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当前经济形势较为复杂,中国经济虽然在一季度有所回升,但此次回升能够持续多长时间较难判断。刘世锦认为判断经济何时触底有三个条件:高投资是否触底、去产能是否到位、新动力是否形成。触底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应该做好政策改革,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在国企、土地、财税、金融、社保、政府智能等领域改革取得实质进展,为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打下牢固基础。本文为2016年5月27日在泰康资产高峰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刘世锦发表的题为《如何行稳致远,中国经济趋势分析》的主题演讲,敬请阅读。
尊敬的陈总、段总,泰康的各位领导、与会的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
谈谈经济形势。现在看很复杂。一季度有所回升,但能持续多长时间?这涉及到一个判断问题。我想首先讲一下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2008年遇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实施了4万亿的刺激计划,2010年一季度达到一个高点以后,到目前为止差不多6年时间都是下行态势,目前还在下行。这怎么看?这个问题我觉得很重要,我想说说。
为什么?估计咱们会听到过各种各样的议论,有不同的分歧和不同的看法,这几年的经济下行到底是什么性质呢?根据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发表谈话的时候,特别强调指出中国是结构性变化,而非周期性的。这个判断,如果你认为是周期性变化,那现在产能过剩、通货紧缩,不应该搞刺激性政策,这是基本分析逻辑。但如果说这几年国际形势不好,我们形势也不好。还有一种强调是结构性的,我是一直强调这个观点。什么是结构性?就是增长阶段的调整。由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将会转入中速增长。当然大概六年前我做了一次研究,通过国际经验,通过东亚成功追赶型的经济提高,韩国、日本、中国台湾、新加坡,他们人均GDP达到1.1万美元购买力评价指标无一例外的出现了紧缩,当然也有人研究中国,判断中国在2013年出现了比较大的调整。最近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有人从劳动力角度来讲,说中国15岁-55岁的劳动力总量从2012年开始不断的下降,刘易斯拐点出现,但是我特别想知道的一个概念就是中国主要的工业产品的历史需求峰值的出现。出现这样一个增长阶段的转换是符合规律的。对于规律我们要有持什么态度?尊重还是不重要?我们还是要有敬畏之心,尊重规律首先对自己有好处。所以我概括来讲是结构性变化,结构变化是几条规律。对于规律还是顺从比较好,谦虚一点。
回到现实,中国经济一季度有回升,但能维持多长时间呢?一直是下行态势,最近几年我们注意到,在过去六年时间,相当多的几个年份,一般是上半年走着的走着就弱了,年中的时候政府出点增长措施,然后看出来出现一些变化,这时候出现了“稳中向好、稳中向上”,但是也就持续三五个月时间,又是下行压力很大。中国过去六年一直处在由10%左右的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变的过程中,这个过程不结束始终是下行。现在问题是底在什么位置?有没有底?
我以为有三个条件。第一是高投资要触底。因为从需求侧来看,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投资来带动的。而在高投资中间,过去十几年的时间主要是三个的功劳,基础设施占比20%-25%,房地产占比25%-30%,制造业投资30%以上。这三项合计可以现实中国投资的80%多。而制造业投资中,又直接依赖于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这里稍微多说一下出口的作用。出口对当年宏观GDP增长的贡献有非常苛刻的条件,第一是净出口,也就是出口大于进口,第二是这一年的净出口比上一年净出口还要多,是有一个增量,净出口的增量出现的很多,但是我们又说出口对经济增长作用很大,为什么呢?其实出口主要是带动国内的投资,大概占30%,所以高投资所推动的就是过去十几年甚至更长一段拉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的来源,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所以我有一个通俗的说法,就是高投资要触底,单独涉及劳动力。从出口来讲,原来我们增长20%-30%,现在已经是负增长了,原因就不展开说了。
基础设施占投资比重最高的时候是在2000年左右,最近几年已经从最高点下移了,但是波动比较大。再看房地产,房地产经过若干年增长以后,2014年出现了回落。怎么看?相当人认为也是周期性的变化。但我们判断就是历史性的拐点。为什么?构成房地产投资70%的城镇居民住宅的历史需求峰值预计在1200-1300万套之间,已经在2014年达到。历史峰值的概念就是工业化、城镇化历史进程中,当年的最大量,或者增速最高的那个点,我称其为历史需求峰值,也就是房顶,2014年达到了,这之后房地产投资总量上会持平然后一定幅度的回落。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在2014年以前都是20%、30%,2015年到5%左右,今年早上看到一个消息房地产投资已经处在历史最低位,我一看它是总结去年,因为今年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又到6%了。现在我们判断房地产要稳住,这个稳住很可能是按一个很低的增长,也可能是接近于零增长,也可能是负增长,但是要稳住。一季度6%的回升我觉得是个反复。
现在一线城市房价涨幅比较厉害,每平米房价上涨都很多,我们应该特别关注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个新动向,就是城市的规划问题。房价上涨的是什么地方?看人潮数据。年轻人去的地方,房价就会上升。为什么到这些地方?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地方是中国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几个大城市群,这些地方是中国体制下的城市化,更多的资源在这些地带。年轻人为什么到这些地方去,通俗来讲能挣到钱,经济学上来讲就是城市的聚集效应。最近我做了一些调研,东北不仅人才留不住,前一段时间有几个长江学者,回去以后第二天就说我要走了。他们说你们想一想。不用了。什么档案,什么手续。都不用了。走了。看起来一无反顾。人才在流失,房子谁来买。最近讲一线城市房价在上涨,但是我觉得也分地区,东北省会城市房价上涨多吗?东北农民进城也选城市,也许就到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二三线城市地区。我最近到长三角、珠三角的县城去看,我看里面的房地产很好。我是请大家关注城市区域结构的分化,这个是能够解决中国现在为什么很多地区房价上升的。按最近一段时间房价上涨还有其他因素,货币的因素,特别是资产荒。找到好的资产不容易。有些人说深圳的房子配上去了。另外现在的土地政策,现在用地指标,中西部地区,实际上是楼堂馆所的一些指标,京津冀这些地方供地不足,在供地结构中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的结构也是不平衡的。
第二个条件是去产能到位。刚才讲三大需求:基础设施、房地产、出口。供给方面是相对应的,钢铁、煤炭也在调整,但是调整速度比较慢,于是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钢铁总产量大概12亿吨,去年总产量8亿吨,出口1亿吨,国内消化7亿吨。煤炭大概50亿吨,昨天听到内部权威人士、行业权威人士说,说很可能超过60亿吨。去年产量36.9亿吨。所以这些行业过剩在30%以上。这就出现了什么结果?就是中国式的通缩,PPI接近50个月的负增长,最近回升到3.73%。和它相关的结果是工业企业盈利水平从2014年8月持续的降低,今年一季度以前,应该说也就是一年多的时间都是降低的。工业盈利水平下降这个事情非同小可。有些人不太关注这个指标。我认为这个指标是很要命的,时间长了以后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僵尸企业,相关地方的财政在下降,金融风险在加大,时间拖的更长,现在讲金融要守住底线,区域性、全局性、系统性风险,这个东西持续时间长的话,有些地区的抵抗力变弱。
那么出路在什么地方呢?一般讨论两种出路,一种是刺激政策,中国产能过剩这么严重,还是有效需求不足,还是要刺激政策,扩大需求。其实我对这个观点持不赞成或者反对。中国现在这种需求,刚才讲三大需求,都跟房有关,我不能说完全没有空间,但是空间的最高点已经过去了,再刺激,房顶就在那儿。可以看到最近几年我们的货币政策应该说是形态各异,但是产能过剩问题并没有减轻,所以此路不通。另一条路,去产能。供给侧改革的第一条就是去产能,实质性去产能,物理意义上的去产能,有一些产能必须关掉。然后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才能提升,工业企业利润才能相应提升。供给侧调整到位是什么意思?过剩产能去掉以后,你的价格、利润是可持续的。但这个事儿容易吗?不容易。我们看各个地区对去产能,大家都认为自己是先进生产力,要去别人去,自己不去。另外这个行业中,特别是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多,人的问题、债的问题。我到中西部地区,也是煤炭公司去调研,他们说前一段时间,每吨煤200块,生产一吨煤的成本是400块,我说能不能不生产?一定要生产。为什么?一万多职工在这儿。煤矿集团关了,要重新再开,成本太高。另外银行也不让你这么干,这么多年给你贷款很多,不良率也恐怕相当高了,但目前账面做的很不错,给你续贷或者怎么倒腾一下,不能关。现在国企存在这种状况,这次中央拿出一千亿就是解决国企这样的问题。重化工业行业都看到,去产能实际上是解决国企的生存问题。中国这几年调整力度很大的还有另外一个行业是出口,出口行业过去增长20%-30%,去年负增长,今年一季度负增长,今年力争达到零增长,别负增长了。东南沿海广东这孩这些地方已经听到一些消息,企业经营困难,有些日子过不下去了,有些转到越南了,有些转型成功了,还有些跑路了。所以我们这次调整过程中,可以看出不同企业的反映是不一样的,这时候才会看到哪个企业是真正的好企业。
去产能很困难,我提供一个建议,采取类似于碳排放的办法,中央定一个总量,然后去产能奖励政策和已经去的产能直接挂钩,按照现有的产能分配到各个地区,各个地区拿配额可以相互交易,这样好的企业可以不减甚至可以增产,把你的配额卖给差的企业,差的企业把自己的配额减完以后还可以挣钱。这符合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规律,同时总量上也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去产能的目标。这是我鼓吹的一个方案,我注意到有些省在提供给侧改革方案中已经提到这个方案,有的地方在做这种尝试。现在中国无论是往上走还是往下走,不论是发展还是调整,怎么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怎么搞创新,怎么提升效率是关键。
第三个条件,新动力形成。新动力包括在制造业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升级、机器生产创新等等。我想稍微泼点冷水,我们经常讲中国在新旧增长动力转换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新动力在规模上对冲老的正在往下走的,它的对冲能力相当低。现在讲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10%,“十三五”期间争取达到15%,新的增长动力更多地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规模对冲上,不要有过高的期望。简单说,中国经济如果想找到房地产、钢铁、汽车这样块头很大,把中国经济拉上高速增长轨道的大产业基本没有,现在实际上需要提升效率,新的增长点大体这个意思这个要搞清楚。我想强调一个特点替代性增长,比如说网购发展很快,但是传统商业在衰弱,商场在关门。网上约车,滴滴、快的,我注意到各级城市的领导同志没有一个旗帜鲜明地站出来公开说我支持这个,现在国外很多国家都不让进,我下面和领导同志也交流过,他们有人也亲身体验过,体验很不错,服务挺好,现在还有优惠政策,有打折、有免费,为什么不公开说?它的城市里一大堆出租车司机,出租车司机背后还有一些说不清楚谁的出租公司,利益关系调整很厉害。最近机器人[股评]讲的很多,机器人要上岗人要下岗,这个关系也要处理好。能够被机器人替代的这些人,在社会上是非常痛苦的,以后我们要认真学习争取不要被机器人替代。这是利益关系调整的问题。
现在回到我们讨论的问题,这个底到底在什么地方?我认为是两个底、三个指标,请大家关注。一个是需求底,从需求侧看这个底,就看房地产,房地产如果能够走稳,基本上整个投资或者从需求侧来看,这个事情应该是有利的,我们原来估计这个底应该今年年初能够看到。第二个底,供给侧来看,从供给和需求相适应角度来看,一个指标是PPI,前一段时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里面有两个因素要关注,第一个是政府把去产能非常认真朝着供给方的时候,实际上就有这个问题,因为去年上半年的时候我就遇到过这个问题,最近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和去产能的政策导向是有关系的,再一点,有些行业比如钢铁行业,最好的企业,国企是最好首钢,民企里面最好的沙钢,去年一下子钢铁开始先了亏损,当一个行业最好的企业都出现亏损的时候,价格还再往下降吗?不能。钢铁、煤炭的最低价格点很可能已经出现了。这个信号大家需要关注。第二个指标是工业企业利润能不能有回升。一季度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一线城市房价不同程度,深圳暴涨,改变了预期,拉动了房地产投资6%的回升,然后拉动了相关的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其实房地产的基本供应关系没有变化,总量来讲没有太大变化。有的人判断一季度起来以后,下半年是回落的。正是上升以后,去产能已经出现了反复。有的地方已经关了,一看钢铁价格上涨,螺纹钢期货暴涨又开始投产,过一段时间会发现实质性需求并没有增长,价格上去以后还会再落下。这样整个经济估计再过一段时间会回来,会有一个低点。现在需要看下一步低点在什么位置?如果比前一个低点更低,它有可能还会再下滑的过程中结束。如果和前一低点比较起来是走平,或者还略高一点,我们就会考虑是不是已经开始触底了,这里面我就跟大家讲一个基本的观点,我说概念调整以后,已经非常接近一个范围了,为什么做起来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已经非常接近底部了,接近底部和实现触底是两个不同概念。所以现在需要看下一个低点在什么位置?如果能够走平,就可以考虑中国经济是否触底。
中国经济的触底,将来应该是大L形。会不会一到底部马上反弹,U型反转或者V反转,基本不会。触底的过程中,从国际经验和中国实际来讲,这个过程是相当复杂的,所以大L的底部会有一些小的W形。这个过程很可能出现一些反复甚至一些大波动。所以我们需要观察,这里我们需要防止一种情况,去产能由于出现变化以后不坚决甚至不是去产能是增产能,这样需求底已经见到了,但效益底迟迟见不到,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中国经济很可能出现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所谓低效益高风险的陷阱,这个要防止了,这也是现在推供给侧最紧迫解决的问题。
这段时间有一些因素是转型起来难度最大、预期最不稳定的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导向、国际经济态势,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现在金融体系不稳定因素在增加,这些因素都可能给触底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在这段时间我们应该有战略考虑,力争少犯错误,说从不犯错也不可能,争取少犯错,特别是不要犯颠覆性的错误,争取能相对比较平稳一些,这时候我们再坚持需求政策托底、供给侧改革主导的战略和政策取向。这是我的基本观点。
供给侧改革最近讲的比较多,供给侧改革重点是解决中国要素市场改革的问题,最终达到提升生产率的问题。中央讲五大任务,这五大任务要歼灭战,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任务,哪件事容易,没一件容易的。你说不搞行吗?不干行吗?不行,你慢了行吗?慢了也不行。你说去产能,三年以后去产能这就有很大的差别,已经赶不上了,三年之内整个企业会出现问题的,供给侧改革讲的很清楚,就是短期之内叨下来这一块,是要解决问题的。长期来讲就是要解决重点领域,包括行政性垄断领域的改革问题,城乡之间、土地之间、人员及要素流通和规划、配置问题,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减少和消除各种经济泡沫,资本市场大家应该长期稳定的挣大钱,泡沫有时候很诱惑人,但是它上的快下的也快,最后赚不到大钱。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很好,但是很可能会破,短期和长期、表面和实质性的关系处理好对大家相当重要。中国的泡沫不能再吹了,再吹了,我们的转型升级、创新驱动都很难。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服务业为重点的改革。发挥人的积极性,建立一支高效、廉洁、进取的现代化公务员队伍。改革开放和发展怎么做还要结合试验。总的来讲通过供给侧改革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后两年左右的时间,中国经济应该实现质量追赶。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已经非常接近底部了,当然触底是非常复杂的过程,中国经济潜力还是很大的,最重要的把政策改革做好,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释放出来,新的平台一旦搭建起来,五年到十年应该有比较平稳的增速。我们现在设定的很多发展目标应该说可能实现。所以现在关键是怎么在国企、土地、财税、金融、社保、政府智能等领域改革取得实质进展,为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打下牢固基础。谢谢大家!(完)
2016年5月27日(本文为全国政协委员刘世锦2016年5月27日在泰康资产高峰论坛上发表的主题演讲,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来源:新浪财经
评论(0)
请先 后发表评论~