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晓伟 王刚:铸魂育人:新时代教材建设的思想遵循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12 次 更新时间:2020-09-03 22:00

进入专题: 教材建设   新时代  

康晓伟   王刚  

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教材无疑是核心载体。然而,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新时代教材建设铸魂育人功能还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本研究尝试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新时代教材建设铸魂育人的精髓要义是什么?新时代教材建设铸魂育人的价值归宿是什么?新时代教材建设铸魂育人的基本路径是什么?


一、新时代教材建设铸魂育人的精髓要义

新时代教材建设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展开。铸魂育人是新时代教材建设的思想遵循,其核心是新时代教材建设“铸什么魂”“育什么人”。

(一)铸扎根中国大地、富有中国情怀的“中国魂”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这一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极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影响。因此,新时代教材建设要为青少年的成长铸魂,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的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那将是教育的失败。因此,新时代教材建设“铸”的是扎根中国大地、富有中国情怀的“中国魂”。

首先,扎根中国大地、富有中国情怀的“中国魂”,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基因。因此,新时代教材建设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精神之魂融入教材,成为教材“精神之钙”。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几方面内涵:在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国家和民族建设目标的凝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起统领作用的价值理念,回答了建设什么样国家的问题;在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社会运转秩序的价值期许,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描述,回答了社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的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在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个体日常行为的价值范导与道德规约,回答了当今社会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一问题,反映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新时代教材建设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营建良好的社会氛围和道德风尚。

其次,扎根中国大地、富有中国情怀的“中国魂”,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魂。教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渠道,新时代教材建设要为文化传承作出贡献,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上民族文化烙印。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底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文化心理基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崇尚正义、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等理念,是新时代教材建设的重要思想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从传统文化中提取民族复兴的“精神之钙”,“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因此,新时代教材建设应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材编写、实施与评价全过程,特别是与新时代具体国情与现实需要有机融合,从而实现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育工作的落脚点在于育人,新时代教材建设要围绕培养“时代新人”这一指导思想展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是“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首先,时代新人应是“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基本理念。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提出,“每个人自由的全面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是贯穿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列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特别强调劳动教育对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性,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加一个“劳”字,即我们要培养的不仅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还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教育领域的突出特征,新时代教材建设必须体现“五育”并举的育人观。

其次,时代新人应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时代新人不仅是全面发展的人,还应是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前者是人发展的个体维度,后者是人发展的社会维度,两者共同构成时代新人的本质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样的时代新人具有如下特征:首先,是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的追梦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新人’首先要有理想,有梦想,要在中国梦的引导下,将自己的个人梦、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其次,是有实干精神和本领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引导学生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最后,是讲奉献、有道德、有创新的人。习近平对青年寄予厚望,指出:“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时代新人”应当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具有善良的道德情感、正确的道德判断、自觉的道德实践;“‘时代新人’应当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努力争当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总之,新时代教材建设铸魂育人要铸就扎根中国大地、富有中国情怀的“中国魂”,培养“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能担当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最终指向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新时代教材建设要以铸魂育人为思想遵循,在教材编写、教材审定、教师教育等过程中将铸魂育人作为新时代教材建设的行动指南。


二、新时代教材建设铸魂育人的价值逻辑

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事关未来的战略工程和基础工程。培育时代新人是新时代教材建设落实铸魂育人的价值归宿。

(一)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为造就“时代新人”提供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教材与政治与意识形态存在密切的关系,后者往往通过教材的编制、实施、评价等落实教育方针政策,从而实现其教育目的。教材编什么、为谁编、如何编,这不仅是一个事实呈现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阿普尔认为,教科书是政治的产物,它必须按照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进行编写,除了传授专门知识和技能外,还负责传递甚至是塑造国家意识形态。因此,教材建设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将教材建设作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主渠道。1949年,中宣部出版委员会召开全国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中宣部部长陆定一指出,教科书要由国家办,因为必须如此,教科书的内容才能符合国家政策。教科书对国计民生影响特别巨大,所以非国营不可。邓小平指出,教育部要管教材,不能设想我们国家可以没有统一的中小学教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材工作极其重视,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明确提出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好教材体系建设。从根本上讲,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核心教材传授什么内容、倡导什么价值,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教材体现国家意志,直接关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与教育目标的实现。为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国务院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统筹指导管理全国教材工作,强调与国家意识形态密切相关的政治、语文和历史实行国家统编、统审、统用的统编教材方针。教育部成立教材局并组建课程教材研究所,首批遴选11个国家级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可以说,国家对教材建设的重视程度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教材建设必须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有机融入教材,成为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主渠道。

(二)教材是开启民智的载体,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精神食粮

教材是为学生上课和复习使用专门编写的教学材料。“教材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育人的根本载体。”从幼儿园开始,儿童最早接触的系统学习资料就是学校的各种教材,包括儿童绘本、识字课本、电子视频教学材料在内的教材成为儿童识字、学习知识、探索未知世界的启蒙读物。小课本、大智慧。我国古代的《三字经》《百家姓》以及公共学校教育产生后出现的现代意义上的教材,都在青少年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中发挥着开启民智的作用。特别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抱着开启民智的热情投身教材建设事业,编写与出版教材成为开启民智的重要途径。清末民初的出版机构雨后春笋地蓬勃发展起来,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出版社纷纷致力于中小学教材出版,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这些教材出版机构将出版发行中小学教科书作为核心业务,为中国近现代的启蒙教育、开启民智贡献了一流的教材。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版总署和教育部决定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专门负责编写全国中小学生教材,成为影响青少年接受启蒙教育的重要出版机构,为开启民智作出了重要贡献。教科书是受众最多、发行量最大、对人的影响最深的书籍,不仅在培养青少年知识学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在塑造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是开启民智的重要载体,是培养“时代新人”最重要的精神食粮。

(三)教材是民族文化的依托,为养成“时代新人”提供了文化底色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教材在一个民族的文化情感传承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主渠道。自古以来,教材都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诗经》、“四书五经”等古代教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与知识结晶,是中国学校教育思想、教学内容的载体,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就是学校教育,而教材是学校教育传承文化的载体。教材通过渗入民族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教科书在知识传播过程中具有不寻常的主导作用——这是一种选择传播知识和文化的过程与功能。有目的有意图地挑选知识,呈现给学生,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有统领学生的知识领域。”青少年儿童通过教材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小打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文化烙印。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培养理念信念,认为精神信念犹如精神之“钙”。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他们树立崇高精神信念、树立文化自信的关键,而教材是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最重要精神食粮,通过教材潜移默化地塑造青少年儿童的价值观,使他们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承者。


三、新时代教材建设铸魂育人的实践方案

新时代教材建设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具体来说,就是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坚持、五个体现”。

(一)提高政治站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遵循

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新时代教材建设铸魂育人的关键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想遵循,这是新时代教材建设“铸魂育人”的根本政治方向。教材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必须牢牢把握党对教材工作的领导权,加强党对教材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和党的主张落实到教材建设的各个方面,使教材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为此,2016年,中央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出发,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特别强调强化教材的思想性,提出编写、审查、修订、选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从科学制定规划、提升教材质量、强化教材研究、健全国家教材制度等方面,为新时代教材建设指明了方向。对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思想政治、语文和历史学科实行国家“统一编写、统一审查、统一使用”。“党的领导和国家重视是统编教材政策的根本保证,统编教材必须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政治思想、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2017年,国家教材委员会和教育部教材局成立,统筹协调全国教材工作,研究解决教材建设重大问题。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成立的高规格教材管理机构。成立国家层面的专业委员会与设置专门负责的教材管理机构,着力加强教材的统编,为新时代教材建设铸魂育人提供了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二)扎根中国大地,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要求

新时代教材建设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又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中国具体国情结合起来,扎根中国大地编制教材,将教材建设编写在中国大地上,特别是要体现新时代以来的中国新形势、新变化、新进展。一方面,新时代教材建设要注重打底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教材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是固本铸魂的基础工程。要加快研究制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教材指导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增强文化自信为核心,以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体化为目标,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要加快研究制定革命传统进课程教材指导纲要,系统设计革命传统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和途径方式,梳理编制中华民族历史英雄人物进课程教材图谱,作为相关课程教材编制修订审查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材建设的核心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后,“上好学”的问题更加突出。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和教材质量有更高期待。我们必须在教材精编细选、精益求精、科学严谨上下功夫,凸显好主流价值观,搭配好精神食粮,提供更多正能量。

(三)增强文化自信,充分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

新时代教材要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打上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烙印。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教材建设要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坚守中国文化的话语权,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新时代教材的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教材建设要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为学生强基固本、打好中国底色、厚植红色基因,培养拥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的下一代。要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新时代教材建设之中,从小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的集中体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材建设过程中,要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学生都有一颗中国心,都有满满的中国情,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教材建设要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性认同和道义性认同,从说服力和社会效果两个角度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使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全过程,内化为人们的信念、品质和准则。新时代教材编制要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模范榜样、时代先锋作为教材内容的主角和学习对象,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礼仪、典故、习俗等作为教材编制的重要文化素材融入新时代教材内容,从而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

(四)坚持“五育”并举,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

新时代教材建设铸魂育人要与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结合起来,其中关键在于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对培养什么人的本质规定,教材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意志,自觉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教材建设的目标,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要求。新时代教材建设要在育人理念、内容选材、体系编排、呈现方式等方面下功夫,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贯穿教材工作的各个环节,更好地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五)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充分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

教材集中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体系。新时代教材建设要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为培育青少年拥有民族自豪感提供基本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概括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个方面。在传承途径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从传统文化中提取民族复兴的“精神之钙”,“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参观“尊师重教、筑梦未来——庆祝第30个教师节主题展”时,从展台上拿起一本课标书翻看。他说:“听说语文、历史、思想政治三门课标是全国统一,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因此,新时代教材建设要扎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分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教材的“原料”融入教材内容,构筑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的心理基础。

(六)吸取人类知识精华,充分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淀和创新成果

教材是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的重要载体。新时代教材建设必须立足中国、面向全球,反映世界科技新进展,吸收人类文明新成果,为培养具有前瞻思维、国际眼光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撑。当下,全球交流的日益密切与频繁,文明与文化交流与冲突越来越突出,文明与文化之间的对话显得尤为必要,地方化与全球化辩证统一,能不能达到足够的地方化已经成为实现全球化的重要指标,通过对话与交流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最终达到“天下大同”。在这一过程中,教材是重要的媒介与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教材建设要及时将古今中外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优秀成果作为教材编制的重要素材,让新时代教材成为青少年了解人类文明进步、培养全球视野、汲取人类知识精华与精神财富的重要渠道。

(作者康晓伟系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王刚系安徽师范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进入专题: 教材建设   新时代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274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课程·教材·教法》2020年第9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