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还原真实的普希金任重道远——短序
二、出于淤泥而不染——他的远祖和父母
三、外祖母功不可没——他的第一个俄文老师
四、皇村学校——一所贵族大学
五、放荡不羁多情种——他的恋人和私生子
六、普希金与沃龙佐夫——他的南俄“流放”真相
一、还原真实的普希金任重道远——短序
普希金是俄国伟大诗人。俄国人,无论男女老幼,大概没有人没读过他的诗。但是他的生平事迹,人们却若明若暗。1937年开始,苏联官方开始神化普希金,对他生平事迹的研究划定了框框。谁要突破框框,谁就要要付出惨重代价[1]:不仅在学术界受到歧视,研究成果难以发表,而且更有甚者,甚至为此而献出生命。[2]。即使苏联垮台以后,正统的普希金研究机构仍然坚持苏联时代的框框,而且俄国人,无论男女老少,没有人不喜欢普希金的诗的,在情感上也愿意接受神化普希金的做法,不愿意正视真实的史实。但是只有认识真实的普希金才能真正深刻地理解他的作品和创作道路。因此一些学者不畏艰难险阻,为让读者了解真实的普希金而进行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在俄国已引起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注意。
我的工作就是选择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中的精华告诉中国读者。为此,我已发表了几篇文章(《普希金与沙皇》《普希金之死前前后后》《普希金晚年悲剧》《普希金之死:史实与质疑》),这篇是对以前几篇的补充,把前几篇文章里没有提到、而中国读者需要知道的、跟普希金生平有关的一些史实做一介绍。
中国研究普希金长期受苏联影响,完全还原真实的普希金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我做的工作只是开头,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任重道远。
这里还应当说明的是,我介绍的大多是俄国学者所得出的结论。他们的每一个结论,都有很详尽的论述和令人信服的论据,有的是一篇论文,有的是一部专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根据我注释里提供的线索去阅读,乃至独立研究。
二、出于淤泥而不染——他的远祖和父母
普希金对自己的先祖是充满自豪感的,在诗文里不止一次提到过自己的先祖。然而我国读者却知之甚少,因此有必要加以简要介绍。
普希金出身于一个贵族世家。始祖拉特沙(Ратша的音译,这是一般写法;普希金在《我的族谱》里写作Рача,音译是拉恰)是伊戈尔·奥利戈维奇大公的家臣,负责管理基辅市,距今已六百年,因此普希金自称是出身于具有六百年历史的贵族世家。拉特沙第七代后裔格里戈里·亚历山大罗维奇绰号Пушка(大炮),因此其后代就姓Пушкин。祖父列夫·亚历山大罗维奇·普希金(1723-1790),曾任炮兵上校,近卫军上尉(相当于陆军中校),退休时为中校。普希金的父亲谢尔盖·利卧维奇·普希金先在军队服务,官至上尉,以少校衔退休。后到军需财务局任文职,官至七级财务官(待遇相当于陆军中校),他是普希金祖父跟第二任妻子所生,所以虽是贵族,但没有爵位——爵位由长子继承。
曾外祖父伊布拉姆·彼得罗维奇·汉尼拔(1696——1871),传统说法是埃塞俄比亚(阿比西尼亚帝国境内)一个领主的孩子(一说:汉尼拔不是黑人,而是西班牙的黑皮肤的塞法迪犹太人[3]),七岁时和弟弟一起被掳到君士坦丁堡,1705年被俄国萨瓦·拉古津斯基买下,带到俄国献给了彼得大帝(彼得大帝很喜欢搜集一些珍奇的东西)。他1705年7月下旬接受东正教洗礼,彼得大帝是他的教父,因此他的父名就叫彼得罗维奇,姓就叫彼得罗夫(1720年代末为了纪念古迦太基名将汉尼拔改姓汉尼拔)。一直跟在彼得大帝的身旁,彼得大帝征战,他也跟着征战,充当传令兵和秘书。1716年随彼得大帝出国,留在法国,进了一所工程学校,学习了一年半,便参加法军,在四国联盟战争中头部受伤,官至大尉。1723年回俄国,被任命为近卫军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团彼得大帝亲任连长的爆破连少尉工程师。1756年任俄军军事总工程师,1759年升任上将,1762年退休。因功勋卓著,被封多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就是其中之一。普希金很以他自豪,在诗里多次提到他,1827年还以他作题材着手写一部历史小说,没写完,书名就叫《彼得大帝的黑人》。
祖祖辈辈都是农奴主,父亲的祖传庄园是波尔金诺,母亲的祖传庄园是米海伊洛夫斯克。1830年5月6日,普希金跟冈恰罗娃订婚以后,父亲分给了他波尔金诺附近一个叫基斯捷尼约夫卡的村子,有200个农奴。因此自己也成了农奴主。
他虽然出生在农奴主家庭,而且自己的生活也靠农奴养活,但是他反对农奴制,1819年就写出了《农村》一诗,描写了农奴的悲惨处境。
三、外祖母功不可没——他的第一个俄文老师
正统的普希金研究专家过去一提到普希金喜爱俄文,喜爱俄国民间文学,就离不开乳母阿琳娜·洛吉诺夫娜,绝口不提他的外祖母玛丽亚·阿列克谢耶夫娜·汉尼拔(1745-1818)。她是普希金曾祖父的女儿嫁给普希金的外祖父。1811年以前住在莫斯科市内和莫斯科郊区的扎哈罗沃庄园,普希金小时候经常到她家。后来她还住在女儿家,帮着女儿料理家务。当时人扬科娃回忆说:“普希金一家日子过得快活开心,真情坦率。家里的事情大部分由汉尼拔老太太主持。她是个很聪明能干、深明事理的女人。她像母亲一样关怀心爱的外孙。家里日常都讲法语,但是她却讲俄语,她也教普希金讲俄语,她是普希金的第一个俄语老师。普希金非常爱听她讲彼得大帝黑人以及她的祖父勒热夫斯基(ЮрийАлексеевичРжевский,1674—1729)接待彼得大帝的故事,讲不久前的往事……”[4]
普希金在皇村学校读初年级的时候,外祖母常用俄文给外孙写信,信的用词造句异常优美,使精通俄文的普希金的同学杰尔维格赞叹不已。杰尔维格回忆说:“毫无疑问,她是未来诗人的第一位老师……她教会了他读俄文写俄文。”后来(1817-1818年间)还对年轻诗人讲过俄国伟大剧作家冯维静和她看讽刺喜剧《纨绔子弟》初演的盛况,她说:“剧院人山人海——普罗斯塔科夫们和斯科京宁们(都是剧中人物——引者)进城担任公职的子孙们都来看剧,因此他们看到了自己的知近朋友和家人……”
19世纪中叶,普希金研究专家巴尔捷涅夫记录了普希金的妹妹奥莉加的口述,“诗人的外祖母玛丽亚·阿列克谢耶夫娜·汉尼拔喜欢回忆老事,普希金听她讲过家族的许多传说——这些传说后来受到他非常珍视。她常讲著名的彼得大帝黑人及其亲属和她和丈夫的祖先的故事。例如,我们知道她爱讲她的外祖父勒热夫斯基接待彼得大帝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皇上常常随随便便地到勒热夫斯基家里来。有一次来吃午饭。餐桌上端上了皇上爱吃的用发面饼包成的大包子。可是皇上不知为什么没有吃,撤下去了。第二天,勒热夫斯基吩咐把大包子给自己端来,他一看吓坏了——原来包子里放了一些蟑螂当葡萄干。彼得大帝看到这些昆虫感到无法形容的噁心。勒热夫斯基的仇敌买通了厨师玩这个把戏,是想让皇上的宠臣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5]勒热夫斯基家的一些细节后来在普希金的小说《彼得大帝的黑人》里有所描写。
普希金的乳母阿琳娜·洛吉诺夫娜,本是他的外祖母玛丽亚·阿列克谢耶夫娜·汉尼拔家的仆人,给普希金的母亲当过乳母,是玛丽亚·阿列克谢耶夫娜·汉尼拔选派她去给普希金当乳母的。
四、皇村学校——一所贵族大学
普希金能成为伟大诗人,个人的天赋固然很重要,但是个人的天赋没有适宜的客观条件也是得不到发展的,其结果也只能是“泯然众人矣”。对普希金来说,适宜的客观条件里家庭环境固然重要,但是他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可能更重要。然而长期以来,人们谈到普希金成长时却只只提家庭环境,不提皇村学校。其实,普希金的政治观点和写诗技艺都是在皇村学校养成的——他的第一首诗也是在皇村学校写的。因此这里要简要谈谈皇村学校。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登基以后,采取一系列自由主义的措施推行改革。1810年,他指示其亲信、主张改革的教育大臣斯佩兰斯基起草创建一所培养开明的治国精英的高等学校的方案。1811年,亚历山大一世批准这个方案,成立了皇村学校。校舍定在彼得堡附近的沙皇夏宫所在地皇村。学校取名Царскосельский лицей(皇村学校)。лицей这个词来自古希腊文Λύκειον,本意是雅典郊区的一个地名,苏格拉底和亚理斯多德曾在那里讲学的地方。取这样一个名字,就表示这不是一般学校,是以培养贵族子弟成为治国栋梁为宗旨的贵族大学。
规定学制6年,分前后两期,前期3年为预备班,授中学课程;后期3年为高级班,授大学课程。毕业后根据成绩可获得9至14级官衔。
设以下课程:
1思想类课程(神学,伦理学,法学,政治经济学)。
2.语文类课程(俄文、拉丁文、法文、德文;文学和语言,雄辩术)。
3.历史类课程(俄国史、世界史、自然地理)。
4.数理类课程(数学、物理学基础和环宇概况,数量地理学,统计学)。
5.美术和体育类课程(书法,绘画,跳舞,击剑,骑马,游泳)。
第一届招生30人(其中一人后来病退),全是从十一二岁的贵族子弟中选拔的。学生一律住宿,每人一个房间,有舍监和家庭教师照料他们。亚历山大一世本想让他的两个弟弟——尼古拉和米哈伊尔也来就读,因皇太后反对只好作罢。
普希金之所以能入选,有学者说因为他的伯父瓦西里·普希金是著名诗人,跟学校创办人教育大臣斯佩兰斯基认识。[6]
普希金学习的时候学校有教授9人。教授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天赋和才能,力求因材施教,开发每个人的特长。学校禁止体罚,自由气氛浓厚。教授讲课不用灌输方式,力求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讨论问题无禁区,任何问题都可以讨论。
教授里面对普希金影响最大的是教法学的库尼岑教授。据学者研究,普希金写《自由颂》就受了他讲受的自然法的影响。反对农奴制也是受他的影响。普希金对他是心怀感激的,他在1825年写的《10月19日》早期版里写道:
心意和美酒献给库尼岑!
他塑造我们,培育我们火热的心,
我们一生的基石是他奠定,
也是他点燃了我们心灵的明灯。
普希金写诗天赋之所以能得到发展,应该归功皇村学校浓厚的写诗气氛。俄国学者说,学生只要不懒,几乎所有人都写诗。学生中间杰利维格、屈谢尔贝克尔、普申、伊利切夫斯基、科尔萨科夫都写诗。诗可以作为文学课的学习成绩。普希金的《皇村回忆》就是俄国文学教授加利奇建议作为文学课考试在初级班升高级班的考场上朗诵的。文学课毕业考试,普希金也是朗诵的诗(《无信仰》。)当时学生还出版许多刊物,为学生发表诗歌、散文、文学批评和政治论文提供了良好园地。
1817年5月毕业考试,普希金各科成绩总分排26名(全班29人),只有俄国文学、法国文学和击剑得高分。[7]
五、放荡不羁多情种——他的恋人和私生子
普希金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爱情诗。这些爱情诗并不是向壁虚构,无病呻吟。每一首都有具体的爱恋对象。他自己说过,不爱就写不出诗来。
普希金性成熟很早。14岁时就迷恋上了B.B.托尔斯泰伯爵家的女农奴演员纳塔利娅,写了普希金全集搜集的第一首诗《致纳塔利娅》。在校学习期间他给不同的爱恋对象写了不少爱情诗。1815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皇后伊丽莎白参加皇村学校初级班升高级班考试,被普希金看到了,也成了他很长时期的暗恋对象。难怪皇村学校校长严厉批评12岁的普希金读了太多的法国色情文学作品。
他风流成性,放荡不羁,几乎见到美女就爱,甚至有时同时爱两个。例如在奥德萨时他就同时追求过两个美女:一个是奥德萨巨商拉兹尼奇的夫人阿马利娅和新俄罗斯边疆区总督沃龙佐夫的夫人伊丽莎白。[8]
那么,他一生爱恋过多少女性呢?
他自己说过两次。一次就是1829年应乌沙科夫家的两位小姐的请求,把他爱恋过的女性写在其中之一(伊麗莎白)的纪念册上。他一共罗列了37个女性名字。这个名单被后世学者命名为《唐璜的名单》[9]。学者普遍认为这份名单不全。另一次就是他1830年4月(不晚于28日)给维亚捷姆斯基夫人的信。他在这封信里说,他跟纳塔利娅结婚已成定局,而且在括号里说这是他追求过的113个女人。他婚后还追逐过七个女性。加在一起,一共120个。
这120个中间,绝大多数为单恋,真正得到回应的不多,发生性关系的更少,但也有几个,甚至生了孩子。普希金自己也承认有私生子。1828年,他对Б.М.费奥多罗夫说过:“我没有结婚生子,有的全是私生子。”
这里举几个跟他生了孩子的情人。
1.安热莉卡·坚比茨卡娅,波兰美女,是彼得堡大棚马戏团售票员,1817-1818年间被普希金爱上,1819年春,生下一子。普希金托他的朋友小拉耶夫斯基将军安置。小拉耶夫斯基将军派心腹管家法国人富尼埃带到其波尔塔瓦庄园抚养。那里随团神父履行了应有的洗礼程序,签发了出生证。教父是小拉耶夫斯基将军的副官杜贝尔特。杜贝尔特的名字叫列昂季,这孩子就取名列昂季;没有姓,就随母亲姓坚比茨基。列昂季·坚比茨基跟富尼埃学会了法文,给老拉耶夫斯基将军读法文诗文,老将军死后,其遗孀回到庄园,普希金的私生子列昂季·坚比茨基跟老将军遗孀的一个表姐妹(娘家姓博罗兹金娜)有染,生了一个孩子——也是私生子,送到一个可靠的不酗酒的姓布龙施泰因的犹太人家里抚养,因此就叫达维德·列昂季耶维奇·布龙施泰因。达维德生了两儿一女,二儿子叫列夫·列昂季耶维奇·布龙施泰因,参加俄国共产党革命后,改姓托洛斯基。普希金的诗人气质和神经性震颤、休克在托洛斯基身上都有所表现,这从另一方面证明了他是普希金的后裔。十月革命后,崩得(波兰和俄罗斯犹太工人联合会简称音译)成员受到迫害,寻求托洛斯基保护时,托洛斯基回答说:“回去告诉派你们来的人,我不是犹太人!”这间接证明他在犹太人家里是寄养的。[10]
2.叶卡捷琳娜·拉耶夫斯卡娅,是拉耶夫斯基将军的长女,十二月党起义参加者叶尔莫洛夫将军的妻子。普希金流放南俄时,跟叶尔莫洛夫将军夫妇过从甚密。叶卡捷琳娜·拉耶夫斯卡娅曾教过普希金英文。她跟普希金生了一个男孩。这孩子被送到基什尼奥夫一个姓格尔申宗的犹太人家里抚养。叶卡捷琳娜·拉耶夫斯卡娅和普希金都极力掩盖这件事,但是总有蛛丝马迹可寻。学者根据种种蛛丝马迹终于研究清楚,并且指出,著名学者米哈伊尔·格尔申宗就是这次婚外恋私生子的孙子,即普希金的曾孙。[11]
3.奥莉加·卡拉什尼科娃(1805/1806-1840年以后)。普希金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流放期间,并不像我们知道的那样,只有老乳母陪伴他。在父亲带领母亲和兄弟妹妹迁离以后,他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农奴姑娘作情妇。这个农奴姑娘叫奥莉加,父名米哈伊洛夫娜,姓卡拉什尼科娃,出嫁后改姓克柳恰廖娃,父亲是普希金家的农奴,她是普希金家的丫鬟,跟普希金家的其他农奴姑娘一样,每天在阿琳娜·洛吉诺夫娜的房间里作纺线刺绣等女红,她很漂亮。阿琳娜·罗季奥诺夫娜的房间的门正对着普希金房间的门,普希金经常看到她,日久生情。学者推测,他们发生关系的时间是1924年12月,持续了一年半。1825年1月,奥莉加的父亲米哈伊拉被任命为普希金父亲和伯父的波尔金诺庄园的事实管家,经常到那里去,1826年春,米哈伊拉决定全家搬过去。这时,奥莉加告诉了普希金说她怀孕了。普希金给他的朋友维亚泽姆斯基写了一封信给她,让她路过莫斯科时拿着去见维亚泽姆斯基,普希金在信里请他年长的朋友把她留在莫斯科,直到她分娩为止,如果生的是男孩,建议送到维亚泽姆斯基在莫斯科近郊的奥斯塔菲耶沃庄园去寄养,他不愿意孩子被送到孤儿院去。维亚泽姆斯基没有按他的请求办,说在父亲不知情的情况下留下其女儿没有法律根据,建议他写信给奥莉加的父亲说明情况,把奥莉加和未来孩子委托其父亲照管,等他能够当家作主时再根据照管的好坏决定奖惩。他按照维亚泽姆斯基的建议办了。奥莉加有父亲照管,生下一个男孩,两个月死了。奥莉加后来要嫁给十四等文官克柳恰廖夫,因为农奴身份遇到了麻烦,普希金取得母亲同意给他们一家办了农奴释放证。后来普希金对奥莉加一家仍然多方关照。奥莉加的父亲米哈伊拉被普希金的父亲免去管家职务以后,普希金让他管理属于自己的基斯捷尼奥沃村,允许他们全家住在波尔金诺;1934年普希金掌管全部家业以后,春天就任命奥莉加的哥哥瓦西里作波尔金诺的总管。奥莉加夫妇经济上遇到困难也经常找普希金帮忙。有据可查,普希金曾接济过她两次钱。被普希金的父亲任命取代奥莉加父亲担任波尔金诺总管的佩尼科夫斯基向普希金的父亲报告说,普希金肯为奥莉加做任何事情。[12]
跟普希金婚外生子的女人,据学者研究,还有几个,但我看证据不足,就不列出来了。
现在我们知道的有据可查的普希金私生子的后裔,著名的有:除了上文提到的托洛茨基、米哈伊尔·格尔申宗以外,还有著名作家西蒙诺夫和拉齐斯——这是他们自己承认的。[13]
普希金放荡不羁,爱情不专一,不是美德;可是他却因此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表现恋爱过程中的暗恋、热恋、嫉妒、离别、思念、重逢、失恋等种种感受的优美的爱情诗。
六、普希金与沃龙佐夫——他的南俄“流放”真相
过去一直认为沙皇决定把他派到基什尼奥夫南俄移民监护委员会任职是流放。事实情况并非如此。普希金走的时候,外交大臣卡波季斯第亚斯伯爵写了一封信[14]要他转交英佐夫将军。这封信是经过沙皇审批的,因此也代表沙皇的意思。从这封信里可以看出,原来卡波季斯第亚斯伯爵和沙皇都希望他的未来上司英佐夫将军能给他有益的影响并证实他确有改过自新的诚意,然后把他早些调回外交部。在这封信里,卡波季斯第亚斯伯爵详细介绍了普希金的主要情况之后,说:
“但是卡拉姆津先生和茹科夫斯基先生获悉青年诗人面临的危险,规劝他,使他承认了自己的迷误,并郑重承诺永远弃绝这些迷误思想。
“普希金好像已经改过自新了,如果相信他的言论和承诺的话。而他的这两位保护人认为,他的忏悔是真诚的,但是他们认为使他离开彼得堡一段时间,给他些事情做,使他身处良好的模范人物中间,可以把他造就成国家极好的公仆,起码能使他成为一流作家。
“为了回应他们的恳求,皇上授权给我给年轻的普希金放假,推荐给您。他暂时归您调遣,将军,作为编外人员在您的办公厅工作。他的命运取决于您良言规劝的成效。请给他良言规劝。他涉世不深,请予开导,反复告诉他:好的才智没有好的心灵,其结果会酿成大祸;太多的例子使我们深信:一些天赋极高的人,没有在宗教和道德里寻求预防危险倾向的措施,结果就造成了自己和同胞的不幸。
“普希金先生好像愿意在外交领域发展,而且是从进入外交部开始。我非常希望在自己身边给他一个职位,但是他要得到这种恩典,只有通过你的熏陶,而且等你说他当之无愧的时候。
“这种委托出乎您的意料。如果这使您感到是负担的话,那只能怨您自己赢得的好名声。”[15]
英佐夫将军对普希金爱护得无微不至。普希金并没有被感化,仍然我行我素。普希金在基什尼奥夫两年半期间,仅因争吵而导致的决斗,就有七次,其中五次被朋友和英佐夫将军制止,真正决斗两次。普希金想到奥德萨去,英佐夫将军不放,短期也不放,担心“自由主义的”奥德萨社会对普希金产生有害影响。根据普希金的请求,经过阿·伊·屠格涅夫和维亚捷姆斯基努力斡旋,卡尔·内斯尔罗德(继任外交大臣)终于同意把普希金调到奥德萨。这样,普希金就归沃龙佐夫直接管辖,成了他的下属。普希金依然故我。1824年5月,沃龙佐夫派他到赫尔松、伊丽莎白格勒、亚历山德里亚三县去调查灭蝗进展情况,不仅要到县政府了解,而且要到蝗灾严重的地方去实地考察。他感到不快。据学者按路程估算,完成这项任务至少需要一个月,他去了顶多五天就回来了,而且也没有提出书面汇报。反而写了一首诗交给了办公厅(实际上,他哪儿也没有去,是在列夫·多布罗沃利斯基家里庆祝自己的生日)。
普希金不仅玩忽职守,而且还在1823年冬-1824年追逐沃龙佐夫的夫人。有学者认为,他跟沃龙佐夫夫人还有个私生子。但有学者认为不可能,认为这私生子的父亲是拉耶夫斯基(沃龙佐夫的副官)。但不管怎么说,他追逐沃龙佐夫夫人是事实。更有甚者,他还背后说沃龙佐夫的坏话,写诗讽刺沃龙佐夫。有一首诗流传下来,现摘译如下:
半拉贵族,半拉商人,
半拉智者,半拉文盲;
半拉坏蛋,可是成为
十足坏蛋,大有希望。
这首诗,以手抄本流传。普希金1824年10月在给维亚泽姆斯基的信里改成:
半拉英雄,半拉文盲,
而且还是个半拉坏蛋!…
不过这半拉坏蛋大有希望
最后成为一个十足坏蛋。
沃龙佐夫出身俄国古老的贵族世家。父亲是俄国驻英大使,他从小跟随父亲在英国受了极好的教育,精通英文、德文、法文,能阅读意大利文和拉丁文古罗马时代经典着作,据说几乎能阅读欧洲所有语文的书。他爱书成癖,搜购欧洲各种语文的书籍,加上父亲和伯父传给他的藏书,他逝世时家里有藏书三万册。因此,普希金说他是个“半拉贵族”、“半拉文盲”是违背史实的。
他从低级军官开始戎马生涯,作战勇敢。博罗金诺战役,他率领的一个精锐师四千人只剩下三百人,他自己也身负重伤,回莫斯科郊区自己的庄园养伤,在自己的庄园安德烈夫斯科耶村自费建立了一所军医院供300名士兵和30名军住院治疗。他的英勇事迹当时曾受到着名诗人茹科夫斯基在其《军营里的歌手》里大力歌颂。因此,普希金说他是个“半拉英雄”也不符合事实。
战胜拿破仑以后,他统帅俄国占领军的一个军,部队撤回俄国时,他为了不使人诟病俄军的声誉,下令查清军中官兵欠的债务,自费替官兵还清,总额达一百万法郎。他任新俄罗斯边疆区总督以后,不仅采取一系列行政措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而且还自掏腰包从法国、西班牙和莱茵河两岸购进葡萄秧苗免费供给克里米亚农民种植,还从西班牙和萨克森购进良种绵羊和羊毛分拣机给当地居民发展绵羊养殖业。而且沃龙佐夫写信给彼得堡,希望把普希金调离,认为离开南俄更有利于普希金的思想转变;从发现的他给彼得堡的信里看不到他讲过不利于普希金的坏话(见下文)。因此,普希金说他个“半拉坏蛋”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十二月党人巴萨尔金在奥德萨见过普希金。他在回忆录里说:“……我不喜欢他的为人:他有些爱决斗,suffisance(自负),喜欢讥刺嘲笑别人”。
普希金为什么那么恨沃龙佐夫呢?
从他给朋友的信里可以看到答案。
他在给阿·伊·屠格涅夫的信里说:“沃龙佐夫把我看成一个十级小官,可我呢,对自己却另有看法。”
给别斯图热夫的信里说:“我们的天才们是高尚的,独立的。从杰尔查文开始,谄媚的声音就沉寂了。我国作家都是出身社会的高贵阶层:我们不愿意接受身份相等的人批护。卑鄙小人沃龙佐夫不明白这一点,他以为,俄国诗人会带着献诗或颂歌在他的前厅求见,可是俄国诗人却要求他尊敬他这个具有六百年历史的贵族。”
沃龙佐夫给彼得堡高层写的信有五封是关于普希金的,其中重要的有以下三封。从这些信里可以看出沃龙佐夫对普希金的看法和态度并不像普希金想象的那样。
第一封信。1824年3月6日,沃龙佐夫给曾任皇上的侍从将军的基谢廖夫写信,抱怨没有把他晋升为步兵上将不公平;有些人说他作一些决定时受到亚历山大·拉耶夫斯基(沃龙佐夫的副官)和普希金的影响,他进行辩驳。谈到普希金时,他说:“至于普希金,我跟他两星期说不了四个詞;他怕我,因为他极其清楚地知道我一听到关于他的坏的传闻,会马上把他调离此地,那时就没有人愿意接受他这个负担了;我完全相信他的行为比以前好得多,谈吐也比以前在慈祥的英佐夫将军那里时克制得多——英佐夫将军喜欢跟他辩论,想用逻辑推理改变他,后来还允许他一个人去奥德萨住,而自己却住在基什尼约夫。根据我从古里耶夫(奥德萨市长)、卡兹纳切耶夫(沃龙佐夫的办公厅主任)和警察局了解到的情况,他现在很理智,很克制;否则,我早把他调离了,我个人也会高兴,因为我不喜欢他的做派,也不那末崇拜他的天才;不经常用功增进自己的学识是不能成为真正诗人的——而他的学识是不足的。”[16]
第二封信。1824年3月24日,沃龙佐夫给时任外交大臣的卡尔·内斯尔罗德的信:
“伯爵,阁下知道年轻的普希金不久前拿着信被派到英佐夫将军身边的原因。
“我到此地以后,英佐夫将军就把他交給我管辖。从此他就一直住在奥德萨,此前他就住在奥德萨,虽然英佐夫将军住在基什尼约夫。
“普希金没有什么可使我向您抱怨的,相反,他比从前收敛多了;这个不无天才的年轻人,其缺点多半不是由智慧而是由心灵产生的;為了他好,我希望他离开奥德萨。普希金的主要缺点是爱好虚荣。他在此地度过洗海澡季节,已有许多人阿谀奉承他,赞扬他的作品;这会支撑他思想里的有害迷误,使他晕头转向,以为自己真是一个杰出的作家,而实际上他不过是不甚受尊敬的楷模(拜伦勋爵)的蹩脚模仿者。
“这种情况使他远不能认真研究伟大的经典诗人,而这些伟大诗人是能够给他的不可否认的天才以良好的影响使他随着时间推移成为真正作家的。
“使他远离此地是对他最好的效劳。我不认为,他在英佐夫将军那里工作会有什么好结果,因为即使他离开奥德萨,基什尼约夫离此地很近,并不妨碍那些阿谀奉承者去找他,而且在那里他也可以找到一些年轻贵族和希腊人形成一个恶劣群体。
“基于上述理由,请阁下将这种情况奏闻皇上,请他就此事作出决定。如果普希金住在其他省,他会遇到更多的人鼓励他用功学习,而且可以避开这里的危险社会。
“伯爵,我再重复一遍,我这么请求完全是为了他好,请不要把我的请求做有害于普希金的理解;我完全相信,只有赞同我的意见,才能使他得到培育其正在生长的天才的更多可能,同时并能使他远离阿谀奉承,不接触迷误和危险思想。”[17]
第三封信。1852年3月24日,他给基谢廖夫又写了一封信,他说:“?6?8?6?8我跟此地关爱普希金的人士谈过;谈话结果,我将写信给卡尔·内斯尔罗德,请他把普希金调到别处去。这里有太多的人迎合他的虚荣心,用蠢话鼓励他,对他为害甚多。夏天这里人将更多,普希金不仅不会用功学习,反而将更会陷于歧途。因为我对普希金除了懒散没有什么可指责的,我要给他写一份好鉴定寄给卡尔·内斯尔罗德,请他善待普希金。但是为普希金本人着想,我认为他不留在奥德萨更好。”[18]
普希金感到上层对他不满,提出辞职回米哈伊洛夫斯克,沃龙佐夫接受辞呈,并转给彼得堡。
7月11日,卡尔·内斯尔罗德回信,传达了亚历山大一世的决定,说亚历山大一世综合各种情况,其中包括警察局截获的广为流传的他给维亚捷姆斯基谈无神论的信,认为他受有害思想的毒害甚深,“因此,为了绳之以法,皇上命令我从外交部开除他以惩处他的恶劣行为;而且皇上不同意放任他完全不受监视,理由是他无疑会利用自己的独立地位更加放肆地宣扬他坚持的那些有害思想,结果会迫使官长对他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为了避免这样的后果,皇上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仅限于让他辞职,必须使他回到普斯科夫省父母的庄园受到当地长官的监视。”[19]
关于普希金在南俄的问题,一共有8份公函,其中5封是沃龙佐夫写的(两封是写给基谢廖夫的,3封是写给卡尔·内斯尔罗德的),另外3封是卡尔·内斯尔罗德写给沃龙佐夫的。从这些信里,看不出沃龙佐夫报告过普希金的行为问题,特别是政治思想问题。因此可以相信他建议调离奥德萨的确是为了诗人本人的利益。后来事件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1.普希金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流放时期创作水平有显著提高;2.十二月党人起义的骨干随后都到了奥德萨——后来十二月党起义失败,他们有的被被判绞刑,有的被判流放西伯利亚。普希金及时离开,避免了卷入这一悲剧事件——假如卷进去,起码会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综上所述,普希金被流放到米哈伊洛夫斯克,完全因为他本身的原因,跟沃龙佐夫没有丝毫关系。《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受苏联影响,说是因为受到沃龙佐夫的诬陷才被流放到米哈伊洛夫斯克,完全是不实之词。
注释:
[1]Козаровецкий,Владимир.Судьбапушкиниста(https://www.litres.ru/aleksandr-lacis/pochemu-plakal-pushkin/chitat-onlayn/)
[2]АлександрЛАЦИС.Из-зачегопогибалипушкинисты(http://telegrafua.com/world/14180/)
[3]同上
[4]МарияАлексеевнаГаннибал(http://hrono.ru/biograf/bio_g/gannibal_ma.php)
[5]ЮрийАлексеевичРжевский(1719-1729)http://нижнийновгород.рф/Gorod/Istoriya/YUriy-Alekseevich-Rzhevskiy-1719-1729
[6]А.С.Пушкин.Малоизвестныефактыизжизничеловека,которогознаютвсе
(https://ria.ru/20120606/666710071.html)
[7]同上
[8].https://ru.wikipedia.org/wiki/Ризнич,_Амалия)
[9]ДонжуанскийсписокПушкинавпортретах,http://izbrannoe.com/news/lyudi/donzhuanskiy-spisok-pushkina-v-portretakh/
[10]Козаровецкий,Владимир.«УТАЕННАЯЛЮБОВЬ»ПУШКИНА
http://naarapa.narod.ru/03.htm
[11]Козаровецкий,Владимир.ТайнаПушкина.«Дипломрогононосца»идругиемистификации(https://www.litmir.me/br/?b=210656&p=21)
[12]https://ru.wikipedia.org/wiki//Калашникова_Ольга_Михайловна
[13]关于拉齐斯和西蒙诺夫是普希金私生子的后裔,参阅В.Козаровецкий.Судьбапушкиниста(https://www.litres.ru/aleksandr-lacis/pochemu-plakal-pushkin/chitat-onlayn/)
[14]1886年波利瓦诺夫在外交部的档案里发现了当时的外交大臣爱奥尼斯·安东尼欧斯·卡波季斯第亚斯伯爵(希腊语:Κόμης Ιωάννης Αντώνιος Καποδίστριας,拉丁化:KomisIoannisAntoniosKapodistrias,俄语:графИоаннКаподистрия)给英佐夫将军的信并于1887年1月公布在《俄罗斯往事》上。
[15]转引Ю.А.Коробьин.ПушкиниВоронцов.http://www.domarchive.ru/reading-room/korobin_art/4281
[16]同上
[17]同上
[18]同上。
[19]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