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万伟 译)
从古代波斯到当今的数字时代,人们一直喜欢对面而坐,说“该你走了。”
虽然不敢说象棋是所有游戏中最有智慧性的活动,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它是所有游戏中最浪漫的活动。只要一说到“象棋”,我们的头脑中马上就会浮现出这样的形象:在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的《第七封印》(The Seventh Seal)中头戴黑色斗篷的十字军战士隆起在棋盘上空;爱丽斯透过镜子进行的漫游奇境;在《俄罗斯之恋》(From Russia with Love)中薄嘴唇的象棋大师科斯坦因(Kronsteen)计划毁灭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有些幸运的读者可能记得沃尔特特维斯(Walter Tevis)的精彩小说《皇后的开局》(The Queen\'s Gambit)中被虐待的姑娘贝丝哈蒙(Beth Harmon)发现自己的孤独命运。其他读者可能回忆起纳博科夫(Nabokov)《防守》(The Defense)中卢仁(Luzhin)的悲惨命运。然后是传奇性人物保尔•摩菲(Paul Morphy),这位象棋界的爱伦•坡(Edgar Allan Poe)。在20多岁的时候就震惊世界,后来陷入妄想和偏执狂。以及最近的人物,1997年报纸头版报道世界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被著名的“深蓝”(Deep Blue)计算机的无情的智慧所打败。
虽然《永恒的游戏》倾向于强调象棋的实际历史和发展过程,作者大卫•申克(David Shenk)认识到所有这些浪漫的事情的重要性。对我们许多人来说,申克的书具备有关象棋的其他众多出版物缺乏的无法估量的优越性:该书不完全是一页又一页的小棋盘,上面装饰着看似随意的骑士,兵卒,主教,接着是晦涩难懂的解释如组成N-QB3!!”实际上,就算你对象棋一窍不通,或者只是初学者,也能欣赏作者引人入胜的描写,诚实的自我欺骗(他下棋水平不怎么样)以及个人与游戏之间的迷人魅力,申克的曾祖父是法国冠军萨缪尔•罗森塔尔(Samuel Rosenthal)。
申克也撰写关于健康和老年问题,他把从起源于印度波斯的象棋历史与超过象棋大师技能的现代超级计算机的发展联系起来。在两者之间,他跟踪了阿拉伯文化中的游戏,以及游戏在欧洲中世纪时代的精细化,讨论了一些有影响的人物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可能是美国殖民地时期最厉害的象棋手,富兰克林的法国朋友法兰西斯•安德烈•丹尼根•菲利多尔(François-André Danican Philidor),此人第一次认识到大量兵卒的力量。申克讲了很多逸闻趣事。拿破仑和马克思都喜欢象棋但水平不高。画家马赛尔•杜尚(Marcel Duchamp)放弃了艺术(裸女下楼)\"Nude Descending a Staircase\")花费所有时间思考开头和开局让棋法,维也纳人专家鲁道夫•斯皮尔曼(Rudolf Spielmann)(真是绝佳的名字)非常著名的建议是人们应该追求“开局像一本书,中局像魔术师,结局像机器。”
我自己最喜欢的是英国冠军哈里•戈鲁别克(Harry Golombek),后来成为《纽约时报》象棋栏目作家,和人工智能预言家的先驱阿兰•图灵(Alan Turing)的故事。两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都在英国布雷奇莱公园(Bletchley Park)从事密码破译工作。为了调节工作的劳累,他们经常坐下来玩几盘。申克写到“戈鲁别克的象棋水平超过图灵很多,可以在一个回合中战胜图灵,迫使图灵屈服,然后将棋盘掉个,双方棋子交换一下,仍然取得胜利。”
在《永远的游戏》中主题性更强的章节中,申克认为象棋和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关系,讨论了从研究盲棋选手中得到了认知心理学的思路。(盲棋选手并没有“想象”棋子在实际棋盘上的确切位置,作为棋盘上的力量区域。这解释了为什么俄罗斯在国际比赛中占优势。申克还列出了象棋历史的四大派别:浪漫派(眼花缭乱的奇袭战术),科学派(耐心的位置策略)超级现代主义(排斥传统理论比如拒绝让兵卒过分集中在棋盘中央)和新动态主义(不断流动、更有整体性的下法)。
申克认识到光说不练会让论述没有趣味,所以他不时中断历史介绍,一步一步分析邀请别人加入的比赛棋局。阿道夫•安德森(Adolf Anderssen)和莱昂纳尔•克瑟里茨基(Lionel Kieseritzky)碰巧在伦敦参加16人锦标赛,在辛普森(Simpson)的大长椅客栈(Grand Divan Tavern)坐下来休息,根本不知道他们要创造历史。1851年6月21日那个下午,两人下棋,后来被称为“永远的游戏”(the Immortal Game)。在这个让人惊讶的遭遇中,安德森执白子,最后放弃了他的两个车以便得到位置上的优势,真是天才啊,他有意识地,让人吃惊地牺牲王后来为难以忘记的将死开辟道路。
完全是天才,我说了吗?许多人相信下棋的超级才能是天生的,是基因方面的突变,其实不是。申克在或许最让人吃惊的章节里说象棋和其他许多领域一样,给认真学习,艰苦训练和无比热诚的人以回报。练习得越多,水平就越高。早期的训练会让你获得早期的成功,这给你带来自豪感,反过来又鼓励你下更大的工夫,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申克讲述了一个给人深刻印象的故事“教育出来的天才”。在1960年代后期,匈牙利心理学家拉斯罗•波尔加(Laszlo Polgar)进行了一个实验“证明了任何健康的婴儿都可以培养成为天才:他公开宣称他要在自己还没有出生的儿子身上实验。”他和他的妻子后来在家里教育教三个女儿包括象棋在内的不同学科。
“从很小的时候,这三个女儿茨苏扎(Zsusza),佐菲亚(Zsofia)和朱迪特(Judit)每天学习象棋平均8到10个小时,从8岁到18岁总共大概有2万小时左右。他们全部成为象棋天才。1991年,21岁的茨苏扎通过锦标赛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女子象棋大师。二女儿佐菲亚也成为世界级象棋选手,最小的女儿朱迪特在15岁的时候就成为历史上年龄最小的象棋大师(这个记录曾经是鲍比•菲舍尔(Bobby Fischer)保持的)被看作是最终成为世界象棋冠军的强有力竞争者。”
申克著作的封皮在标题或副标题下面增加了该书总体主题的笨重然而精确的概要:“棋盘上32个格子如何说明我们对战争,艺术,科学和人类大脑的理解。”实际上,《永远的游戏》用随意的智慧说明了这些,根本没有关于象棋的华而不实的观点。如果你对被称为64格疯狂房子的象棋不了解,你当然能从作者的书中学习到很多东西。但是尽管重新印刷了一系列精彩比赛的附录,他并不打算教你盘根错节的王翼开局(King\'s Gambit Declined)或者尼姆佐-印度防御(Nimzo-Indian Defense)。当然,我们中的许多人在下棋的时候都非常满足于偶尔战胜孩子或者朋友,或者至少不用丢脸地一二再再二三被他们彻底打败。
译自:“Michael Dirda“
THE IMMORTAL GAME A History of Chess By David Shenk Doubleday. 327 pp. $26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6/10/26/AR2006102601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