定的民族文化凝聚力和自信心。我国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但韩国书院、江陵端午祭的申遗成功,说明韩国人在传承弘扬儒家文化方面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们应抱着温情与敬意,怀揣“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历史责任感与担当意识,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作者系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教授)



    进入专题: 儒学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中国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139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