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生负担过重的原因竟然是对中职的恐惧
对于初中生学业负担沉重的问题,笔者一直铭心镂骨念念不忘。春节期间外甥女带着女儿小月来拜年。谈起小月,外甥女说,去年秋季已经进入了武汉市一所排名不错的中学。但是我发现小月这孩子读初中不过一学期,怎么就没有从前活泼好动了!记得去年这时候过来时总是问东问西,说个不停,跑来跑去,双脚不停,活泼可爱极了。可是今年怎么沉默寡言了? 一年时间的成长会有这么大变化?长大了变文静了?我百思不得其解。在和外甥聊天的过程中得知,进入初中以后,小月就很忙很辛苦,平时放学有很多家庭作业,还要去培优补课,睡得很晚,几乎就没有星期天,没有假期,春节期间也没有休息,报了三个补习班。我问:"你怎么也成了个虎妈,把小孩逼得这么辛苦?"外甥回答说:"不是我要这样啊!是教育的形势逼得我们要这么狠心啊!如果现在不狠心一点,月月的成绩上不来,中考成绩如果不能超过整个学校人数的50%,今后就没有高中可读了!"外甥说,过去要求孩子补习不过是想多拿点分数,考上重点高中,即便重点(示范)学校考不上,还不至于没有高中读,可是现在如果成绩差了连其他普通高中都没有读的了。小月学校的初中生人人都在补课,您说小月不补行吗?我问:"那不失学了?""不是!"外甥女说:"都被被赶到职业中学!"
原来初中生负担过重的源头在这里--上职业中学!我曾在基层的教育管理部门工作多年,在我的经历中,我早已知道,人们并不愿意自己的小孩读职业中学。其实这也是每一个有孩子面临升入高中时的中国人都知道的一个事实。国家因为经济的发展和技能性人才的需要,调整教育政策,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变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条件,并提出了职业中学和普通高中招生的比例问题。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后来的许多文件基本上都是沿用这个文件的提法,到了下面,就从"大体相当"演变成"普职比1:1"了。根据外甥女儿的描述,武汉市的初中毕业生将有近50%的学生无法进入普通高中,所以家长们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在中考中落到50%以下,拼起命来让孩子补习。我所知道的情况是:湖北省其他有的地方来得更加直接:中考分数300分以下的低分学生,干脆一刀切:普通高中一律不招,去读职业中学吧!
(二)中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需要再审视
我一直认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曾经出现过较快的发展势头,其实是一种虚假的繁荣。出现这种"快"的原因,主要是各地初中生源增加,在普通高中学校出现"装不下"需要"渡峰"的情况下产生的。2007年以来,生源"高峰"一过,中职教育真实的萎缩状况就表现出来,一直到今天,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难已经严重地困扰着学校,"行政招生""金钱招生"已经从"潜规则"变成"显规则"。老百姓之所以不愿意送孩子到中等职业学校读书,是因为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演变成一种"穷人的教育":基本没有干部、知识分子和富人的孩子读中职。演变成一种"被歧视的教育",就是读中职的学生都是中考成绩差的学生,或者被认为不是"优秀生源"。
最近,我和武汉市一位中等专业学校的校长交谈,他除了对我谈中职教育的上述认识有同感之外,又对中职学校的招生和办学情况的新变化向我作了一些介绍:
第一,前些年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大多数毕业之后把就业作为第一导向。所以学校在宣传口径上总是说自己学校的毕业生质量高,就业率高。可是近几年出现的情况是,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是把升入高等学校(大多是高职高专,也有升本科)作为毕业后的首选去向,只有不到30%的学生选择了就业。所以学校一是专门办有冲刺普通高考的班,二是专门针对高职高专的直升班。
第二,就中职学校的专业选择来看,他们是一所工科专业为主的中专,前些年针对包括富士康在内的大型企业的专业,比如信息技术类、光电技术类、加工制造类、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等等都是热门专业,很多女生也报名学习这些专业。可是近年来变化较大,这些专业报名的人数急剧减少,特别是女生基本上都不报这类专业了,过去花很多钱买的实训设施也开始闲置。
第三,就和企业的联系来看,他们的学校一向做得都要是比较好的,武汉市很多有名的企业都在他们的学校招收毕业生,很多学生现在已经是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但是最近几年,由于企业的转型,来招中职业毕业生的也逐年减少,所以学校把重点工作从过去做好毕业生的就业,转变到现在的两个方面,一是办和普通高中同类型的培优班,目标是升学,升入本科最好,一般也是高职高专;二是集中少量学生学习技能,拼全国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拿到名次,保持学校的声誉。
我们继续探讨中职学校近年来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一是从学生家庭情况的变化来看。前些年学生家庭特别是农村和城市的一部分家庭,其经济状况还处于改善之中,亟需要孩子早一点参加工作赚钱或者是减少家庭的负担,因而大多数毕业生都选择就业,尤其是前些年包括富士康这类大企业在国内发展较快,宣传也多,工资也相对来说高一点,所以学校的与这类企业相对应的专业也十分走俏。最近一些年来,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普遍看好,从家庭父母新角度来看,没有必要让孩子过早就业的需要了,因此鼓励孩子上大学。另一方面,家庭经济状况稍有改善的学生,在我们国家社会平等问题还没有缓解之前,他们是不愿意再去学一些将来要进工厂当蓝领的专业的。
二是从大学招生政策的改革来看,国家近年来加大了高等职业院校招生改革,实行了"文化考试+职业技能考试"、职业院校单独招生、按照综合评估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多途径,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打通了升学的渠道,鼓励了一些学生上大学深造的积极性,他们学校的毕业生直接就业的可能会越来越少。另外,现在很多高职高专吃不饱,招不到学生,直接刺激中职学进大学。
三是从企业转型的情况来看。过去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在最近一些年来转型升级较快,很多依靠手工劳动的环节都转成了集约型或者智能型,一方面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另一方面人工的工资提高,占企业成本的比例越来越大,因而企业朝自动化或智能化方向转型较快,尽可能地少用人工或不用人工,即便是用人工的,也不从中职学校招工,多数是到高职高专招工。比如汽车维修,如果一个水箱坏了,过去可能要几天的人工修理,现在因人工费用提高,工厂的生产力提升,可能将水箱报废比人工修理更加合算。所以,从大型企业来看,招收直接从事手工劳动技能型人才减少,而对工人的知识结构和水平的要求更高,因而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已经明显不能胜任现代企业的工作。
四,从就业环境来看,无论是企业也好,还是个体创业也好,对刚刚就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特别是讲诚信、讲公德、讲礼仪、讲文化的要求更高,但是,具备这样综合素质的中职生是不多的,因为他们只是初级中学水平。对一个从初中毕业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一定专业技术的毕业生来,是无疑是一个过于苛刻的要求。
(三)加快普职整合是高中教育发展的新途径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分离的状况存在很多问题。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广大家长都不愿意把孩子送到中职学校,我们的政策却要与此相反,硬是要从政策上规定逼他们的孩子去上?这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吗?普通高中与中职教育分离的后果有:
第一,普职招生比例1:1的规定,导致初中学生为了保证不被普通高中落选而拼命补课,加重了未成年人的学习负担,就像本文第一部分反映的问题那样。也就是说,高中阶段招生普职比1:1是初中生学习的指挥棒,是加重初中生负担的新源头!必须尽快扭转!
第二,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生直接培养的"工匠",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更不用说具备"大国工匠"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面貌。当前高等院校招生改革,一方面从普通高中学校录取,另一方面又从中职学校设计另一套录取办法录取,不利于高等学校以同样的标准录取考生,对学校的教学和课程安排中无法对学生同等对待。从高校录取的角度看,更愿意从普通高中录取学生。
第三,家长不愿意送小孩上中职,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最近十多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大幅度萎缩,有的地方建设的新校招不到学生,大量的实训设备闲置,浪费太太,让人痛心。而普通高中仍然是一种发展的趋势,学校越建越好,规模越来越大,学校的课程越来越多,包括很多职业技术类课程已经超过了一些中职学校。但是,从普遍性来看,普通高中却缺少实训设备和实习场地,有的普通高中学校原本就是为了高考,根本就没有实习和实训的课程,如果将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合并,既充分利用了教育教学资源,避免了浪费,又能解决了高中教育投入的失衡,我们何乐而不为?
整合高中教育,首先是要明确整合以后的高中教育并不是不要中职教育,而是尽快将现有的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合并,不再有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之分,在高中学校统一增设职业教育的课程和专业。尤其是所谓省市"重点高中""示范高中"更不应该单纯追求高考升学率,更应该设置职业教育课程和专业,让高中阶段的学习有更多的选择性。
整合高中阶段的教育,其次是要在师资的配置上实现区域内均衡。一是把现有职业中学的专业教师进行重新配置,不仅要在原有普通中学教育教学课程中扩大职业教育比重,而且更要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将现有职业中学的实训设备综合运用,各学校均可使用,避免出现闲置浪费,提高实训设备的利用率。三是废除现有的,造成高中学校极不均衡的重点学校或示范学校制度,将这些学校过度集中的高职称、高水平学科教师分配到其他普通学校,使教师资源在各个学校中保持均衡。
再次,整合高中教育,在高中招生的方式上,再不要区分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更不能用中考分数扒推的方式,规定学生读什么样的高中学校,而是要坚持让学生自由选择,让高中学校自主招生,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学上,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规划自己将来的人生。
总之,整合高中教育就是要让初中阶段的学生不要像今天这样如此忙碌,如此焦虑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也不像今天这样如此沉重了!
2016.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