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中共中央举行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刘少奇同志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建立的卓著功勋,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学习刘少奇同志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范,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我这里主要是通过对刘少奇同志一些档案文献的回顾,缅怀这位伟人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光辉思想和崇高品格。
一、党的正确路线在白区工作中的代表
我们党领导的白区工作,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壮烈的篇章。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革命有两个方面军,苏区是一个方面军,白区是一个方面军,少奇同志就是党在白区工作的正确路线的代表。
大革命失败后,刘少奇同志坚持战斗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天津、沈阳、哈尔滨等地。
据档案记载,1928年2月,为召开党的六大做准备,中央临时政治局召集了一次中央委员谈话会,征求对于党的一般策略的意见。刘少奇同志在会上对当前革命形势和党的策略问题发表了意见。他说:“关于革命潮流是高涨还是低落的?依乡村来看是高涨的,依城市来看是低落的趋势。但是乡村中革命潮流的高涨,还不是群众有意识的行动,农民的革命是向上涨的,但只是波浪式的而非潮流的。”刘少奇同志对当时中国革命所面临的形势的分析是实事求是的。刘少奇同志尽管没有出席党的六大,但仍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审查委员会委员。
1931年秋,刘少奇同志被任命为中共临时中央职工部部长。此时,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错误占据中央统治地位,照搬共产国际的指示,认为工人斗争的形势带有进攻性。刘少奇同志不同意这种看法,写了《关于工运的意见》等几篇文章,指出“工人的斗争,仍然是防御性质的,不是进攻的”。他正确估计敌我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明确提出白区工作的指导方针——以防御为主,尽量利用合法的机会开展活动,以便在群众工作的基础上,使党的组织长期隐蔽,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1934年10月,刘少奇同志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党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1936年二、三月间,刘少奇同志受中央委派到达天津,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主持北方局工作。从1936年春到“七七事变”,只有十几个月的时间,刘少奇同志果断地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使党组织恢复和发展起来了,群众发动起来了,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开展起来了,创造了党在白区工作中的显著成绩。
党中央对北方局这一段时期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据档案记载,1936年8月5日,中央书记处在给北方局和河北省委的信中说:“我们认为北方党的工作,自胡服(即刘少奇)同志到后,有了基本上的转变。”“这些主要转变,是已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开展着光明灿烂的伟大前途。”
1937年5月17日,党的白区工作会议在延安开幕。刘少奇同志在会上作了《关于白区的党和群众工作》的报告,系统深刻地总结了过去10年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批评了过去曾长期在党内处于支配地位的“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的错误。与会代表对刘少奇同志的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多数人同意这个报告,也有少数人不赞成。
为了统一思想,6月1日至4日,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白区工作会议上发生的争论。会议之初,大家的认识仍然没有达成一致。6月3日,毛泽东同志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作了长篇讲话。他明确指出:“少奇的报告是基本上正确的,错的只在报告中个别问题上。少奇对这个问题有丰富的经验,他一生在实际工作中领导群众斗争和处理党内关系,都是基本上正确的,在华北的领导也是一样。他一生很少失败,今天党内干部中像他这样有经验的人是不多的,他懂得实际工作的辩证法。”毛泽东同志的重要讲话统一了大家的认识。
6月6日,白区工作会议继续举行。6月9日至10日,刘少奇同志在会上作了长篇的结论发言。经过会议表决,通过了刘少奇同志的结论。
1945年4月,在党的七大召开前夕,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对刘少奇同志在白区的多年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是10年内战时期“正确路线在白区工作中的代表”。决议郑重指出:“刘少奇同志在白区工作中的策略思想,同样是一个模范。”这是对刘少奇同志在白区工作中执行党的正确路线的充分肯定。
二、为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和维护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作出重大贡献
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面伟大旗帜,主要是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创立的。同时,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同志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弄清“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提出的历史过程,中央档案馆等部门查阅了从上世纪30年代至1945年我们党召开七大这段时间的中央档案和相关文献,其中刘少奇同志在1943年7月发表的《清算党内的孟什维主义思想》一文中,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体系”等提法。
文章提出,党的领袖毛泽东同志“是二十二年来在各种艰苦复杂的革命斗争中久经考验的、精通马列主义战略战术的、对中国工人阶级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抱无限忠心的坚强伟大的革命家”。文章还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马列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国的马列主义者和各派机会主义者斗争的历史。这就需要“把毛泽东同志的指导贯彻到一切工作环节和部门中去”。这些重要论述在党内较早提出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有力地维护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思想路线和毛泽东同志的核心领导地位。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七大在延安举行。七大是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这次会议以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而载入史册。对此,刘少奇同志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最重要的是关于毛泽东同志领袖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论述。
他在报告中论及我们党所具有的5个特点时说:“最后,第五,这是很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党,已经是一个有了自己伟大领袖的党。这个领袖,就是我们党和现代中国革命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毛泽东同志。”“他已为我们全党和全国广大人民所熟悉,他之成为我们党和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领袖,正是我们全党和全国广大人民所审慎选择的结果。”
刘少奇同志在报告中号召:“现在的重要任务,就是动员全党来学习毛泽东思想,宣传毛泽东思想,用毛泽东思想来武装我们的党员和革命的人民,使毛泽东思想变为实际的不可抗御的力量。”
刘少奇同志对毛泽东思想的系统阐述,对于全党、全军、全国范围内学习、宣传、贯彻毛泽东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七大结束后,各根据地党委纷纷庆祝七大胜利闭幕,热烈拥护新产生的党中央委员会,掀起了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热潮。
胡乔木同志在回忆中说道:“少奇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是大会的三大报告之一。他在会上讲了两天。整个报告都很好,特别是对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的阐述,讲得非常精辟,是七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也是七大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思想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它培养的大批骨干,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七大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七届一中全会产生了中央政治局、书记处。以毛泽东同志为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书记处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我们党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成熟的领导集体,全党空前自觉地团结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三、积极探索适合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同志担任过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家主席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成为毛泽东同志的主要助手之一。刘少奇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经过系统总结和深入思考,明确提出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路线方针政策,根据中国的实际走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是我们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具有长远的重要意义。刘少奇同志在党的八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指出,当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国家的主要矛盾和斗争任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在,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了, 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 斗争的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社会生产力的顺利发展”。刘少奇同志这个观点是他在建国前后提出的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位的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党的八大一致通过的《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明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党的八大时的提法作了提炼,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为我们摆布党和国家全局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
从有关档案看,刘少奇同志当年在起草政治报告过程中,根据毛泽东同志和其他一些同志提出的意见多次作了认真修改。毛泽东同志说报告修改得很好,并以遒劲有力的笔锋在样稿的扉页上写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又在下边写上报告人刘少奇同志的名字。
党的八大政治报告是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而形成的。为了解实际情况,从1955年12月至1956年3月,刘少奇同志紧锣密鼓地听取了37个部委负责人的工作汇报。每一次他都做详细的记录,记满了很多个笔记本。从1956年2月14日至4月24日,毛泽东同志集中听取34个部委的工作汇报,刘少奇同志有时候也参加。这些汇报活动是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的系统调研,为八大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了重要准备。
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57年,党中央提出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并把其作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根本原则。为此,就需要找到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具体方法。
针对这些情况,1958年5月30日,刘少奇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主张,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赞同与支持,成为当时党的一项重大决策。此后,各地区在办好全日制学校的同时,相继创办了各种类型的半工(农)半读学校和业余学校。
刘少奇同志提出的“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主张,适应了当时我国的国情,对于提高我国国民的文化、技术素质,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总结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时指出,刘少奇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要有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观点”,这是对刘少奇同志这一思想主张重要贡献的充分肯定。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鉴于这次会议的内容十分重要,中央决定扩大参加会议人员的范围,一共有7000多人,因此这次会议通常称为“七千人大会”。当时,由于受“大跃进”运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国家正处在严重的经济困难之中,农业生产已经连续3年歉收,人民生活面临严峻挑战。为了开好这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由刘少奇同志主持报告的起草工作,邓小平同志予以协助。
刘少奇同志在深入调查研究和缜密思考的基础上起草了报告。许多同志看过报告后,都认为报告讲得深、讲得透,说出了自己几年来想说的心里话。刘少奇同志的报告稿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通过后,毛泽东同志建议,这个报告几易其稿,多次讨论,大家都很熟悉,不必再照本宣科了,可作为书面报告印发,另由刘少奇同志在大会上作补充说明和解释。按照毛泽东同志的意见,刘少奇同志自己动手,利用一个通宵就把3万多字的报告提炼出一份2500字左右的提纲。第二天,毛泽东同志和其他常委同志看后,一致表示赞成。从中可以看出,刘少奇同志胸有成竹、全局在心。
刘少奇同志在“七千人大会”上,根据这个提纲,对大会报告作了很好的说明和解释,受到与会同志的热烈欢迎。这次大会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在动员全党团结奋斗战胜困难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和文稿。为了使广大党员和群众既便于学习刘少奇同志的思想理论,又能真实感受到他朴实无华的文风,经批准,在中央文献研究室的指导下,中央档案馆从馆藏大量的刘少奇同志文稿中选出从1939年至1965年撰写的文章、文件、电报、书信和题词等手迹127件,编辑《刘少奇手迹选》。这部手迹选从1991年开始,到1993年4月基本完成编辑工作。
1993年5月,我还在中央档案馆担任负责工作,我同相关同志一起见了王光美同志,向她介绍了这部手迹选的编辑情况,请她审看了全书的目录,特别向她报告,邓小平同志很重视编辑这部手迹选,并亲自题写了书名。王光美同志很感动,她说,小平同志这么忙,还为这部书题写书名,太感谢了。王光美同志还对参加编辑工作的同志给予鼓励。这部手迹选于1994年1月由中央档案馆会同北京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刘少奇手迹选》既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刘少奇同志的思想理论以及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的不朽功勋,也充分体现了刘少奇同志的崇高革命风范,从中可见刘少奇同志赢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和尊敬是当之无愧的。
四、人民公仆的伟大丰碑
全心全意做人民的忠实勤务员是刘少奇同志为自己立下的座右铭。刘少奇同志曾明确指出:“我们所有的领导人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刘少奇同志的一言一行,处处体现出可贵的公仆风范,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刘少奇同志注重实事求是,坚持问计于民,向群众请教,坚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刘少奇同志曾说过,“不能在一切时期和一切情况下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不能及时提出正确的任务、政策及工作作风,不能坚持真理,不能在有错误时及时修正错误,那就要脱离人民群众。”
1961年4、5月间,刘少奇同志去湖南调查,44天中有32天住在农村。在长沙县广福公社天华大队一个普通农舍里,一住就是18天,开了11个座谈会,并亲自到社员家里嘘寒问暖,同老党员、老贫民促膝谈心。同年7、8月间,刘少奇同志又不辞辛劳,跋山涉水,深入大、小兴安岭,察看森林资源和林业工人生活的情况。正是由于刘少奇同志注重联系群众、深入基层,因而对国家建设提出了许多符合客观实际的政策主张。
刘少奇同志始终胸怀人民,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是跟人民在一起的!”在人民群众面临危难的时刻,他总是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中,坚定地与人民站在一起。
1960年5月,刘少奇同志去湖北考察。一天,刘少奇同志乘坐客轮,考察了葛洲坝坝址后,沿江而下。晚上,客轮刚过宜昌,突然遇上了龙卷风,客轮剧烈地颠簸摇晃。在探照灯的光柱下,客轮上的工作人员发现前边江面上有几条小木船,小船上的人在不停呼救,还有人落水。这时,客轮上工作人员有的认为必须尽快去救人,但也有的认为上级给他们的任务是保证国家主席的安全,客轮偏离航道会有危险。
当时,正在船舱内批阅文电的刘少奇同志知道这一情况后,当机立断地说:“就因为是国家主席坐的船,更应该首先抢救人民!”刘少奇同志命令为小船挡风。此后,船员们把客轮横在江心,用缆绳牢牢将木船系住,把两个落水者也救了上来。第二天清晨,雨过风停,江面恢复了平静,小船安然无恙,两个落水者激动地握住船长和水手们的手,流下热泪,不住地表示感谢。
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不顾个人安危,而是把抢救人民的生命放在首位,这种伟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多么感人、多么令人敬佩啊!
刘少奇同志非常平易近人,他的心始终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1959年10月26日,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和财贸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参加会议的代表。
刘少奇同志走到一位身穿劳动服的工人面前,握住对方结满厚茧的手亲切地说:“你是老时吧!”被刘少奇同志称作“老时”的就是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掏粪工人时传祥,他万万没想到,刘少奇同志竟能一眼认出他来。在向时传祥了解了清洁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后,刘少奇同志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主动和一个掏粪工人握手并交谈,这种亲民爱民的高尚情怀和人民公仆本色多么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啊!
回首往昔,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在不断前进;放眼今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举国一致,万众一心,顽强奋斗,在前进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惊涛骇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巨轮都必将乘风破浪、胜利前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胜利永远属于伟大的中国人民!
(本文原载于《 人民日报 》2018年11月26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