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发表题为《在亚洲,中国的长期博弈胜过美国的短期博弈》的文章,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院杰出研究员马凯硕。全文摘编如下:
潜艇具有隐秘性,不过贸易的隐秘性更强。两者都带来安全——前者靠威慑,后者靠相互依赖。但贸易带来的安全会持续更长时间。
这一对比凸显了华盛顿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短期博弈与北京展开的长期博弈之间的差异。美国正押注于和澳大利亚及英国签署的澳英美安全协议,主要内容是承诺向澳大利亚交付潜艇。中国正押注于利用贸易来争取邻国的支持,尤其是东南亚国家联盟这个亚洲地区最成功集团的成员国。
表面上看,澳英美联盟三个成员之间的关系稳固,基本上保持着一致的看法。另一方面,东盟看上去组织松散。对于美中之间日益加剧的对抗,东盟也难以形成前后一致的应对措施。此外,它也无法让纷乱的南海局势平静下来。不过,如果说东盟过于软弱,无法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成员国,更不用说强加于其他国家,那么这种没有强制力的软弱却也正是它的长处所在,让这个集团能够在本地区及更广泛的区域建立信任。
1971年,我第一次以新加坡官员的身份参加东盟会议。刚走进会场,就能感受到五个创始成员国之间浓重的不信任。20年后,我作为新加坡高级官员又参加类似的东盟会议,发现不信任的阴云已荡然无存。相反,印度尼西亚文化所倡导的协商与共识感染了东盟。这种协商与共识的氛围逐渐创造了地缘政治奇迹,有些奇迹非常隐秘,以至于该地区以外的人鲜少注意到这一点。
越南战争期间,东盟支持美国。越战结束后,越南和东盟之间的敌意和不信任显而易见。不过在冷战结束后,东盟让越南融入了该地区经济,帮助这个国家崛起为又一个经济奇迹。越南从东盟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经验是,即便是和对手,也要开展贸易往来,就像东盟创始成员国通过贸易克服了对彼此的不信任。简而言之,东盟的文化造就了和平与繁荣。
重要博弈处于经济领域
东盟取得的另一个重大突破是加强了日本和韩国之间的经济接触。近年来,首尔和东京之间既无磋商,也无共识。尽管如此,东盟还是说服这两个东亚邻国与它们之间(也包括中国)签署了一项自由贸易协定,也就是东盟发起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该协定于2020年由东盟十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日本和韩国共同签署。事实上,RCEP对经济的提振作用将主要源自经济实力雄厚的中国、日本和韩国的融入。是东盟实现了这一很少有人注意到的奇迹。
美国对澳大利亚的“喜爱”是实实在在的,对它的关切是发自内心的。然而,地缘政治也是残酷的,情感会造成竞争上的劣势。如果中国关注的是东盟和RCEP,美国关注的则是澳大利亚和澳英美联盟,那么最终胜出的会是中国。
原因在于:重要的博弈发生在经济领域,而不是军事领域。2000年,美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额为1350亿美元,是中国与东盟400亿美元贸易额的3倍多。到2020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达到6850亿美元,几乎是美国与东盟3620亿美元贸易额的两倍。
美国重点不应是卖潜艇
中国与东盟的接触深入而广泛。中国正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和泰国修建高铁。在东南亚国家寻找新冠疫苗时,中国最早送来了疫苗。作为该地区重要领导人的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愉快地接种了中国疫苗。
由于东盟奇迹般的经济增长故事刚刚开始,这样的经济关系会变得更加牢固。该地区许多经济体目前正处于迈入中产阶级社会的临界点。澳大利亚有2500万中产人口。东盟很快会拥有数亿这样的人口。一个重要的参照指标是:2020年,东盟数字经济规模约为1700亿美元。到2030年,这个数字可能达到1万亿美元。
因此,归根结底,这是美国必须面对的战略选择。是专注于向澳大利亚卖潜艇——还是采取断然行动,与东亚及东南亚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最后的问题是:美国能重新参与亚洲经济大博弈吗?是的,它可以。它仍然拥有一些资本。尽管中国与东盟的贸易规模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