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大元:我们为什么需要法学院?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195 次 更新时间:2016-09-17 09:14

进入专题: 法学院  

韩大元 (进入专栏)  

今天是法学院的开学典礼,也是你们与人大法学院结缘、与法律职业结缘的开始。作为院长,我想与同学们共同思考也许大家熟悉的话题,我们为什么需要法学院?法学院的灵魂与使命是什么?

经过焦虑、苦恼与期待,你们填报志愿时选择了法学院。人的一生有两个不可抗拒的命运安排,一是父母赋予你生命,幸福地来到这个世界;二是在偶然或必然中选择母校和专业。这种缘分将伴随你们一生的情感,它是无法割舍的。我想知道,你们在选择法学院时想了什么?也许你看到太多社会的不公平与不正义的现象,坚信法学是正义之学;也许法律人的职业深深吸引了你;也许你认为律师职业能赚钱;也许你认为法学教授是最受人尊重的职业;也许你发现很多国家总统都有法律教育背景,你相信历史会给你机会,但需要有法律背景,还有很多其他也许-------。无论你是何种原因选择法学院,我相信大家是经过认真思考的,心中充满着正义感,认同法学院理念,做好成为法律人的准备。但无论何种答案,不能回避一个问题,为什么需要法学院?法学院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法学院是现代大学的支柱。

大家知道,近代意义上的第一所大学是建于1088年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该校设立的第一个学科是法学,然后有了医学与神学。也就是说,世界上第一个法学院诞生在这所大学,迄今有920多年历史。为什么世界上第一个大学开始只设立法学、医学与神学?因为法学乃是人心的安放,医治社会的病;医学乃是解除身体之疾苦;神学乃是安顿灵魂与信仰。三者虽属于不同的知识体系,但有一个共同点,即以人为出发点,使人享有尊严、健康与信仰,而健康与信仰也需要法律的保障。可以说,从人类第一所大学开始,大学与法学院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法学院与人类命运结合在一起。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虽然有变迁,拓展了新功能,如知识创新、社会服务等等,但大学捍卫时代精神的使命并没有变。大学这颗人文精神的种子播下之后, 在它发芽、幼苗及至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 均有一个保护神在呵护、引导它的发展和壮大,这个保护神就是正义。可以说,法学院不仅承载着大学追求知识、力求创新、探索真理的光荣与梦想,而且是大学恪守社会责任、实现人文精神的后盾与支柱。从古自今,大学与法学院就是相生相伴、不可分离的。因此,一所著名的大学,离不开一所优秀的法学院;一所优秀的法学院必将造就一所伟大的大学。世界一流的大学,如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无不拥有一所优秀的法学院。

中国法学院的设立,也与第一所大学的诞生相生相伴。北洋大学(天津中西学堂),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当时,正值甲午战后,中国败于日本,朝野深感兴学救国,而救国要有治国人才,特别是法律人才。建校伊始,“律例”便是最初开设的四门专业之首。因此,北洋法科具有“近代中国的第一个法律教育机构”之称。1899年第一届学生毕业,北洋大学颁发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张大学文凭就是法科文凭,而第一张法科文凭获得者是王宠惠,他后来成为民国时期的著名宪法学家,成为近代中国法学的奠基人之一。

新中国第一所法学院(法律系)是1950年成立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通过《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法律系是其中的重要学科。1950年9月开始学生正式上课,开启了新中国法学教育的新篇章。65年来作为新中国第一所新型正规的法学教育机构,人大法学院为新中国法治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法律人才。从900多年前的世界第一所大学法学院到120年前的中国第一所法学院,再到66年前的新中国第一所法学院,在这种历史的延续中,人大法学院传承着法治文明,延续着学术的脉络。法学院的历史告诉我们,一所伟大的大学法学院是不可或缺的,法学院是一所大学精神的支柱,也是穿越历史与现实的价值纽带。


法学院是法治精神的塑造者。

我们说,法治是法律的统治,法律思想的形成、法律知识的传播、法律文化的塑造、法律规则的制定离不开法律职业者。如果没有法律职业者对法律的不断研究、继受、传播和运用,我们不可能建设法治国家,也不可能实现从法治大国走向法治强国的目标。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法学院。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到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再到现代各国法治的实践, 无不与法学院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不仅培养了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法律家、政治家与杰出学者, 而且对法治文明的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法学院,现代法治的理想得不到实现,更不能塑造法治精神。法治是一种价值、一种目标,更是我们的生活基本方式。法治精神并不是抽象的,它实际上是一套规则体系,需要人们首先遵循规则。最近媒体曝光的辽宁省人大代表选举中出现的大规模的贿选事件,让我们法律人陷入反思与困惑之中,在共和国土地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公然挑战法治的现象?如果我们不坚持法治,不弘扬法治精神无法保证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法学院是法律人的精神家园。

人文精神的捍卫是现代法学院的道德力量,也是它存在的意义。法学院的核心任务是培养法律人,培养和训练法律职业者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素质。可以说,法学院的发展,受到法律职业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基于“法学是正义之学”之理念,法学教给学生的首先不是知识与技巧,而是法律人特殊的品质,即以正义的维护作为生命的价值。法学院不是一所高级的法律职业培训机构。作为大学的一部分,法学院并非局限于实用人才或“法律技工”的培养,更要塑造良好的法律人格。在这里,人文关怀得到前所未有的高扬,人的尊严与自由获得切实的维护,制度的理性被回归到人性基础之上。在这里,保存着法律人坚持正义、追求法治的理想与勇气,保持着法律人理性的批判意识,饱含着法律人关心和探讨人类命运的努力与贡献。


法学院是学术自由的捍卫者。

大学精神在于自由的探索,不受外界干扰。对一所法学院来说,自由的探索与学术自由的捍卫是它的灵魂,没有自由的探索,我们就失去灵魂,就会失去法学院存在的意义。法学院不是公司,不能商业化;法学院不是政府下属机构,要有独立的思考;法学院也不是政府的政策研究机构,不能跟风,不能只是诠释政策,要探索新的思想。法学院不能脱离社会,有时也不能回避政治话题,但法学院首要的任务是塑造学生探求正义,捍卫社会良知的精神品德。物质可以创造,新的技术可以发明,但一个社会失去正义与自由的品行,社会就会失去灵魂,而失去灵魂的社会,再有发达的物质文明,也是无法凝聚共识。在法学院,我们自由地追求学术理想,探讨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如环境、气候、海洋、食品安全等;在法学院,我们倡导宽容的哲学,让学生分享自由的价值,快乐地学习,自由地探索,包括自由地谈恋爱,懂得人生,学会责任;在法学院,我们要讲真话,用人类的理性、批判与建设性的思维,消除社会的不平等,呼吁正义与捍卫正义,让每一个个体获得尊严;在法学院,我们学会多样性与包容性,传递文明的价值,建构文明的秩序,让这个“疯狂”世界变得更加公平、正义,建立和平的世界秩序。在这个意义上,法学院存在的价值超越了其他所有的学科。


法学院是社会共识的引领者。

健全的社会需要确立社会的基本价值共识,维护社会共同体的基本价值。缺乏社会共识的社会是可怕的,导致政府与人民之间,甚至是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信任,会让人们心里焦虑、不安,对明天的生活缺乏合理期待。今天你们来到了自己心中的大学,但3位已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同龄人,因被电信诈骗,骗走父母辛苦准备的学费而病死、自杀。他们跟你们一样奋斗过,在即将实现心中的梦想时,却离开了眷恋的这个世界。希望你们记住他们的名字。这两天甘肃母子的悲剧让我们揪心,一位28岁的年轻母亲对四个子女痛下杀手时,谁知道她的内心经历的痛苦?是贫困,还是社会的冷漠?所谓扶贫的政策下,哪些为最低限度的人性尊严而挣扎的人们,期待什么?贫困可以忍耐,但民众无法忍受尊严被侵犯。这些事实确实让我们法律人心痛,在13亿人口的大国,我们似乎感觉不到一个生命的消失,但对一个家庭,对父母来说那就是唯一的存在,那就是比地球还宝贵的生命。法学院是否需要做点什么?在21世纪的共和国土地上,仍然存在着死刑的冤案、错案,虽然法院宣布无罪,给予国家赔偿,但失去的生命是无法换回的。违反法治、违背人性的个案,特别是死刑案,有时会摧毁我们心中对法治的信仰,而法治得不到人们的信仰时,社会就没有共识。我们需要改变以事后的追责为中心的治理模式,让每个个体的存在获得安全感,尊重公民的生命、健康与自由,不要让共和国公民以生命为代价推动所谓制度改革。

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有时我们只顾迁就技术,只关心物质的进步,而忽略诚信与道德的防范,让我们不得不时刻提防着他人。“我说实话”成了稀缺的语言。人就是为说真话而存在的,如人类的对话中都加一句“说实话”搞得我们不清楚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我们的时代正经历着道德与诚信的拷问,如不能重建诚信,我们还有美好的明天吗?如何重建社会信任与诚信,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安全?答案就是,让法治成为凝聚社会共识的的强大力量,坚持宪法至上的常识。纳税人养活630多所法学院的目的在哪里?纳税人希望法学院在捍卫正义、管理正义的同时,让焦虑不安的社会回到安宁、稳定而和谐的社会。法学院的使命不仅是培养人才,同时也要引领社会的价值观,以学术的尊严与使命推动社会的发展。当社会上出现大家普遍关注的个案时,民众以期待的目光等待法学院的声音,期待我们勇敢地站出来捍卫法治尊严;当社会价值观出现混乱时,我们有义务清晰地告诉社会,这个时代共享的价值观就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当公权力与私权利发生冲突时,我们要呼吁公权力行使者以法治思维依法履行职责,维护民众的权利,不要伤害共和国公民。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大家是法学院的学生,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生。法学院前面有三个关键词,大学、人民、中国。大学为什么设立法学院?人民对法学院的期待是什么?中国为什么需要法学院?这个中国既可以是广义的概念,也可以是狭义的概念。我希望把它解释为广义的中国,以“中国”和“人民”冠名的大学法学院应成为中华法治文明的传承者,履行复兴中华法系的使命,推进从西方法律思想向世界法律思想的转型。我想你们会掂量法学院前面三个关键词的分量,内心感受三个关键词所蕴含的责任、使命、价值与自豪。

今年是我作为院长开学典礼致辞的第八年。在这个特殊场合,我想向大家念一下2009年以来的致辞题目:2009年致辞:金秋的欢迎与期待;2010年:法律人的诚信与宽容;2011年:坚守诚信的价值理念;2012年:做一名有爱心的法律人;2013年:做一名真实而充满想象力的法律人;2014年:做一名讲真话的法律人;2015年:传承人大法律人的精神品质。2016年:我们为什么需要法学院?

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韩大元,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院长。

文章来源:中国宪政网



进入 韩大元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法学院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法学 > 法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139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