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高义:对中美关系40年的思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867 次 更新时间:2019-05-26 09:31

进入专题: 中美关系  

傅高义 (进入专栏)  

我今天谈这个题目是为了交换意见。我觉得有些话题值得好好谈一谈。我有两个责任:第一个责任是值此中美建交40周年——我认为40年非常成功——有必要予以充分肯定, 这是第一个题目。第二个题目, 我觉得我们有责任, 因为今天中美关系非常紧张, 我想利用我的经验, 基于我作为一个美国人, 探讨一下为什么这种紧张会出现并持续存在。很多在波士顿、纽约长大的美国学者不太支持特朗普总统, 我是在美国中西部长大的, 那里支持特朗普的朋友不少。很多哈佛大学教授没有这样的朋友, 我是有的。所以, 我想谈谈他们支持特朗普的情况, 对此我是有发言权的, 至少我是这么感觉的。


先谈中美关系40年的历史。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73年, 是参加一个自然科学代表团来到这里。当时研究中国问题的美国人是没有机会来中国的。我开始研究中国是在1961年, 十二年后有机会来到中国, 非常难得。再往前推两年, 1971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 我们学中文的人都非常高兴, 觉得中国是大国, 我们两个国家应该建立某种关系。但那时中国与美国尚未建交, 这在20世纪的世界形势下是很不正常的事情。两个大国应该有接触。所以, 我们应该感谢那些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人们。


1979年中美建交为什么是非常成功的?这是因为, 第一, 中美两国的领导人思想很开放。大家都知道, 我研究过邓小平。2000年退休后, 我觉得应该集中精力承担起向美国人介绍东亚这个最重要的责任, 其中中国尤为重要。而要了解中国最主流的思想、最主流的文化, 最直接的途径就是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 研究邓小平和邓小平时代。所以, 我花了10年的时间来做这个工作。我一直认为邓小平是了不起的, 在专门研究了他10年后, 更是觉得他的伟大。他是20世纪对改变世界历史做出了最大贡献的人。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 有深厚的文化传统, 但鸦片战争后一百多年, 现代化一直没有成功。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主政, 开始现代化建设, 中国才开始发生巨大的改变, 这很不简单。邓小平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我认为第一是因为他的背景特殊。作为一个领导人, 邓小平的个人经验非常丰富。年轻的时候曾在法国待了5年, 了解西方;后又在苏联待了1年, 其时苏联正推行新政策, 共产党领导市场经济。当然, 后来斯大林的政策有了改变, 但他无疑是见识过市场经济的。从苏联回来后, 他参加了革命工作。20多年来, 他深知中国的贫穷, 了解中国的实际。因为参加过长征, 参与领导中国革命, 知道怎么组织工作, 怎么说服老百姓, 所以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此外, 他有领导军队的经验, 在军队也有非常好的基础。1949年, 他到西南局领导地方的工作, 所以很了解和熟悉地方的实际情况。1952年回北京后, 他对全国范围内与党有关的事情就更有了全盘的掌握, 和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彼此了解, 十分熟悉。特别是1973年到1976年周恩来病重期间, 他有机会领导外交工作, 这使他跟外国领导人也常打交道, 和日本人更是特别熟, 因为日本与中国1972年关系就正常化了。所以, 他可以很方便地了解日本的情况。1978年以后, 他致力于同日本改善关系。1979年1月, 中国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这与他的决策分不开。所以我认为他是一个特别有远见的领导人。


而就美国方面来说, 当时的领导人虽然经验没有邓小平这么丰富, 但是“二战”以后的这些人觉得应该努力避免战争。不仅是美国, 全世界所有国家都有责任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方式, 帮助世界变得更好, 所以要有个世界性组织来促进世界和平, 这是他们的思想——很可惜, 现在美国的领导人不如那个时代的领导人——所以, 当1979年美中建交后, 美国很想支持中国的经济发展, 也很欢迎中国人来美国。有的中国人说, 美国想遏制中国, 我承认, 现在华盛顿对中国的看法的确不好, 但美国有35万中国留学生, 那是遏制吗?不是!所以, 我想美国的主流思想是跟中国关系友好。


中美40年的交往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从鸦片战争到1978年, 中国一直在努力实现现代化, 但在最近40年, 现代化才取得很大的成就, 为什么?我谈一下个人的体会。如前所说, 1973年我有机会参加美国第一个科学代表团来到中国, 访问了北京、无锡、苏州、上海。我认为恢复工作后的邓小平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就是重视教育, 恢复高考, 恢复大学。另外, 当时中国还非常落后——当然, 现在的情况好了很多, 变化很大——1993年到1995年, 我曾经在政府部门 (国家情报理事会) 工作, 我的同事约瑟夫·奈是当时的主管, 他让我负责东亚一块, 这使我有机会来中国。1996年, 我带一批学者访问了中国的一些大学。我认为世界很小, 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密切, 应该想办法合作, 进而建立良好的关系。所以, 20世纪90年代, 在我领导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时, 就想邀请中国领导人来访。当时, 我邀请了江泽民主席来哈佛演讲, 哈佛反对的人不少, 但江泽民主席接受了我们的邀请。我们给他介绍哈佛, 鉴于当时安全问题非常严重, 所以人们集中在一个房间。利用这个机会, 我请很多哈佛的教授参与座谈, 以便他们能直接了解中国。江泽民主席谈了一个小时, 谈了中美关系的历史, 也回答了一些问题, 我认为他讲得很不错。我也见过朱镕基总理。我有机会见了一些中国领导人。但很遗憾, 虽然我写了邓小平, 就是没有机会见到他本人。总的来说, 40年来, 美中关系发展得很好。当然, 这对中国的发展有利, 对美国的发展也很有利。还有, 很多年来, 国际关系普遍信奉合作, 这对美中两国来说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40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总体而言的确很好, 那后来为什么会出现问题?我想谈两点:一是为什么这次大选会有这么多美国人支持特朗普?我想原因之一是有不少美国人、特别是中西部的美国人找不到工作, 他们认为高层人员不够支持他们。他们现在的经济状况很不好, 本来在一个工厂工作, 现在不仅仅有外贸的问题, 还有机械的发展、技术的发展, 不需要这么多工人了, 所以他们没了工作。原因之二是许多产业交予海外, 先在日本, 后来在中国, 无法增加国内的就业, 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失业。但在华盛顿和纽约的高层却没有想办法, 也未制定好的制度来促进就业, 把他们的工作落实好, 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当然还有黑人的问题。美国现在的意识形态, 是体认到“二战”以前不给黑人平等的机会, 相反却让他们做一些粗劣的工作是错误的。所以, 后来非常注意向他们提供好的机会, 包括为他们在大学设置特别的奖学金。美国知识分子都认为这是好事。但是, 如果你是中西部白人的话, 看着自己的孩子不能上大学, 机会常常给了黑人, 就会非常不满。这是支持特朗普的一部分白人的普遍心态。还有, 沿海地区通常收入高, 有钱的人非常有钱, 但广大的中西部和其他地方的普通老百姓收入就非常低, 也没享受到好的医疗制度。他们要是生病的话, 会花费不少。由于没有好的制度, 华盛顿和纽约的高层普遍缺少民众支持, 这些都构成了支持特朗普的民意基础。


但是很可惜, 我们的总统没有政府工作的经验, 也不懂得依靠专家, 甚至不需要他们的帮助, 所以他现在做得不尽理想。他本来是商人, 擅长讨价还价, 这是他的基本思想, 这种思想显然是不系统不全面的, 也不是国家层面的。我认为他的政策有很多缺点。那么, 支持特朗普的人为什么还这么多?在媒体方面, 以前右派、左派都看一样的报纸, 或看同一个频道的电视节目, 现在技术发展, 可以看报纸, 也可以看其他的媒体, 人人选择自己偏好的信息, 所以, 统一思想就变得非常不容易。或者可以说, 现在的政治是日趋复杂化了, 以至产生了各种极端的看法。“二战”以后美国的领导人——我是那一代的人——都觉得和平可贵, 为了和平, 需要合作。当时国会中的民主党也好, 共和党也好, 都是愿意合作的。为了国家, 为了一个更好的世界, 他们相信合作最为有利。现在, 他们变得都只会考虑自己的事情了。我想情况就是这样的。美国现在的情况比较复杂。可以说, 美国现在的确有问题, 但美国也有优势, 那些能干的人还在, 好的大学还在, 政府里踏实工作的人也有。只是这届政府里有些片面的、奇怪的看法。它使得美国国内的情况变得复杂而不太理想了。


最后谈谈为什么美国对中国有这样的看法。本来, 美国的商人团体非常支持中美交往, 觉得中美关系非常重要。但是, 现在他们认为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公平对待方面还不够, 所以有一些异议。以前支持中美关系友好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团体是学者。美国学者希望和中国人合作, 现在有些美国学者也在与中国人合作, 但他们认为在中国做研究没有以前容易, 有抱怨。以上两方面的情况, 被美国国内有些政治家利用, 从而发表一些言论,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美关系。以上所述, 大致是我对中美关系现状的一些观察。


作者简介: 傅高义, 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教授。


进入 傅高义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美关系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共和国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646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