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以投资扩大内需的宏、微观视角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04 次 更新时间:2020-01-29 10:38

进入专题: 宏观经济   扩大内需  

贾康 (进入专栏)  


本文系贾康先生在第八届国际视野下创新与资本论坛之经济学家圆桌单元时的发言(2020.01.15北京)。


按照刚才李主任说的宏观主题,简单地讲一下自己的看法。

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基本特征是还在继续下行,速度还再往下落。往下调整的过程是从2010年开始,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经济体,那一年的人均国民收入4000美元。达到这个发展水平,与其他中等收入经济体大同小异,要告别高速发展阶段。下行的过程中,速度如果与原来的2010年比,现在已经跌掉接近一半了,当年报的是10.6%,现在到了6%了。如果跟更高点相比,跌得更惨,2007年是14%以上,跌了一大半。

但是这个速度在下落过程中间,毕竟要寻求一个触底企稳,不能让速度一降再降。领导人的说法是引领经济新常态,那么L型转换下面要拉出一个尾巴来,进入一个平台状态。关键是到了中高速平台上要有结构优化支撑,体现高质量发展的特征。

这样一个平台,我从宏观角度观察,本来有希望从2015年下半年走到2018年上半年初步形成,那时期已经出现一个连续12个季度6.7%到6.9%区间的平台状态,结果贸易战来了,在2018年二季度以后,贸易战造成的不良影响使原来那个已经中期化的平台底线被击穿,一直走到现在的落到6%了,不排除继续还要下行一段。

但是如果从我们自己努力掌握好发展态势来说,尽力而为的应该是争取利用在原来下行过程中间已经在经济生活中间形成的结构调整、促进改革等带出来的一系列亮点,继续追求在速度重心有所下移以后,仍然完成这个L形的转变,对此我认为2020年就比较关键了。

如果再往后,6%左右再往下落,落到5.5%还是可接受的,但如落到5%以下就非常不良。为什么呢?2020“全面小康”的兑现没有多少悬念,再往后对接,从现代化战略的诉求来说,中央说的“新的两步走”是2035基本建成现代化,这15年间中国要经受一个历史性考验,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能有5.5%到6%左右的增长,6到8年就能够做出一个令人基本满意的答卷,中国人均收入能从现在的一万美元走到一万三到一万四,坐稳高收入经济体的门槛,这样才能是以改革形成的发展后劲达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

承前启后,从当下看到中长期,比较好的设计还是2020年提6%左右的引导目标,这个6%又暗全面建成小康,对最后一年内部测算5.94%的保证速度。

怎么实现它?当下投资界要注意,中央给出的扩大内需方针,强调了消费和投资,按我的理解,投资是关键的支撑力量,消费是由投资带动出来的潜力释放。当然消费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个毫无疑义,但是如果没有有效投资带出活力释放,带出预期调整向好,这个消费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在中央已经有了一些大的动作:货币政策上降息,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去年年底安排地方专项债提前安排它的发行任务,取得的资金要用于有利于以结构优化和绩效提升产生后劲的投资领域。

我也注意到前几天湖北武汉有100多个项目明确宣布安排启动对应的大规模投资,媒体让我发表看法,我说在方向上是符合中央精神的。虽然还有不同意见,在网上看到也有朋友有怀疑,担心光讲投资会不会又来一个过度的冲动,规模经济方面会不会不讲效益,我看关键就是要有好的创新机制。

现在财政已经非常紧了,财政过紧日子的情况下要倒逼出一个更好机制:财政的钱是“招商引资”的引子钱,更多是要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本的投入。怎么来做呢?积极用PPP的模式,企业资金加上银行所能动用的存差,加上各个领域能够自主动用的资金力量,对应到支持结构优化的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再对接到产业升级的产业新城、产业新区的建设。

在这样一个新的机制里面,企业的加入非常关键,不仅是带来政府有限资金融资模式的创新,并且一定会带来管理模式的创新、治理模式的创新。企业的资金是在竞争中间挣的血汗钱,企业家参加PPP是自愿签字,如果有法规保证他的基本信心,他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一做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他要签这个字,等于给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做了多重的加码,这个机制创新一定要做好。所谓规范的PPP,就是法治化、专业化、阳光化,企业的加入是一个绩效提升的机制,和政府在一起形成伙伴关系,风险共担、优势互补、造福民众,提高经济增长的后劲。

刚才李主任也说到投资从微观角度看什么,我顺便说一下:投资可做的事情,比如在北京,俯视皆是。北京的公共交通网要改造发展,不加快发展叫什么现代化城市?现在荒唐的情况是,老百姓买机动车,3000多个号才能碰上一个,这是国际笑话了。纽约、东京机动车拥有率都比北京高,人家怎么不交通严重拥堵,人家怎么不限号限行?这就是不同的供给能力的天壤之别。

看到这个,北京市要下决心建四通八达密度足够的轨道交通网,而且要立体化。4号线、16号线已经是PPP了,未来的类似工程选项摆在眼前,作为有心者的企业家要考虑怎么满足现实的需要,抓住现在的风口。

跟轨道交通网相匹配的停车场停车位的建设,也有大量的需求,更多的应是立体停车位。我到最新的设计是一个车位可以放10辆车,地上、地下十层,从最高处、最低处调到地面开走,50秒之内,有企业家说他们已经有成功的解决方案。

对应到轨道交通网各个节点上必要的停车位、停车场,可看一下最典型的平安大街,两边那么窄,那是原来的设计错误。开通这么一个干道以后,两边没有停车位,两边的店铺嗷嗷叫,就是没有停车位,所以没有人气,繁荣不起来。

停车场、停车位一旦使用,就有现金流,天然就是一个PPP模式应用的机会,这些机会都在眼前。

另外一个,中央说的老旧小区改造是投资重点之一,人民美好生活要得到有效供给的对应。北京老旧小区覆盖的人口,可能是几百万的规模:四层、五层、六层建筑,十几年前、二十几年前建的时候,没有电梯,那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人说这个问题。现在不行了,实际上并不老旧,包括我所在的小区,当时进住的时候大家都很满意,现在却议论希望能够加装电梯。想一想,这个事情又是可以对接到PPP的,政府少量的钱进行补贴之后,可以带动一轮一轮的建设和百姓美好生活愿望的落地实现。

谁可以在加入竞争以后,提供合格的电梯产品、以及改建安装、运营维修服务这样的有效供给?这个路径是站在风口前面,谁能在投资方面做准了,抓住这一轮?北京如此,其他多少个中心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四层到六层,有的地方有七层、八层,一个楼门就是加装一个玻璃筒子式的设备,可能20万元就解决了。这个事情做起来,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份额摆在投资者、企业面前的例子之一。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类似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我觉得这方面中国的成长里面包含的机会太多了,看看有心人能不能乘势抓住类似的机遇,打出市场上的一片天地,在不确定性面前找到我们的确定性。

这算是我说的书生之见,请大家指正。


进入 贾康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宏观经济   扩大内需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994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贾康学术平台 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