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上午好!因为我在别的地方有一个会议赶不到会场,我在线上跟大家交流。我讲的题目是“长三角一体化:从都市圈同城化开启”。
刚才听了侯部长的报告,侯部长从系统的角度对长三角作了阐释,我也是想从系统的角度讲讲长三角一体化。
2020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我认为这一段话对长三角的一体化指明了方向:目标导向就是要实现整个长三角地区即沪苏浙皖的一体化、缩小区域发展的差距,问题导向就是要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推进一体化。
我认为要实现一体化,主要应先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是交通一体化,这是加强互联互通的基础。现在核心城市地铁修了不少,但是向周边地区道路的连通还是有一些问题,只修几条主干道不足以解决所有的交通问题,市与市、县与县、乡与乡的交通要互联,省际边界、市际边界、县际边界甚至乡际边界某种程度上存在断头路和交通不便的问题,应该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过程中首先解决,因为交通不畅是导致要素流动成本高和影响要素合理流动的原因。
第二是市场一体化,现在大家都觉得长三角地区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但是某种程度上还是存在壁垒,比如说产业的转移、要素的流动等方面很多地方不同程度上存在竞争。因为现在每个市都要加快发展,这没有大的问题,但是应按照市场原则加快要素的流动,只有加快要素的流动区域差距才能够缩小。
第三是公共服务一体化,现在沪苏浙皖公共服务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欠发达地区之所以欠发达,在公共服务方面劣势最明显。一个区域的一体化,首先要在公共服务方面缩小差距,政府在其中可以起到重要作用,要加大协同的力度。
我想评价一下长三角区域的一体成效。我认为长三角一体化最有条件,为什么呢?第一,差距不是很大;第二,每个省市经济实力都比较雄厚,安徽要差一点,但是安徽融入长三角之后积极性比较高,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加快对接和融入,与长三角地区展开了较为密切的合作。另一方面,苏北、浙南地区与苏南、浙北的差距在缩小,尤其是盐城、徐州、淮安、丽水、衢州等地发展比较快,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
一体化包含多个层次,要完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短时间内也不太现实,但我们要认识到,第一,一体化和差距缩小需要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三五年内全部拉平也不太现实,不能操之过急,不可能马上就平均化了,这个是要认识到的;第二,一体化要由近及远,一个城市对外辐射,首先对近的地方影响比较大,远的地方会比较小。一定要从近的地方做起,不能近的地方不考虑,就去考虑远的地方。一体化要分层次,整个长三角区域,有几个都市圈,还有相邻的地区叫省际交界地区,要分层次推进。习总书记说过一体化的重要目的是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发展落差往往也是发展空间,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要符合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承认客观差异。这也是我们在解决一体化问题上比较务实的原则,即因地制宜,符合经济规律。
我讲的第二个问题,积极推进都市圈的同城化。刚才讲的是长三角的一体化,现在我讲都市圈的同城化。长三角地区有四个都市圈。第一是上海都市圈,第二是南京都市圈,第三是杭州都市圈,第四是合肥都市圈。
我认为有群必有圈,有圈必有核。群不是随意画出来的,是由都市圈和城市圈共同构成的,有都市圈和城市圈,才能耦合在一起构成城市群。圈也不是随意画的,是由核心城市对外辐射形成的,不能有圈无核,也不能有群无圈。有的地方画一个圈但是不知道核在哪里,这是假圈不是真圈,有的城市群没有都市圈和城市圈,就是随意地画一个范围,就冠之以城市群。四大都市圈都有自己的范围。上海都市圈应以上海为核心,包括周边的苏州、嘉兴、南通、无锡、常州、宁波、舟山等城市,这些地级市都是围绕上海、以上海为核心。南京都市圈,以南京为核心,包括镇江、淮安、马鞍山、滁州、宣城等。江苏的省会城市南京是靠西的,西边有安徽的马鞍山,北边有安徽的滁州,南边有安徽的宣城,南京不可能只辐射江苏而不辐射安徽。客观上讲过去确实存在行政壁垒问题,现在长三角一体化就是要打破行政壁垒,南京要辐射马鞍山、滁州和宣城,因为都在周边,形成跨省、跨行政区的圈,这个圈南京要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杭州都市圈,应该以杭州为核心,包括湖州、嘉兴、绍兴、金华等。合肥都市圈,以合肥为中心,包括芜湖、淮南、蚌埠、六安,还包括马鞍山和滁州,圈是可以耦合的,不能分你的势力范围、我的势力范围。都市圈是可以耦合的,范围是相对的划分。都市圈核心比较明确,但是辐射的半径,辐射范围是说不清楚的,但是核心非常清楚。
接下来我讲一下规划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国家发改委2019年发了一个文件,《关于规划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这个文件对“十四五”期间都市圈的规划、都市圈的建设、都市圈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指导意见第一段是这样写的:都市圈是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镇)同城化发展为方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以推动统一市场建设、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为重点,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我认为这一段话非常明确,都市圈要实现同城化。
都市圈怎么推进同城化?我提出都市圈要搞责任制,一体化不是一锅烩,要分层次。上海、南京、杭州、合肥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要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每个核心城市的规模都比较大,所以辐射半径也比较大,在辐射半径范围内,一定要做好现代化都市圈的规划,包括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内容。
我认为“十四五”期间要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从核心城市到二级、三级城市要有轨道交通相连接,形成无缝对接的交通体系。当然长三角城市群交通一体化程度是很高的,很多城市都有轨道交通,但还要继续加强。
现在讲第三个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长三角地区一体化,不仅是在城市和城市之间,都市圈的同城化也不是核心城市和二级城市之间,还要在城乡之间推进一体化。都市、城市和农村是有互通关系的,城市规模越大对农产品的需求就越多,农业就越重要。农业的发展或者发展都市农业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目前城乡差距总体上还是比较大,要缩小城乡差距也不是那么容易。但我认为在长三角地区,尤其是在都市圈范围内,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是比较容易的,我认为要处理好城市如何带动农村、如何发展现代农业的问题,可以在都市周边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市民可以居住,农民也可以居住。长三角地区或者各个都市圈应成为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区。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
最后,要推进次区域合作。比如青浦、吴江、嘉善,国务院批准了绿色发展一体化示范区方案,这两区一县范围比较小,但是在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交界,分属于上海、江苏和浙江。长三角有很多交界地区,这些地区也应该推进次区域合作,不仅要有一个,应该有多个。既然有了青浦、吴江、嘉善的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方案,其他地区也应该在“十四五”期间同步建立一体化的区域合作机制,叫次区域合作。要在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内、都市圈范围内,在省与省、市与市、县与县之间建立合作机制。
我今天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文为作者在2020年12月5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端论坛暨“十四五”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讨会上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