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效民:赫鲁晓夫对中国上山下乡的影响——上山下乡50周年祭之四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612 次 更新时间:2024-11-11 13:10

智效民 (进入专栏)  

上次说到毛的新村梦,其实就是他的中国梦。它虽然不容回避,但那是上世纪20年代初昙花一现、几乎没人注意的一件事情。

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30年以后,即上世纪50年代,历史居然给了他把这个梦想付诸实施的机会。

1949年以后,最早上山下乡的应该是以八千湘女上天山为开端的援疆事件。后来才知道,里面还隐藏着王胡子为其部下配老婆的目的。

到了1954年,即斯大林死了的第二年,刚刚上台的赫鲁晓夫在苏联发起大规模垦荒运动。这对毛有很大启示。

对于这件事情,潘鸣啸先生在《失落的一代》中有所论述。他说:“把城镇青年送去发展农村的想法并不是毛首创的(正如企图在农村搞社会主义革命那个想法一样)。那是出自毛未来的死对头赫鲁晓夫的思想。作为共产主义领袖,他们两个都是农民出身而且都受了民粹主义的影响。1954年,赫鲁晓夫希望尽快改善不景气的苏联农业忽发奇想,利用城市共青团团员们的先锋精神,动员他们去开垦位于卡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的3500万荒地。这场由勃日涅耶夫领导的‘运动’开初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两年后,约30万大城市的青年在这些土地上安置下来。到了50年代末,他们生产出的粮食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1955年,这种经验引起了中国共青团中央委员会的注意,从而在团刊上转载了赫鲁晓夫1954年2月20日对首批莫斯科自愿开垦者发表的重要讲话,并附上洋溢颂扬之司的评论。团中央随后组织了一个代表团赴苏联学习经验,回来呈交了一个报告,党中央大加赞赏,并从6月底起予以转发。几个月后团中央组织了第一个知识青年团队到黑龙江北大荒去开荒,其中包括一些城镇共青团团员,也有农村青年毕业生。这个开荒团就是后来为动员上山下乡反复宣传的典型。……然而,原本是从苏联老大哥那里学来的这一事实,很快就被忘得一干二净,而毛主席却被誉为下乡运动的始创者。”

他还说,与苏联模式相比,中国的下乡运动显得重要得多,而且发展方式很不同。比如,知青开荒者没有能在经济上有所作为。他们被迫使用简陋的工具,自然远远不如那些从小就在地里干惯苦活儿的农民。因此,从1957年起,大多数的知青都被送去已开发的农村,而不是开荒了。

这就是说,从一开始,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就丧失了发展生产的意义,只剩下改男造女的作用。



进入 智效民 的专栏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共和国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063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智话智说,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