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多俊:秦二世的“皇帝新衣”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38 次 更新时间:2016-06-10 23:18

漆多俊 (进入专栏)  


人们读史,面对历代王朝走马灯一样更替轮回,常常感叹“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左传.庄公十一年》)孔子曰:“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庄子-人世间》)想当初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摧枯拉朽,气势如虹;未料短短10余年之后秦皇朝之土崩瓦解亦何等爽快淋漓!秦皇朝大起大落的原因和教训,前人之论备矣。然而其中有些细节仍能给后世人新的启迪。何况如杜牧所言后世人往往“哀之而不鉴之”呢?这里提提秦二世的一段事。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而起,振臂一呼,天下响应,风起云涌,震慑咸阳。秦二世问计于权臣,赵高忽悠二世曰:“关东盗”不能成事。二世又召集众博士、儒生开会听取意见。书呆子们直言这是民众造反,皇帝必须出兵镇压。二世以为大天朝何来“造反”一说,不高兴,把他们统统治罪。当时只有一名儒生叫叔孙通的,他对二世说:天朝主上英明伟大,天下一片歌舞升平,万民拥戴,无人敢反,只是发生一些鼠窃狗盗而已,何足挂齿?二世听了,颇为满意。叔孙通赢得二世欢心,免去一劫。然而随即逃离都城,最后加入了汉军反秦阵营。由此事,我想到了许多,下面分述之:


一、关于秦二世


首先想到的是觉得丹麦人安徒生那个“皇帝新衣”童话故事写得是何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啊!无论古今,也无论在欧洲还是遥远的东方,故事里那样的国王、臣民和那样的小孩,比比皆是,层出不穷。人一般都喜欢听好话,不愿听批评,“文过饰非”。而身居高位乃至极位的权势者则尤甚。只是有些人轻微些,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就连历史上公认的中国古代明君如唐太宗,也曾几次讨厌过谏议大夫魏征,只不过后来还是终于愿意接受批评。其他君主就鲜有唐太宗那样的明智和气度了。秦二世算个坏典型,但也不是绝无仅有的。说他典型,例如本文前面提到的那些事,确实可以套上安徒生童话中的“皇帝新衣”,这是“皇帝新衣”的东方版。秦二世自己昏庸,看不到也不愿承认秦皇朝的恶政及其已经带来迫在眉睫的危机。权臣赵高迎合其心态,送给他一件“新衣”。众博士儒生就像童话中那个天真无稚的小孩;叔孙通则老练精明,扮演了童话中的众大臣。


据史书所载,秦二世胡亥本昏庸之辈,历来文过饰非,上述之事难免。然而此等荒唐闹剧为什么就是有人愿意一再演绎?有些人原本不算糊涂的后来却也荒唐起来,又是何故?颇费思量。这里想到在秦二世之后两千多年,同样发生在遥远东方某个国家的一些事。有某位君主,原也算得上大大的聪明人,后来执政中犯了一系列罪错,引发十分严重的社会灾难,国家几乎处于崩溃边沿。该君主不去悔悟改弦更张,以求得人民和同事们的谅解,却硬挺着自己“一贯正确”,而内心却十分空虚和害怕,生怕有人藉其罪错推翻他取代他。于是一方面不惜代价把那些可能潜在的政敌一批批地打倒,同时物色了几个能替他披上一件“皇帝新衣”,并带头为穿上新衣后的他拼命叫好的人,准备让他们接班当君主。又考虑到所物色的那几个人有些势单力薄,还必须有人替那些接班人护驾。物色张三,张三不干,打倒;物色李四,李四不行,打倒。又物色王五,王五不错,迎合了君主的需要;只是后来发现这王五也心存异心,又被该君主收拾掉了。最后这位君主终于落得孤家寡人,孤独郁闷地死去。在他死后,尸骨“未冷山东乱”,他所钦定的那几个心仪的接班人也统统被关进了班房。


可巧的是这个王国后来又出了个与之有些类似,即也是为了掩饰罪过而一心想要披上“皇帝新衣”的君主。其人本来无德、无才(但有些歪才)、无功,全靠特定机遇,投机取巧,小人得志,上了大位。主政之后胡作非为,犯下了种种罪孽。又生怕被对手拿作把柄,在他退位和死后被人翻案算账以至于鞭尸。当其任期届满仍赖着不肯下台。后来实在赖不下去了,于是将在任期间收买的众多嫡系门客干将打手,统统给予重用,安插到党国各要害部门,以图继续维护其身上那件“皇帝新衣”,阻止政敌上台主政揭短翻案。为此设下了种种圈套,本以为万无一失,不料后来阴谋节节败露。其中包括他最初安排的某接班人遇阻不能一步到位后,无奈之下临时走马换将替补上去的某人,在其终于察觉该退位君主的全盘阴谋之后,翻然醒悟,恼羞成怒,反而成为该退位君主的死对头。这时该退位君主除大呼“看走眼了人”之外,也已另无它技可施,看来只有等着死期的到来了。


由此也就可以想到两点:第一,人不能只听好话,不听批评。增广贤文说:“良言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你只爱听好话,就会有人来阿谀奉承,给你“皇帝新衣”,蒙蔽你,让你当聋子、瞎子、傻子。你的敌人就会给你搞“高级黑”,明褒实贬,等着看你笑话,看你下场。要警惕啊!第二,特别是当你犯了过错甚至罪孽,一定要能正视,承认它,改过自新,绝对不能文过饰非,披上虚无的“皇帝新衣”以图遮掩。自己不能这样做,更不能拉拢别人来替你这样做。否则你的笑话越闹越大,结局更加悲惨。


二、关于赵高


赵高可谓比较典型的“奸臣”,此无异议。他为什么要给秦二世披上“皇帝新衣”?目的十分明确,就是架空和取代秦二世以便自己上位。公元前207年他逼死了秦二世,本想直接做皇帝,但当时形势不利,才捧出秦始皇孙子子婴作了傀儡。不料反被子婴所杀。公元前206年子婴降汉,秦皇朝灭亡。


历史上赵高之流奸臣更是屡见不鲜,几乎各朝各代都有。尽管各个奸臣之“奸”手法多样,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极尽吹捧忽悠、阿谀奉承之能,替主子歌功颂德,文过饰非,给主子制作和披上“皇帝新衣”。而其目的则都是保住自己高位或进而篡位取而代之。历代制作和给主上披上“皇帝新衣”的奸臣为什么多呢?是因为前面已说历来喜欢穿这种“新衣”的主子多呀,有需求便有供给啊。别的例子都不说了,这里再说说本文前面已经提起的那位王五的故事。


这王五着实可算是一位复杂人物。早年他跟随主子打天下,战功卓著,本是个大大的功臣。主子坐天下前10几年,他由于身体欠佳等原因一度淡出政坛。后来主子因为要死命地掩饰罪责,穿上“皇帝新衣”而大开杀戒。首先扳倒兵部大臣,再过几年发动了更加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众多开国元勋、王公大臣、老帅大将,纷纷落马惨遭迫害。但开展这样大规模的整肃,君主也需要有人,特别是如王五这样在军队中颇有影响力的干将给他支持壮胆。这就给了王五一个大好机会。王五立刻振作起来。他摸透了主子心思,为了迎合其需要,一出山便给主子制作和披上一件“皇帝新衣”。王五不愧大家气概,不动则已一动惊人。他制作的这件新衣非同一般,乃是“最最最”华丽光艳的、“顶峰”级、“世界几百年中国几千年”才能出现一次的新衣。王五并在主子整肃“政敌”迫害群臣方面给予赞同和支持。这进一步讨得主子欢心,以至作出让王五做他接班人的承诺。


当王五近乎歇斯底里地吹捧主子那年月,对于主子他显然是个十足的奸臣。当时就连普通百姓都有人看出来了,并十分反感。据我亲知,湖北农村有一位农民指着当时全国各地城乡无处不有的正副君主画像说:此人一看就是奸臣。还有一个年约8、9岁小学生因为他父母是“五类分子”常受批斗而心生痛恨,竟把画像中王五的“眼珠”挖掉了。当然这位农民和那可怜的孩子的结局是十分悲惨的。被王五大肆吹捧神化的那位君主呢?前面说过他本不是傻子而是个大大聪明人,怎么看不出王五的用心呢?只是正如君主后来在一封写给皇后的信中所说明的那样,当时君主与王五都是在互相利用:君主是利用钟馗打鬼;王五在利用君主谋求自己上位。所以后来当君主许诺王五做“接班人”,而王五正想假戏真做时,君主突然翻脸,把个王五整得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这时,国人倒替王五同情起来,甚至还觉得那王五有点可爱。


首先可以肯定,王五对于主子来说是个十足的奸臣,他具备中外历史上所有奸臣各种特质。国人为什么后来又觉得他有点可爱呢?除了鉴于他后来落得悲惨下场,人们往往对失败者生出一点怜悯之心外,王五着实也同许多奸臣如赵高之流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畧述之:第一,此人之奸,手法不同凡响,属于真正的大手笔。本来王五也是个明白人,其内心对主子是很不认同的,这从后来他儿子主持制定反叛君主的“5(武)7(起)1(义)”计划中骂他是“当代秦始皇”“暴君”等字眼可以得知。但他一旦吹将起来,便可以一下子把斯人吹上了天去,不怕肉麻,也顾不得犯下逻辑和语法低级错误,说出如“最最最”之类颂扬的话来。又如他为了在主子和群臣面前显示对主上的尊崇和自己的谦卑,在每次登上城楼检阅屁民之前事先总要计算出自己后离君主十几步为好。又何等精细!第二,此人颇有胆略。以其一贯之精明,他应该明白他对主子那一套吹捧术主子也会察觉出些端倪,主子让他“接班”的许诺有些半真半假,但他就敢假戏真演,浑水摸鱼,在刀刃上跳舞,这是需要些胆量的。特别是当他察觉主子已经不信任他准备对他下手时,不甘束手就擒,毅然暗地拉起个小队伍,制定政变计划,并着手暗杀和准备不得已时南下某地另立中央以对抗。这在当时人人都领教过那位暴君的凶狠,谁都不敢贸然起事的情况下,王五能够如此,也颇算条好汉了。事后此消息被披露于众,在长期一潭死水的国度,着实也算条惊天动地的新闻。何况不少国人对那位暴君早就痛恨之极,知道有人居然敢于造反,也是大快人心的。基于此种心理,所以国人反倒对那王五肃然起敬了。至于之前王五对那暴君的肉麻吹捧,倒觉得责任不在吹捧者,不在于“皇帝新衣”的缝制者,而在于喜欢和渴望吹捧,需要穿“新衣”的那人。


三、关于众儒生与叔孙通


在上述秦二世那个故事中,众博士、儒生之率真和稚气,宛如安徒生童话中那个孩子,这原也无可指责。知识分子学者本来就不是、也不同于政客,爱讲真话,讲真理,不屑权术。不得主子喜欢,自是难免。只是可叹有些多年混迹于政坛的人,特别是身居高位的臣属,如果也如此,那就惨了。例如在前述那个国度的那个朝代,在那位君主属下就有一位这样的重臣,他叫老P。老P本是个军人,打江山也替主子立下了汗马功劳,并曾被封为“P大将军”。可是这位鲁莽的“大将军”不识时务,不知随时应变。待打下江山主子登基做了皇上,他不知改口尊称皇上陛下,还照旧直呼其名。平时遇到皇上有些变质腐败之举便直言指责,让皇上很是不快。特别是后来皇上犯错,他不但不替其掩饰,给其“新衣”遮丑,反而进“万言书”直谏,因而触犯龙颜,落得首先被打倒的下场。考察这位老P,较之于那位王五之对于主上的忠心,显然老P才是忠臣,王五是奸臣。可是王五却能得到主子欢心,还曾被封为接班人;而P却正如古人所言,落得“忠良自古无下场”。


再说那位叔孙通,可算是位高人。他也曾当面吹捧秦二世,但不是为了升官甚或篡位,只是权衡时势,暂且糊弄一下,以求自己免罪脱身,“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嘛,事后不是迅即逃离咸阳“追求真理”去了吗?纵观其他朝代,此类高人也有,但不多见而已。


四、关于黄炎培的“怪圈定律”


行文至此,我忽然又想起了黄炎培“怪圈定律”来。中国人大都知道曾有个这样的所谓“怪圈定律”。几十年前也曾经有人吹嘘他能够打破它,不料后来那人自己也卷入了那个“怪圈”漩涡,并且很惨。以他个人为例,当初打天下时何等威武英明,以至被一些阿谀谄媚之人奉为圣明;然而坐天下后却一路癫狂,一错再错,把个大好河山倒腾得乌烟瘴气,满目苍夷,而他至死不悟。虽然当时未曾政毁国亡,这一点同秦皇朝稍不一样,而如果就其个人事业而言,也确实够得上“其兴也勃焉,其败也忽焉”了。


那么,这个所谓黄炎培“怪圈定律”竟无人能破了吗?人们也许会忽然想起台湾的蒋经国来。这位经国先生不是在台湾把这个“怪圈定律”破了吗?上世纪80年代末他开口作了一个决定,一实施,台湾至今就再也不出现那种“怪圈”了;因此他可算是能破此“怪圈”的中华第一人了。人们进而还会想到不只是台湾,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实行民主政体以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如美、英等,不是都早已摆脱那个所谓“怪圈”困扰了吗?人们由此可以得知:该“怪圈”只发生在专制政体国家,民主政体下并不存在此现象。在专制国家它是不可避免的,无人能破。欲破“怪圈”,必首先破除专制政体。而一旦突破专制政体改行民主政体,也就不会再受“怪圈”困扰了!


2016年6月 于岳麓山居


进入 漆多俊 的专栏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读史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0093.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