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七个“要”是工作重点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271 次 更新时间:2021-05-10 14:27

进入专题: 碳中和   碳中和  

周宏春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发端于《巴黎协定》的签署,已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

碳中和,不仅是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场合的庄严宣布,也是重要的中央经济工作安排。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和12月12日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今年3月15日,习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这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0年12月16-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2021年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

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8.6亿吨标准煤;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7.7%;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占23.4%;人均能源消费3.47吨标准煤。2000—2018年,中国人均用电从1063千瓦时增至4905千瓦时,人均生活用电从132千瓦时增至694千瓦时。2018年,美国人均用电11473千瓦时,人均生活用电4980千瓦时,分别为中国的2.3倍和7.2倍。中国碳排放占全球比重达28.8%,超过欧盟和美国(9.7%+14.5%)之和。其原因在于能源消费结构不同,中国以化石能源为主,欧美国家的煤炭消费仅占11%和12%。

中国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短、起点强度高。作为对比,欧盟从达峰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有60年时间,美国从达峰到2050年碳中和有40多年时间,我国从达峰到实现碳中和仅30多年时间。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尚未完成,虽然我们有后发优势,特别是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机遇,但是在总量和强度双高的背景下达峰,其难度不可忽视:既要关注长期问题,也要解决紧迫的现实问题;既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更要探索适合国情的碳达峰之路,以较低成本实现碳中和目标,以能源低碳可持续利用支撑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把握重点要领。今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了碳达峰的重点任务: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要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要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要提升生态碳汇能力,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七个“要”是工作重点,也是有所为的领域。

理念引领达峰。必须充分认识到,碳达峰已然是最大的政治,必须考虑政治站位。各地要在“十四五”规划、项目建设、投资、管理等方面,转变观念,将碳中和的理念先行变成公众的日常行动。

布局利于达峰。通过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以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产业布局,可以从工业园区入手,推动企业集群产业集聚,推动园区产业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对于新入园企业和项目要合理引导,形成特色鲜明、上下游产业配套的企业集群,实现节能节地节水和减材减污降碳的统一。

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抵消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增加植被覆盖率的同时,也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案例。

工程措施达峰。通过工程措施,提高能源生产和消费效率。生产领域要优化结构,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工业领域要推进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既要锻长板,又要补短板,实现制造业低碳、脱碳发展,保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建筑领域要提升节能标准,充分利用各类余热资源与生物质能源,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建设绿色低碳基础设施,推广节能和混合动力汽车。

技术驱动达峰。通过技术创新,描绘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路线图。抓紧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研发成本低、效益高、减排效果明显、安全可控、前景广阔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大力发展规模化储能、智能电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等技术,推广节能清洁降碳的用能设备,研发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链接技术。

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优化能源系统,发展电动汽车、高速铁路、智能家居等新型电气化设备和技术。建立并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不断提高碳生产力水平。

政策引导达峰。通过激励或约束政策给出明确的行动导向,让大家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另外,完善能源“双控”制度,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价格、金融、土地、政府采购等政策,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建立全球性碳市场合理定价,防止碳泄漏,促进公平贸易。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创新绿色融资方式,加大金融支持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城际清洁运输等方面采取公共投资引导战略,为碳中和奠定基础。

公众参与达峰。推广绿色低碳简约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将节约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和细小环节中。鼓励绿色出行,倡导人们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减少无效交通运输;积极参与垃圾分类,重复利用购物袋,使用节能节水器具,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以尽可能少的能源消费满足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需求。

合作共同达峰。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要通过国际合作,推进国际规则标准制定,基于数字化、5G网络、智能交通、零碳、电力和全球能源互联等新基建,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将绿色金融、投资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联系起来,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形成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一定要从实际国情出发,既要解决煤炭利用的低碳高效问题,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又要把能用的能量都用起来,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碳中和之路。


    进入专题: 碳中和   碳中和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641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