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六项重要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这六项重要原则,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
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本质要求。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人类活动受到自然容量约束,人作用于自然,自然也会反作用于人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重要的是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取得一时一地的发展。事实证明,人类什么时候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人类社会就会健康持续发展;什么时候试图凌驾于自然法则之上,都将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基本内核。“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发展和保护的对立统一。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也就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绿水青山具有生态价值,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我们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用集约、循环、可持续的方式做大“金山银山”,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给自然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以“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宗旨要义。生态环境质量影响着人类健康与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既是民意,也是民生,既能增进民生福祉,也能让群众公平享受发展成果。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需求在升级,不仅关注“吃饱穿暖”,还增加了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对人民群众生态产品需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造福人民的初心和使命,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以“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为方法论。人类生存的自然系统,是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复合系统,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阐明了自然系统要素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内在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就容易顾此失彼,造成生态系统的失衡或破坏。要自觉运用系统工程思路和生态学原理,协调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对国土空间用途进行统一管制,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建设生态文明。
以“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为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制度出台频度之密、污染治理力度之大、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坡过坎,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以“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彰显大国担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但在中国大地生根、解决国内生态文明问题,也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国际场合表明,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益探索和具体实践,为其他国家应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挑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中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