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定核:什么是元宇宙?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438 次 更新时间:2021-12-13 21:55

进入专题: 元宇宙  

胡定核  


胡定核,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全国工商联执委。


一、诞生


2012年7月27日20:12分(伦敦时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在璀灿的礼花中绽放。


笔者作为《重庆晨报》特约记者,当晚在伦敦斯特拉特福体育场现场见证了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爵士在奥林匹克赛场巨大的舞台上,谦逊地接受全球人民感谢的掌声,并独自在电脑上敲出一行字“This is for everyone”,“这属于每一个人”通过网络传遍全球。


如果对元宇宙追宗溯源,那么元宇宙的创始者非蒂姆莫属。正是蒂姆从技术上使元宇宙成为可能。


而1992年斯蒂芬森出版的科幻小说《雪崩》,虽然用文学语言对元宇宙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搅起一池春水,激动了包括马斯克、扎尔伯格等千万梦幻少年的心。


但技术与物质的坚实基础还是蒂姆1989年发明的万维网。


斯蒂芬森创作《雪崩》时,很可能或多或少也受了蒂姆1989年发明创造的万维网的影响。


“普罗米修斯从上帝那里盗来了生命之火,余焰还在慢慢燃烧着”!


蒂姆——这个全面、彻底地改变了人们生命形态与工作学习方法的伟人,用“这属于每一个人“(This is for everyone)”完美阐述了他把万维网无私奉献于全球民众的基本原则——他的发明,是奉献给活在地球上每一个人的。他用自己的能力,把人类世界彻底连为一体。


从牛津大学毕业后,他在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BN)工作。那时候的信息传递尽管名义上是互通的,但是由于各个计算机厂家的技术标准、格式、操作系统都有所不同,他们在共享信息的时候仍然受许多约束,遇到不少困难。即使连当时的科技人员也还是那个观点:造电脑就必须自带一套强大的数据库系统,仅限自身数据应用。


为了打破信息孤岛,1989年3月12日,蒂姆撰写了一篇在当时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论文——《关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议》。而这一论文也成为了万维网的理论基础。


紧接着,他在同行们并不认可的状况下,又提出了万维网中最重要的三个技术标准:


URI:统一信息资源标识符语言


HTML:超文本模式标记语言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他还并进一步在互联网历史上开发出了第一个可以普遍使用和能够显示图片的网页浏览器,人们终于可以方便的“网上冲浪”了。全人类信息交流的互联互通终于成为现实。这实际上也是元宇宙爆炸的奇点。


蒂姆的这一伟大发明创造,彻底改变了世界上网络信息化的传统模式,突破了资讯自由存取的壁垒,创造了一种资讯交换的崭新年代,使互联网由少数精英的资讯传播渠道,变成了供全球人使用的“知识百科全书”。正如《时代周刊》所说:“很难用话语形容他的发明创造在信息技术国际化中有多大的重要性,这就像古印刷术那样,谁又能说得明白它为全人类产生了什么样的深远影响。”


“与其他一切驱动人类发展进程的发明创造有所不同,这是一项纯粹个性的劳动成就,万维网只隶属于蒂姆·伯纳斯·李自己。”


而这个羞怯、谦逊、敏锐、幽默的英国学者,却把仅属于他一人的研究与创造,无偿奉献给了世人。也正是这样一位“书生”,用他口中所说的“不是发明,只是一个更好方法”的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的日常生活,用无私和睿智告诫着人们,人类真正的伟大不仅在于智慧的头脑,更在于博爱的胸怀。


他的忘我“献身”比他的发明创造自身更让人震憾,因为这项举措不但为网络的国际化与发展打开了里程碑式的篇章,更使全球民众免费地享用到了这项巨大发明创造所给生活带来的美好。正如Lotus集团名誉主席兼CEO,Jeff Papows对他的评论:“他用自已的才华和像父亲那样的无私奉献为这个行业创造出了一个神话:网络是多么的美好、多么富有魅力。”


今天我们耳熟能详且信手拈来的诸如http,www,网站,网页,html,URL,WEB服务器和浏览器等便捷访问互联网的方式、技术和工具,都是因为蒂姆在发明了伟大的万维网后主动坚持放弃申请专利而铸就的结果。否则,今天世界首富很可能是蒂姆·伯纳斯·李!


自最初提出WWW以来,蒂姆对万维网技术的创新和改进一直没有停歇过,并期待可以使互联网更好地服务于大众、从而改善人类的日常生活。蒂姆目前的主要研究课题,是创建一种可以了解人类最复杂的语言、作出最合乎逻辑的推理,以及自己也会推理的网站。


这也正是由他在1998年发起并极力推动的新语义网:互联网发展的下一座里程碑。语义网是对未来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构想,和Web3.0这一概念融合到了一起,将成为3.0互联网时代下的特色所在。简单地说,语义网就是一个智能网络,它不仅可以认识词汇和定义,同时还可以认识它们间的逻辑关系,可以让沟通更加高效和富有价值。


语义网,它内核宗旨是:透过向万维网上的文件(如:HTML文档、XML文档)加入可以被计算机所授受的语义“元数据”( Metadata),进而将整体互联网变成了一种通用的资讯交流媒体。


蒂姆曾预言,人类对Facebook等社交网站的“痴迷”终将被“无所不连”的网络所代替,也便是语义网——它将在更为细微的讯息中间形成直观的联系,譬如一段街道的位置与一张地图之类,它将展现给人类的是一个各种数据信息“无缝”形式链接的互联网。笔者认为这也是元宇宙的基础设施之一。


他呼吁,网络属于每一个人,人类拥有改变网络的力量。如果我们点燃梦想并束薪以奉,人类将前程远大!


二、成长史


现在我们就已经能够粗略总结出元宇宙三十年来的发展史了:


1、1989年3月12日蒂姆·伯纳斯·李(TimBerners -Lee)爵士,公开发表文章提出万维网的设想,1990年12月25日,他在日内瓦的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里又研制出了世界上首个网页浏览器。


1991年8月6日,他在万维网上发出了首次公开的合作邀请函。这可以视为万维网乃至元宇宙的生日。


2、1992年《雪崩》


美国科幻作家斯蒂芬森在他1992年的小说《雪崩》中创造了“元宇宙”(Metaverse)一词,其中人以数字的形式进入虚拟时空中生活,同时在虚拟世界中还拥有完整运行的社会和经济系统。


3、2002-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模型(物理对象的数字对应物)的概念和模型由时任密歇根大学的 Michae Grieves于2002年在制造工程师协会会议上公开介绍。Grieves 提出数字孪生作为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模型。(实现上就是高阶的计算机摸拟,目前已用于先进工业制造)


4、在2009年1月3日,比特币网站出现了,其秘密创办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挖掘了比特币的创世区块(0号区块),并得到了五十个比特币的奖励。鸿蒙一划,开天辟地,比特币由此诞生。


5、2012年-NFT(不可替代非同质化通证)


NFT是不能取代的通证,代表一个唯一、不可替换的令牌,这是相互互换,如像比特币cryptocurrencies。自 2012年 12月创建“彩色硬币”以来,NFT的概念一直伴随着我们,其中将附加信息合并到比特币中,使其不再是可替代的而是独一无二的。


这是一个由年轻的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V神)牵头的项目,当时他致力于改进比特币区块链。


6、The Thiel Fellowship - 1999 年,Peter Thiel 的公司 Confinity 与 Elon Musk 的 X.com 公司合并,组成了 BayPal。三年后,eBay 以 15 亿美元收购了 PayPal,让马斯克和蒂尔都变得非常富有。2010 年, Peter Thiel 宣布成立 Thiel Fellowship,为22 岁以下的学生提供 100.000 美元的资助,以帮助他们离开学校并从事其他工作。2014年,这笔赠款的获得者之一是19岁的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


7、2015年 7月,Vitalik Buterin 和Gavin Wood 推出了以太坊网络以及以太坊区块链。


8、2015-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在 1990 年代初期由 Nick Szabo 首次提及,并创建了该用语来指称“以数字形态指定的一种约定,包含当事人在其中遵守这些约定的协议”,其特点是协议双方的履约是完全按预先设定自动执行的,无需通过法院、仲裁、律师等。


自2015 年以太坊区块链推出以来,“智能合约”一词更具体地应用于在区块链或分布式账本上进行的通用计算的概念。


9、2016年--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名为 The DAO 的新公司,在 2016 年 5 月通过众筹代币销售方式推出,创下了当时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众筹活动记录。它旨在成为一种在以太坊区块链上构建的另类风险投资基金体系,并成为一种去中心化的融资模型。


展望未来,每个 DAO 都将成为未来元宇宙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公司由组织的参与者共同管理,规则和金融交易记录在区块链上。例如,DAO 是围绕 NFT 的共同所有权形成的。


10、2018-Dai 稳定币


中心化的 Dai 稳定币也和美元挂钩,使其波动性大大降低,并且对于去中心化金融(DeFi) 而言,加密货币更加可靠。今天,基于区块链的银行服务可在许多用于加密货币借贷和投资的类似平台上使用。它们基本不受传统机构的监管,而且大有市场。


11、2018-去中心化交易所(DEX)


DEX是人们基于智能合约,而不是通过中心化交易来出售和交易他们的网络货币资产的一种方式。


全球最著名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是Uniswap,国内则是全球最大数字钱包Imtoken开发的TokenLon及火币的Heco链等。


12、2020-新冠肺炎,疫情的失控,反而成元宇宙的塞翁之福,大大加快了元宇宙降临的速度与深度。


当2020年初 COVID 爆发时,世界各地的人们发现自己被隔离,时间和精力别无选择。因而元宇宙很快成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游戏玩家和那些想在网络世界赚钱的人的首选之地。中国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也学会了智能手机查扫健康码,日本政府终于打破厚重的保守,成立了“数字厅”,力推无纸工作、生活。


13、2020-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s)


随着开源、透明的应用程序不断涌现,以支持游戏、DEXes、DeFi 和其他用途。


虽然许多人将 dapp 称为新兴趋势,但第一个dapp 实际上发端于十年前的比特币应用程序。


14、2020 年4月,Travis Scott 和 Marshmello 在视频游戏 Fortnite 中向近3000 万人表演。


15、2020年 4月, Solana 区块链 dapp推出。与以太坊不同的是,这个 dapp 的加密货币称为 SOL,是基于替代权益证明(POS)算法开采的。此外,在 Solana中澄清和简化了与区块所有权相关的问题,使用一种称为“历史证明”的新共识工具,将时间戳插入其区块链。


16、2021年9月1日,日本政府负责行政数字化的最高部门——数字厅正式成立。以此疫情为契机,政府加快推动日本的数字化改革。日本已于2021年5月通过了《数字改革关联法》等六个关联法律,并决定于2021年9月1日正式成立数字厅。


该机关设置的目标是“用智能手机在六十秒内完成所有行政程序”,提升政府程序线上运行的便捷性,并降低政府运作成本。


17、2021年10月28日,Facebook(FB.US)在“Facebook Connect 2021”发布会上,将母集团正式命名为“Meta”,Meta是“元宇宙(Metaverse)”的前缀,意即包含万物、无所不联。在Facebook设想的“元宇宙”里,人类将能够体验工作、学习、游戏、购物与创新。


“元宇宙的决定性质量将是虚拟空间的真实存在感,这是社交技术的终极愿景,是我们专心于此的原因所在。”Facebook的 CEO扎克伯格也宣布。


另外,Facebook还把证券代码从“FB”改为“MVRS”,12月1日起始生效,继续坚持押注“元宇宙”的信念。


18、2021年11月3日,韩国首都公布了首尔元宇宙计划,它将在元宇宙中进行各项公共服务和文化交流活动,这将是一种完全依靠虚拟现实的沉浸式互联网。


一旦该规划实现,首尔市民就能够参观一座虚拟的新市政厅,并且他们还能够利用戴上虚拟现实的护目镜进行从游览历史遗址到提交民事申请等的一切工作。


他们筹集的三十九亿韩元金,是市长吴世勋为城市发展提出的十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行动计划意在增加公民的社会流动性和增强城市的国际竞争力。此外,它是韩国数字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全球性的行动计划,试图通过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工具以促进医疗保健、中央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民经济,进而在因新冠大流行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中恢复。


19、11月3日,微软公司在Ignite大会上公布将提出全新的Mesh for Microsoft Teams应用软件,也是把微软公司的混合现实平台Mesh整合在视讯会谈工具Teams中,容许各个位置的人加入合作和共同全息感受,以达到参加虚拟视讯会谈、发送聊天、协同处理共享文件等更多用途。


预计到2022年这一网络平台即将上线,届时,使用者能够通过微软的MR头显HoloLens或VR、AR等等头显技术设备完成使用体验,而缺少相应设备的客户也可以体验2D的内容。


20、2021年11月9日,英伟达在2021年GPU科技大会(GTC2021)上,公布了要把产品开发路线提升至“GPU+CPU+DPU”的“三芯”策略,并且,将其新推出的Omniverse网络平台定位为“工程师的元宇宙”。


Omniverse是一个容易扩充的开放性网络平台,专门设计为虚拟协作和物理级标准的实时模拟构造,以及为NVIDIARTX科技发展带来动力支撑的实时协同。创造者、生产设计者、研发人员,以及工程人员们能够连结重要的产品设计技术操作工具、资产和其他工程项目,以便于在共同的虚拟化空间中协调和迭代。


21、中国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元宇宙,腾讯除了是“元宇宙第一股”Roblox的股东,也是Epic的股东。在2021年4月Epic宣布已获十亿美金投资,资金大部分用来发展元宇宙。而此次投资也刷新了对元宇宙赛道的最高投资纪录。字节跳动也斥资近百亿,从芯片公司到VR,投资了Pico、光舟半导体等公司。


“悟已往之不谏兮,知来者犹可追。”


虽然我们可能已经错过了元宇宙头三十年的一些大好机会,但如鹰翼一样徐徐展开的未来正等待我们的探索。


三、定义


1、元宇宙(Metaverse)作为一个文化概念最早源自于美国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的著作《雪崩》(Snow Crash,1992),他首次提出,“元宇宙是指一个脱胎于现实世界,又与现实世界平行、相互影响,并且始终在线的虚拟世界”。


英文Metaverse是由Meta和 Verse二个词根组成,Meta表示“超越”、“元”, verse表示“宇宙universe”。


元宇宙概念可以被简单理解为是一个集体的、持久的、平行的“世界”。在“元宇宙”中,我们可以虚拟化身的形式与人、地点、事件进行实时互动,及完成消费、社交、娱乐等行为。


2、中文的”元”通“始”,见《尔雅·释诂》元,始也。


“宇”则为上下四方,所有的空间,全世界。


”宙”则指古往今来的时间。


元宇宙即所有的时空、物质及其所产生的一切事物的统称,是“时间无尽无前、空间无界永在、质量无限永有”的存在。


3、有改革四君子之称的著名经济学家朱嘉明教授认为:


「元宇宙」的内涵是吸纳了信息革命(5G/6G)、互联网革命(web3.0)、人工智能革命,以及VR、AR、MR,特别是游戏引擎在内的虚拟现实技术革命的成果,向人类展现出构建与传统物理世界平行的全息数字世界的可能性;引发了信息科学、量子科学,数学和生命科学的互动,改变了学范式;推动了传统的哲学、社会学甚至人文科学体系的突破;囊括了所有的数字技术,包括区块链技术成就;丰富了数字经济转型模式,融合DeFi、IPFS、 NFT等数字金融成果。


4、Meta创始人兼CEO扎克伯格在演讲视频里说“下个阶段的平台和媒体,会让人更有身临其境之感,你将不仅仅是从旁观看,而是置身实体互联网’之中。这就是’元宇宙’。”他举例,“当我把小孩的视频发给我父母时,他们会觉得自己就像和我们在一起一样,而不是只通过一个小小的屏幕观看;当你和朋友玩游戏时,你会觉得跟他们同处同一世界,而不是独自面对电脑。


他在视频里还呈现出多种设想的“元宇宙”场景,比如开会时,真人、虚拟人、机器人出现在同一空间中,有人坐在桌前,有人飘在空中。一位女士想通过网络连线分享自己在现实街道上看到的涂鸦,这幅涂鸦瞬间就逼真地展现在所有人眼前,仿佛大家都置身于那条街道。


5、清华大学沈阳教授团队则提出:


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


他们认为元宇宙仍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概念,不同参与者以自己的方式不断丰富着它的含义。



6、百度百科认为:元宇宙(Metaverse)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


7、维基百科则定义元宇宙为:通过虚拟增强的物理现实,呈现收敛性和物理持久性特征的,基于未来互联网,具有链接感知和共享特征的3D虚拟空间。


其他多位从业者和专家从不同角度给出到对元宇宙的认识和界定




笔者最近半年多,在阅读了相关上千篇文章,观看了数百视频,聆听了近百场线上或线下的讲座后,结合自己四年来在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台湾科技大学等访问研究区块链、数字世界的心得体会,尝试给出一个粗浅的定义:


1、元宇宙是人类由有限的碳基生命逐渐进入永生的硅基生命的磐涅,是可信任的分布式数学共识基础上的梦中有梦虚实交融的无限时空,是人人、人机(AI)、机机万物互联互动的多维宇宙。


2、元宇宙也象真实的宇宙一样开放,它是基于互联网、与真实世界相互映射,平行于现实世界运行的人造空间,是由AR、VR、扩展现实(XR)、区玦链、云计算、数字孪生、3D等技术支持虚拟现实的网络世界,是由无数个虚拟数字世界融合的不断交互并永远膨胀的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宇宙。


如果从时空性、真实性、独立性、连接性四个方面来交叉定义元宇宙,那么:


1、时空性,元宇宙是一个空间维度上虚拟而时间维度上表面真实,但感觉上可能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数字世界;


2、真实性,元宇宙中既有现实世界的数字化复制物,也有虚拟世界的创造物;也可以把虚拟物投射到现实世界,比如从AR眼镜看建筑可设标尺标高度,可以红外穿透,可穿各色如藤蔓外衣,等等。


3、独立性,元宇宙是一个与外部真实世界既紧密相连,又高度独立的平行空间,它又同时与现实世界互动;


4、连接性:元宇宙是一个把网络、硬件终端和所有带芯片的AI与人囊括进来的一个永续的、广覆盖的虚拟现实系统。


笔者认为在元宇宙里:


1、人类可能以数字思维永生,人的思想可以通过脑机接口下载、上传。即使肉体消失,思想依然可以通过无数传感器感知外部世界并与之互动交流;


2、元宇宙的世界将永久存在,不会消亡。可能局限会被黑,会断电、宕机,但整体将永续。


3、所有通电的物体,有能源有芯片的物体与脑机接口的人人、人机、机机(AI)、全天候、全方位、全时空互动,被动参与的同时也主动创造。


4、元宇宙的身份资产NFT通过区块链确权将有唯一性,数字资产既有货币、也有股权、债权等特性,可以捕捉、计量、激励。那怕我们眼波流转、顾盼神飞这样一个眼神的微小数据变动,都会被抓取并记录。


5、元宇宙与真实世界一样,具有全方位全身心的完全的沉浸感和体验感。甚至可以升级打怪,象《盗梦空间》一样,梦中有梦,进入第二层、第三层、第N层梦境,环环相套,层层可以相互穿越。


6、具有区块链数字共识基础上的稳定的经济社会法律体系,并与现实社会联通、互动。


当然,元宇宙最简洁、最文艺的表述还是在序言中的建议:


梦想成真 Dream Come Into Being!


四、八大要素

Roblox作为第一家把“元宇宙”概念写入招股说明书的美国上市公司。指出了元宇宙的八大基本要素:即 ldentity (身份)、Friends(朋友)、Immersive(沉浸感)、 Low Friction(低延迟)、Variety (多样性)、Anywhere(随地)、Economy(经济)、Civility(文明)。


接下来笔者将按自己的理解、并用自己的语言及案例对这八大金刚一一进行分析:


1、ldentity(身份)


每个人在踏入元宇宙之后,通常都会得到一种虚拟身份,虚拟世界的身份能够用区块链科技和一个人现实世界的真实身份相对。确定唯一不可篡改性。虚拟身份可以与现实身份错位。比如《蝙蝠侠》中无所不能的超级飞侠,现实中可能只是一个受欺凌的穷学生。任何人都可能在元宇宙中有一个虚拟“化身”,在《雪崩》中,这种化身被称之为Avatar(阿凡达),身份是人类建设完善生态体系的第一步。


2、Friends(好友)


元宇宙内含了互联网,所有化身的活动、交往都在元宇宙中展开,你可以拥有一个或多个好友,可以社交,无论在现实中是否认识。


按清华沈阳教授的想象:你甚至可以在元宇宙中进入几十年前的清华图书馆,与年轻的钱学森(钱的数字分身A)交友。再与现在的钱学森(钱的数字分身B)互动,提及以前你们在图书馆的交流。


3、Immersive(沉浸感)


沉浸感也就是陶醉,沉迷在元宇宙体验中,甚至完全觉得自己只是其中一个,而忽略了其它东西。现实中也有沉浸,比如有人读小说时忽而咬牙切齿,忽而泪流满面。看戏时甚至冲上舞台,欲枪崩流氓、刀劈奸贼。


而元宇宙中的不同在于剧情发展没有导演预设、主导。每个人都是演员,同时也是导演,是完全的沉浸和互动。目前的科技水平在帮助我们佩戴设备游玩或会议时,5G、VR/AR虽勉强能够实现,但离完整使用体验(16K级别的以上的720°高清影片、180Hz以上的刷新率、5ms以内的延时)尚有较大的差距。长远看,只有当6G落地,加上人脑植入芯片后,沉浸感才能跃升。


4、Low Friction(低延迟)


延迟,是指数据从客户端到服务器再回来的速率。网络状况越好,则服务器响应速度也越快;使用人数越少,延时也会更小。元宇宙中的一切事务都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异步性或延迟性,所以体验更加完美。


现在看,由于我国5G基础设施领先一步,比较完善,可能延迟更少。但当马斯克的星链部署完毕、投入使用后,可能全球的低延迟都会大大地上几个台阶。


5、Variety(多元性)


元宇宙有超越现实的自由和多元性。可以提供更丰富、差异化的内涵,包含玩法、道具等。就像APP开发者们那样,依赖于生态。只要生态完善了,就有市场驱动、激励,也就会有大批的内涵创造者参与,共同产出内容,制造元宇宙里的所有元素,包含玩法、道具、人物、情景等等。现在看还仅仅是微风初肇于青萍之末,与摧枯拉朽、席卷天地之势还差之甚远。它也涉及到了人们对元宇宙的内容创造或构建。


多元性有赖于参与者的创造力。比如曹雪芹非凡的《红楼梦》为什么吸引了盛久不衰的读者,就因为其波澜壮阔的丰富场景和纤毫毕现的精致画卷::一歌一咏、一颦一笑都别开生面.……


也更有赖于参与者的增加和互动,即使我五岁的儿子,他的多元性当然不如成人,但语言、创造却又与我们完全不同,平添了童梦的绚烂。


6、Anywhere(随地)


不受地点和空间的约束,你能够使用各种终端随时出入登录元宇宙。如《西游记》等小说所言,你也可以象孙悟空一样,一个筋斗就上九天下龙宫,一股青烟就化美女变牛魔。这一方面取决于数字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又取决于连接手段,也就是终端设备。方便且好用的连接端口,能够方便使用者随时连接元宇宙。最便捷的随地接入当然还是人脑芯片,可以完全意识流。


随地其实也可理解为瞬移,即秒换场景,如地遁一般。


笔者以为至少需要星链的6G加人脑芯片的结合,才可能实现。


7、Economy(经济)


元宇宙与现实世界一样,也有货币体系。元宇宙经济,其要素涵盖了数字创意、数字捕捉、数字资产、数字金融市场、数字金融货币、数字消费行为。其特点完全区别于传统市场经济,体现为以区块链技术为共识基石的计划和市场统一、制造和消费行为统一、监督和自律统一、行为和社会诚信统一。


随着我国央行数字人民币DCEP的全面推进,及Meta全球数字币Diem的落地,将加快现实传统经济的数字化,并构建元宇宙经济体系的金融基础。


基于区块链的 数字人民币DCEP和Diem等数字货币,不只是冲击现有的美元霸权,为跨境汇兑等提供方便。将来更可以打通现实与虚拟,在现实与元宇宙间实现价值交换、传递。


这点上我国央行的确鞭先一着,走在了前面。


8、Civility(文明)


元宇宙有自己的文明系统。人们在里面工作生活,一些人可能形成邻里社会,社区可以再组成更大的城市,喜欢幽静者也可以居住山村,再互动制订各种规则,进一步形成各种文化、习俗、风物人情,直至演化出自己的独特的硅基数字文明体系。


这个数字文明体系是基于区块链分布式共识的,规则由大家共同制定,自由出入,可能没有柏林墙,三八线。分歧的解决可能靠智能合约,而不是律师、法院、执行局。



当然,对罗布罗思公司提出的八要素,也不是人人认可。比如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就从自己的角度,也指出了元宇宙需要掌握的八要素,其中:


1、Presence平台


首先,Presence指的就是由Facebook所提出的搭建元宇宙的新平台,意在协助开发人员在 oculus上搭建XR并提交开发工具。


其中presence给出了三款重要的开发工具,它们是 insight sdk、interaction sdk,以及voice sdk。


Insightsdk通过空间锚点和情景理解技术,能够支持开发人员在现实的空间中实现对虚拟物品的正确放置、并符合物体之间的空间关联、遮挡等关系,像google所推出的google AR core以及苹果的AR kit。


Interaction sdk 主要是使用手指动态的方式互动具体分为指、戳、捏、投射等。


Voicesdk一般是由wit.ai的自然语言学习平台作为支撑,并能够为开发人员实现语句导航和检索等操作功能。


2、虚拟化身avatar


虚幻化身这种设计概念大伙应当也不会陌生,例如iPhone上最早发布的Memoji,尽管只能包括依靠抓取使用者脸部重点进行完成虚拟重建,但也能够使用真人表情动作完成驱动,并且根据使用者脸部特点完成风格转换,从而制作带有使用者特色的虚幻形象,并且提供支持使用者自定义捏面;OPPO在今年也发布过相关产品 omoji。


而腾讯QQ也因为当年的爆款产品qq秀,而自诩为是数字孪生的鼻祖。


苹果在上周刚推出的macOS12monterey也支持了 Memoji账号形象的自定义:


OPPO也在本周落幕的ODC 202开发者会议上表示,将开启Omoji能力给开发人员自由调度:由于手机厂商的推广,我们相信下一个产生的采用虚拟现实脸部形体的应用将会更加丰富多彩,除了现在的视频通话、社交、录像拍摄等情景以外,在meta的次元宇宙的情景中可以更多的以一种全新的人体形体(脸部+躯体)虚拟重建,进行游玩甚至是和其他同伴合作办公、创作等。


最近在小红书上,又有了一个现象类的人体重构产品叫3D boDy visualizer,可以帮助使用者按照自身实际的身材比例、体型、运动频率等重构三d虚拟身体,而本人亲测基本都与现实的身材比例非常相符,下一步对身体的关键点检测与跟踪就能够驱动虚拟人体了。


未来可期待类似于头号玩家的场景,即真实中的自我驱动虚拟世界中的化身与真实世界和其他人互动。


3、家庭空间home space


家庭空间是扎克伯格元宇宙假设 “人、物、场”中的场。


随着疫情逐渐常态化,社区隔离也开始变成了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人类可以在家里玩乐、打游戏、社区、远程办公网络、视讯开会等,而oculus产品自身就几乎承担了上述的所有功用,而oculus的重要应用场景即是在房间、家里空间则是用户和oculus互动的核心场地。


如何在已知的情景中,使产品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Oculus在与用户互动中最关键的一步骤便是确定用户活动边界,因为当用户完全浸泡在元宇宙中时是根本看不到现实空间的,不过如果用户仍然会在现实场景中进行活动,家里放置的家具也可能会使在实际活动中的用户发生意外。


而且在家中因为周围环境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声场,所以空间声音也会是影响用户判断物品方位的很大一部分。苹果同时也在其产品上竭力构建spatialaudio的基于三维空间方位的声音交互系统,其目的可以推测也是想要建立更加现实的元宇宙。


Oculus支援使用者自定义现实环境界限,并即时感知避免使用者越界或产生威胁。


4、隔空传送teleporting


teleporting,描述的是将人或物体在某个地点瞬间移动到另一地点,就如同哈利波特的飞路粉和传送门。


早年间的微软就提了这种定义,例如说全息通讯,还有在Google前段时间的开发者会议上也宣布了project starline,就算相距万里也有这种人就在你眼前的既视感。


扎克伯格在会上宣布meta一定能够做到,而且就像连通互联网那么简单。其中,最关键的便是临场感。


所有互动都是即时的,你与他人、与虚拟的情景互动网络延时抖动、数据上传/加载、素材渲染、算法统计等都需要在毫秒级完成数据处理,所以拥有高速可靠、少延迟、大并发、高带宽的计算技术,才能支持presence的情景。比如五G接入、千兆光纤接入、Wi-Fi6等,又比如云-边-终端协同的运算方案,因此,在要求实时性很高、运算容量巨大的情形下,完全依靠云端计算能力是根本不可能的。


但teleporting最主要依赖的VR头显并不能过重,所以边端协调就显得至关重要。端侧也要有传感器产品的入口、自身的与人机交互有关的计算(姿势、定位、手势、眼动、触控、音频、触控之类)、端侧也要完成现场的渲染,数据连接、数据缓存等。


5、设备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


由于元宇宙中接入设备的类型不同,所以人们在元宇宙中也同样要使用实际中的电子设备,怎样进行多电子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呢?


举个例子,我在meta元宇宙中开会,,必须启动自己实际生活中的计算机,找到相关的设备ppt并打开显示在元宇宙的会议室大屏幕上,使大家都能够进行交流。


所以说,我在元宇宙世界中就必须将自己手机上的某张图片,分享在元宇宙世界场景里,使大伙都能够看见它实际悬挂在会议室壁上的形状、尺寸、比例、以及光影。


这都是元宇宙能成立的最基本功能。


许多人或许会说,苹果、华为等很多厂商不是都能够做到多设备交互吗?比如说,通过AirDrop各种文档的互传,例如我从手机上拷贝的一行文字、在这种时候,我使用我的MacBook就可以直接从网页里打开这个网页。


不过大家必须注意的是各种商品都因为它的输入方法的差异、而造成了其互动方法千差万别。例如,笔记本类是生产力开发工具、其主流的人机交互技术方法是使用按键鼠标、单机双击拖拽滚动之类,而在移动手机和平板类的人类互动手段则大多是使用敲击、下滑、长按之类,而在vr现实情景中的人类互动手段则变为了使用手势手柄指点、捏、拿之类,又如在自主驾驶现实情景里人类的互动手段则变为了语言交流之类。


怎样使不同的设备之间除了数据层面的互联互通的,同时,还能够实现交互层面上的无缝连接,这也是元宇宙的产品设计师们必须思考的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6、隐私权和安全性privacy and safety


元宇宙的个人不仅是传统网络意义上的用户名、秘密、个人资料之类,而且也是数码中孪生的个人,是虚拟世界的1:1复刻,还有生物资讯等,一旦被盗用、篡改的后果就是在实际生活中被别人的冒名顶替,所以安全性必不可少。


这正是Facebook此前一直遭人诟病的部分,人们期待借助 meta元宇宙事业,扎克伯格能够一改企业在业界中的认知。


7、虚拟现实物品virtual goods


metaverse作为宇宙,海量的与真实世界相似的虚拟现实或数字资产等,但这些相关内容的创作一定需要相应的生态,而meta作为一个世界最大的单元宇宙的平台(世界保有量最大的VR商品oculus),就必须请各家企业在meta上共同提供相关内容和素材。Meta将会投资约一百五十亿美金去培训,并建立相应的内容生态。


8、自然界面natural interfaces


Facebook还打算推出一个腕表,使用者既能手写文字输入,也能通过眼睛、语音等互动等。


我们肯定希望人们是没有任何学习成本的,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天然交互方式无差异的移植到/继承到元宇宙的交互当中,这就需要技术上积累多传感器的融合计算技术,比如带深度的/红外的/灰度的/眼动跟踪的各种摄像头,比如可以检测动作、速度的重力传感器/加速器/陀螺仪、温度传感器、麦克风、多方位部署的喇叭等等,高清晰度的高帧率的大视角的显示技术等等。


虽然从字面上看,扎克伯格八要素与罗布罗思的八要素完全不同,但实质内容还是基本一致的。


比如虚拟化身对应身份,家庭空间对应朋友、隐私与安全及虚拟商品对应经济体系与文明,跨平台互操作对应多元化,隔空传输对应低延迟、自然界面对应随地与沉浸感等等。


在笔者看来,罗布罗思的关于元宇宙的八要素归纳得要更全面、准确一些。而扎克伯格结合Meta举了很多实例,非常形象,便于理解,更生动、贴切一些。


笔者更进一步认为,不管罗布罗思的八大要素,还是扎克伯格的八大金刚,都是基于现阶段(比如15年内)我们对元宇宙的理解和想象。


但随着物换星移,时过境迁。元宇宙的构成要素肯定也会不断的调整和变换。按人民大学哲学系周濂教授多年前在我一本书的序中的警句,就是这八大要素的总结、概括虽然目前看还比较到位,但“也没有毕其功于一役。因为事物在发展,情况在变化,我的永远都只是在路上。”


行文至此,突然想起今晨(2021年12月11日)在微信圈看到朋友林榕的感慨:“元宇宙不一定比去火星内卷,毕竟火星大概率和地球性质一样,可能是上帝造出的虚拟现实,而元宇宙建设中可能探索出生存的另一种形式呢? "


真是心有灵犀、英雄所见略同的高论!


本章我们从元宇宙的诞生、成长、释义、要素等几方面对目前铺天盖地而来的元宇宙作了简单梳理。


除了“梦想成真"等前述观点,笔者认为美国最杰出的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的心理学著作《少有人走的路》(《The Road Less Traveled》)中的一句话,如果用来诠析元宇宙,也非常美妙:


“上帝想让我们成为他自己。我们成长的方向,就是变成上帝,拥有上帝的力量与智慧。他不仅是推动进化的力量,而且就是进化本身的目标。”


成为上帝?!


Oh My God! 元宇宙的终极真的是:


Dream Come Into Being!


    进入专题: 元宇宙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科学 > 科学评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0309.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