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听了诸位学者的讲话,受益匪浅。我在自然科学方面是门外汉,没有能力来讲自然科学,所以我就从道学、道家、道教方面来说一说我的看法。我认为道学包括了道家,它与自然科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尤其是天文学、天体物理学、中医、中药等。有这样一种说法,现在有两种研究道学的方向,一种是从自然科学讲“新道家”,另一种是从人文科学方面讲“新道家”。我是从人文科学方面出发来谈的。
要研究“新道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古代的道家思想能否向现当代“新道家”转化,或者说转型?因为古时的老子道家思想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尤其是当中的“小国寡民”的思想,典型地体现了农业经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经济要求。既然是农业社会的思想,那我们当代全球化的、现代化的、工业化的社会该如何转型?当代社会有没有可能需要再次出发去重新解读老子的道家思想呢?这就需要考察两者之间有没有相同或相似之处,有了这样的条件,才能转化,因为转化需要内在的关系和逻辑。
我考虑了当前的社会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两者有许多想似、相近的地方。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文明大危机的时代就是春秋战国时代,“文明”是指中国文化中的“礼仪”文明,但礼仪文明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危机。当前社会,我们又碰到了现代文明、工业文明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危机。两种都是文明的危机,该如何处理呢?
我翻来覆去地研究了老子的五千言,发现老子深刻地分析了礼仪文明产生的两大原因:
第一个是“不知常,妄作凶”。不知道“常”,就是不懂常规的、普遍的规则和法则,不按“道”来办事。他们搞小聪明,小智慧,“巧为”而之。老子认为,这样的“巧为”多了,就会把社会搞乱。
第二个是私心贪欲,贪得无厌。老子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心、私心的膨胀导致了天良的丧失,什么都可以做,一切为了金钱,这产生了金钱拜物教,我们就处于这样一个社会中,所以我认为这一条原因更为根本。为什么人不能按照客观的法则,自然的法则办事呢?很多问题都是私心贪欲造成的。为什么会有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出现,明知故犯,还不是为了追求利益。
我认为老子分析的原因和工业文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相通的,这两点就是可以转化的,转化后可以适用于当前社会。
我曾经把老子的思想总结为“三回归”:
第一,回归自然。这里的自然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的自然,也包括社会科学的自然;
第二,回归朴实的人心。因为当前的社会,人心被扭曲了,虚伪的、欺诈的、骗人的东西充斥着市场;
第三,回归和谐。只有回归了自然,回归了朴实的人心,才会演变为真正地回归了社会和谐,人的身心的和谐,甚至整个世界的和谐。
基于此,我企图建立一个当代“新道家”的新体系。回归自然,负道而行,这就需要“新道论”;回归朴实,返璞归真,这就需要我们研究“新德论”,因为“德者,万类之本性也。”老子五千言,一直在谈本性的问题,“德”实际上就是“道”。
“新道论”应该如何建立呢?我们可以从当前的认识出发来重新认识“道”,可以把“道”这种最普遍,最特殊的法则回归到“道”与“礼”中,具体要怎么做呢?这会牵扯到许多问题,而中国历史上一直讨论的这些问题似乎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比如“道”与物的关系、“道”与心的关系。尤其是“道”与心的关系,要知“道”,要体“道”,才能行“道”。宋明理学也在讨论这些问题,我们要接着宋明理学继续讨论,这些问题都是道家开创起来,宋明理学加以讨论的。三、四十年以来,新理学也在讨论这些问题,但关键在于讨论心中之理和物之理的关系,两者是不同的东西,有统一,有差别。
“新德论”就是要回归朴实,返璞归真。我很欣赏老子的一句话“少思寡欲”,人本来就是朴实的,私心杂念是少的,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但是要知足,不要不满足。在此基础上,我总结了老子的“六德”,即朴实之德,谦虚之德,借鉴之德,慈爱之德、宽容之德,信用之德。要发扬老子的“六德”思想,才能建立起新的道教。
我们讨论的这些问题,最后都要回归到解决社会问题,治理社会,治理世界当中去,我们要研究“内圣外王之道”,还要研究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