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胜: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格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237 次 更新时间:2024-11-15 11:45

进入专题: 三农问题   现代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  

陈文胜 (进入专栏)  

随着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湖南作为传统农业大省,需要以进入新发展阶段、确立新发展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变革逻辑为取向,按照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要求,立足于精细农业发展特色、"两型社会"建设名片、精准扶贫首倡地三大优势,在构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格局上,闯出湖南的新路子,彰显湖南的新担当,展现湖南的新作为,谱写湖南的新篇章。

进入新发展阶段,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战争"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中国共产党凝聚社会共识的政党优势,是阶段性战略目标的实现。但经济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特别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现实矛盾,全面现代化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推进国内大循环实现扩大内需最艰巨的任务依然在农村,这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带来多重压力。

随着脱贫攻坚这一历史任务的完成,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面临复杂多变的发展外部环境和国内发展变化带来的新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党中央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两个大局"为战略支撑,主动适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和“三农"发展突出短板而作出的科学判断,以进入新发展阶段、确立新发展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发展逻辑作出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的战略部署,是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由此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国社会也由此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三农"工作重心转移的历史拐点。

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高品质生活、农村高效能治理

贯彻新发展理念,就要在两大战略有效衔接的过程中实现"共同行动"与"共同富裕"相统一、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高品质生活、农村高效能治理。"共同行动"是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制度逻辑。如果从乡村振兴推进全面现代化的目标出发,就应更多地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必然性。只要仍处于物质和精神财富没有极大满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对贫困的不平衡不充分现象就难以避免,那么,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共同行动" ,就不只是如何解决基本生存问题以及如何解决收入上的相对贫困问题,更是如何缩小贫富差距的"共同富裕'问题。而且"共同富裕”不足,所谓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同行动"就缺乏实际内容,也就无法形成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共同行动”推进乡村振兴。因此,必须既发挥市场优化要素配置的优势,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打通城乡从生产、分配到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堵点,使乡村要素在市场经济中得到激活;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中国共产党的政党优势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让全社会在共同推进乡村振兴中共享乡村振兴的成果,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贯彻新发展理念,就要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力"的“三驾马车"改革赋能新机制。只有把“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最具基础性、广泛性的新发展理念落实到乡村振兴的农民主体地位上来,才能激发农民的主体积极性,让农民成为乡村的内生动力,去创造真正属于农民自己的生活。在发展动力上,必须以增进农民的福祉为立足点,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重塑城乡关系,全面建立健全城乡收入分配体系、乡村服务体系、城乡人居分布体系、乡村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农民权益分配体系的不断健全。

贯彻新发展理念,就要在体制机制上建立战略目标一致性与路径多元性相结合、国家整体制度安排与因地制宜地方探索相结合、基础性制度体系与差异性政策体系相结合的“三结合"集成化方案。在实现两大战略有效衔接的问题上,要把整体层面与区域层面的现实、趋势、政策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不同区域能动性,着力推进对于不同地域、不同特质、不同发展水平下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就要求必须增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自觉,既推动符合地方实际的实践发展,又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般性理论创新;在发展模式上既要拿出湖南的独特经验,也要做出可以让全国认同的湖南贡献。

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发展格局,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要立足于湖南的精细农业发展特色、两型社会建设名片、精准扶贫首倡地三大优势,构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湖南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格局。

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产品生产高地,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3月8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新形势下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省委、省政府根据湖南人多地少的省情,推进以精细农业为取向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以品牌强农、特色强农、质量强农、产业融合强农、科技强农、开放强农为引领的"六大强农行动”,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上迈出了新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去年9月在湖南考察时予以高度肯定,要求湖南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湖南作为鱼米之乡,主要农产品生产不是问题,如何提高农产品效益、激发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积极性才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问题。但大宗农产品供大于求、优质农产品同质竞争的老大难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而农民收入状况无疑是农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根据调研,在湖南农民增收问题中,最为突出的短板是农民经营性收入总量偏低、尤其是脱贫县的农民经营性收入偏低,总体上存在着经营性收入生产成本降低难、农产品卖难、产业结构调整难的“三难"瓶颈,这不仅使农业农村工作的形势愈加严峻,而且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来多重压力。

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湖南鱼米之乡的优势,聚焦打造粮食、畜禽、蔬菜、茶叶、油料、水产、水果、中药材、南竹等九大优势特色千亿产业的总目标,以质量效益为导向,以精准定位、精细生产、精深加工、精明经营、精密组织的发展方式为取向,优化资源配置,淘汰落后的生产模式,推动农业供给结构转型升级,使农业生产供给结构更好地满足市场消费的需求结构,以破解农业生产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的结构性矛盾,形成地域特色鲜明、区域分工合理、高质高效发展的精细农业生产布局。

农业作为生物产业,对种植区域的气候和土质有着独特的要求,不同区域的农产品具有不同的品质,必然要求立足各区域特色,推动区域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尽管全省划分了"环洞庭湖"“大湘西""长株潭"“大湘南"四大农业区域板块,但尚未形成有效的区域结构优化布局,各板块区域内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如何调整,并没有进一步细化和实化,难以产生实质性的引导作用。因此,要进一步明确四大农业板块的区域分工,全面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严格以“一县一特、一特一片"为农业长期政策的支持依据,规范政府对每个区域支持种植的品种和相应品质要求、以及限制和限期退出的品种,建立各区域农产品品种与质量的"正面清单"与"负面清单"的约束机制,以优化区域农产品品种结构为基础优化区域农业产业结构,有效破解湖南长期以来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与此同时,要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首要位置,对鲜活农产品的储存保鲜、人粪畜粪的转化使用特别是耕地的质量保护和农药化肥的减量使用,必须取得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加快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产品生产高地,构建农业高质高效的发展新格局,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打造现代版湖湘“富春山居图”的“两型”发展高地,实现农村宜居宜业。推进高质量发展是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两型社会"建设是湖南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一张闪亮名片,担负着与精准扶贫-样重要的国家使命。自2007年起,湖南全面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全国闯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型"发展新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明确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建设美丽中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要求,以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为导向,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生态系统功能整体性提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型"发展无疑是打造现代版湖湘富春山居图"的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遵循,是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贯彻的新发展理念,也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确立的新发展目标。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乡村发展模式,打造现代版湖湘"富春山居图"的"两型"发展高地,推动湖南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高品质生活、农村高效能治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基础上,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打造精准扶贫首倡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示范高地,实现农民富裕富足。作为精准扶贫的首倡地,湖南如期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探索形成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落实“四个不摘" ,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深入研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看到,只有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才能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而只有实现乡村振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确保实现农民富裕富足。湖南是一个人口大省和传统农业大省,城乡二元分割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内循环的畅通。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战略决策,以广阔的农村市场和投资空间作为扩大内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既是湖南农业农村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也是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因此,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的殷切期望,又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推进湖南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之策。进而乘势而上,打造精准扶贫首倡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高地,不仅是时代赋予湖南的历史使命,也是湖南发展的战略机遇与责任担当。

图片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转自:《新湘评论》2021年5期)



进入 陈文胜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三农问题   现代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550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