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于川:实施香港国安法必须加强宪制教育、增强国家意识、重塑法治精神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329 次 更新时间:2021-01-31 12:12

进入专题: 港区国安法  

莫于川 (进入专栏)  


尊敬的王晨副委员长,各位领导、专家同仁、媒体朋友,大家好!


我的发言题目是《实施香港国安法必须加强宪制教育、增强国家意识、重塑法治精神》。


颁行香港国安法,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大决策和法治方略,是我国政治生活和法治领域的一件大事,它为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维护国家安全和香港长治久安、长期繁荣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支撑和保障。我对此深表赞同,坚决支持!


全票通过的这部重要法律,充分反映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对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机制作出了法律化、规范化、明晰化的具体安排。香港基本法序言第二段规定,国家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方针的首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这就需要国家安全法制加以保障;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制漏洞却长期存在;这次出台香港国安法就堵住了这个漏洞,有助于维护特区的宪制秩序、法治秩序,创造更加安全、稳定、和谐、便利的社会环境,确保“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


但是,“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性体现于正确有效实施,这就需要良好的实施机制,包括全民高度共识的法律实施环境。我作为宪法学教授,近20年来经常赴香港授课,与学生互动较多,还做过一些调研,深感此前由于爱国主义、国家认知和法治观念教育长期滞后或难以推行,那些非法、反智、奴化、仇中、港独的洗脑教育却乔装介入、强势灌输、危害甚烈,以至于香港特区许多青少年对于中国历史、中国宪法、香港历史、香港基本法和“一国两制”方针的由来和意义,可以说知之甚少、误解甚多、疑虑重重甚至不屑一顾,这是多年来香港社会出现许多反法治乱象,到去年骚乱期间一些乱港分子竟然公开侮辱国旗国徽、冲击中央驻港机构、打出港英殖民旗帜、叫嚣香港独立、宣称另立政府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危险思想认识根源。


进一步说,深层次原因还在于某些境内外势力长期勾结、早有预谋、精心策划和操弄误导,致使香港特区许多青少年缺乏历史知识、法治意识、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许多人不了解、不理解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和14亿中国人民选择实行“一国两制”方针的坚强决心,小看了“一国两制”这项国家治理创新和制度文明贡献的世界历史意义!一句话,由于教育长期滞后和偏差,导致许多人特别是青少年对于宪法、香港基本法的认识不足、误区很多,宪制知识和法治观念严重不足,这正是香港回归23年来的最大教训之一!当年的教科书事件、23条立法受阻事件、港区立法会当选议员是否应当效忠特区和人民并诚实宣誓的争议案件等等,就是非常典型的沉重教训和反面教材!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实施好香港国安法,是一项艰巨任务,也是一个重要机遇。结合香港国安法的颁行,通过准确简明生动的法律宣讲解读,深入持久地开展宪制法治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历史文化教育,增强国家意识,重塑法治精神,有效实施好香港国安法,维护好特区宪制和法治秩序,这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社会责任!而要形成学习、尊重、遵守香港国安法的良好氛围,为有效实施法律创造良好的社会共识条件,尤其需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宪制法治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历史文化教育,引导帮助他们确立国家认同、增强法治观念,这有助于实现“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度目标,也是香港再出发的法治保障,值得高度重视、全力推动、妥善解决!


简要发言,交流意见,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莫于川,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文章来源:中国法学会学习贯彻香港国安法专家座谈会发言稿(20200703)



进入 莫于川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港区国安法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港澳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197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